写赵红松,对我来说是有压力的,老太婆甚至说我班门弄斧。因为他的创业故事不仅当地媒体多有报道,还曾两次登上央视。CCTV7《致富经》2016年报道了他的养猪场,2019年报道了他的撒欢牧场,优美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叙述,让人身临其境。
可我看着他一路走来,他的思考、行动、对未来的理解总是给我很多感动。他脚踏实地,绝不好高骛远,关键时辨清方向,对企业未来做出清晰准确的谋划。这是他一路的经历,是他不断向前的动力,也是我虽有压力但还要写下来的原因。
照片最左边就是红松。那是2010年9月8日,扶持资金发放现场。他当时大学毕业刚回到家乡额尔古纳市上库力农场。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在这里根本没有对口工作,父母准备了娶妻安家费希望他早点儿成家,子承父业继续“麦田的守望”做第三代农垦人。可红松要先创业后成家,他把娶媳妇儿的钱全都买了猪崽儿,在北纬52度的草原与森林结合带开办了养猪场。这里自然环境非常好,就是冬季漫长大雪封山,必须有充足的物资储备才行。眼看冬天来临,过冬物资还没着落,红松焦头烂额。这时青创会给他提供了三年期、无息、免担保贷款,这真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十年后说起这番情景,红松仍念念不忘。
红松和几位员工在山上度过了漫长的冬天,配饲、防疫、繁殖全都自学成才。转年,黑猪从最初的十几头增加到七百头,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黑猪养殖场,他也成为全能型黑猪养殖人才。来学养殖的、学养殖场管理的、参观展览取经的,他接触到大量新消息,不断受到“扩大规模、做大做强”的鼓励,他开始尝试。谁想到猪养多了、规模扩大了,但是效益却下降了。几百头猪时物以稀为贵,大家尝鲜,购买礼盒,很快就卖掉了,资金周转快,利润不低。但是绿色养殖本身就周期长,占用资金多,成本高,市场推广又跟不上,扩大了生产规模反倒成为利润增长的制约。
通常,创业故事都是讲某个有志青年选择了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艰苦奋斗,初创成功,得到社会肯定后既有资源支持,又有资金帮助,做大做强,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鲜花掌声伴随……这样轻松的实现理想,对红松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土地、资金都是天方夜谭,处于产业链最底层的创业者,必须有自己的选择。为了摆脱困境,他果断的把黑猪养殖规模缩减到300头,同时开始养殖呼伦贝尔羊,实现猪、羊的优势互补。在外人看来,这显然不够“专业”,也不符合“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规律,但红松认为,这符合他自己的实际。这样的生长环境,羊的品质非常好有竞争力;黑猪和羊的养殖规模都不大,一个管理团队完全胜任,管理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可以控制出栏头数,符合需求的市场定价也保证了合理的利润。调整方向后,红松再次成功了。
今天,红松已经成了当地的名人,获得了许多荣誉,各种获奖证书挂满办公室。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更让他父母高兴的是,创业成功的他有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俄罗斯族的妻子温良贤惠,一对可爱的儿女聪明伶俐。
一个创业青年能把自己的事业做上央视,完全可以松口气儿享受成功的喜悦了。但红松没有停下脚步,他心里想着和他一样的农垦第三代人。他曾想带动当地青年人发展观光农业,但是市场并不认可。他意识到,这代人除了依靠自己创业,已经不可能再靠增加土地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人生目标了。
在上库力农场附近,在麦田和森林之间,有一大片绿色坡地,遍地的白色的芍药花和点缀其间的红色野百合绘织成美丽的画卷。二三十年前,从额尔古纳的拉布达林到中俄界河边的室韦一百多公里的路旁,一望无垠的绿草地上长满了这样鲜艳的花朵,凡来此地的人们都会忘记道路崎岖不平带来的疲惫,忘我的扑向这花海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无限美好。后来由于农田开垦和野生芍药根茎药用价值被挖掘,盗挖药材破坏山林草场的现象十分猖獗,成片的野生芍药大量减少。为了保护家门口这一片宝贵的芍药地,赵红松和盗挖者斗智斗勇十几年。一台山地摩托、一个手提扩音器,就是他的全部武装。喊话劝说、疾驰驱离、激烈的肢体冲突,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盗挖者怎么会把一个单枪匹马的农民放在眼里!红松被打的卧床不起,几乎丧命,但是他没屈服,养好伤跨上摩托车继续去战斗!父母担心儿子再次受伤,拽住他怎么也不肯放他出门。红松着急的说,大自然孕育了一切生命,给我们的太多,我必须保护她!拗不过儿子,父母也加入了保护行动。三个人轮流在坡顶住,从上面俯瞰坡下的一切动静。草原上春秋两季的风像刀子,刮过来割的皮肤生疼,冷了跑几圈,饿了吃口干粮喝点水,就这样坚持了十几年。现在,这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野生赤芍生长区,长势最好,动植物多样性最全,成为呼伦贝尔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红松保护了芍药坡,芍药坡也给了他灵感和动力。2015年,他重拾大学专业,接待了一个16人的旅行团。人不多,收入有限,但红松的收获却是巨大的。看到孩子们在草地上疯跑,看到大人们在白桦林里仰望星空,看到游客享用黑猪肉、呼伦贝尔羊及各种当地美食之后的恋恋不舍,红松决定把旅游做起来,并且起了名字——撒欢牧场。
初冬第一场雪后,撒欢牧场安静了,红松准备外出学习考察。临行前,我们品茶长谈。他讲养黑猪养羊,讲芍药坡和撒欢牧场,讲个人创业致富和农垦第三代的成长环境,讲他从书上看到的创业成功案例到自己的曲折实践……讲到接待16个人的旅游团,更是打开了他的思路,他要据此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看到他如此兴奋,我就给他泼冷水。呼伦贝尔旅游只有两个半月的旺季,地方政府多年投入修建的设施或者以各种优惠条件招商引资创办的旅游企业都难以实现突破,我们耳闻目睹走上这条路的富商巨贾们现在也大部分左右为难,前车之鉴,不能视而不见呐!红松笑了,笑的很自信,还带着有点儿狡黠。他说,旺季确实短,但完全可以利用,还可以调动人力物力来弥补时间的不足。他要用这两个半月的时间,组织农场的小伙伴儿、婶子大娘们,向游客提供最地道的餐饮,一两天的行程里,不仅要让游客吃到黑猪肉馅儿手工饺子,还要吃到呼伦贝尔羊肉馅儿饼,吃到农场种植的各种有机蔬菜,草原上野生的黄花菜、婆婆丁、韭菜花,还要吃到农场生产的有机面粉加工的土炉烤饼……这不仅是绿色有机,更是独一无二的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俄罗斯风情交汇融合的、真实、有质量的生活,这一定会给游客留下深深的印象,他们会需要持续的服务。我说,你要开两个半月的展销会呀?他说对呀,要把旅游接待、讲好故事、现场考察品尝和冬季供货结合起来,把唇齿留香的一时之快变成终身难忘的不离不弃,把”一生一次”的旅游变成”一生相依”的亲戚往来……我们和游客之间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以诚信和友谊为基础,持续提供生活服务和健康保证。他兴奋地站起来、一手叉着腰、一手不停的挥动着,向我描绘着撒欢牧场的将来。
他踏着积雪离开,我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豪情。我常常被这些青年人的热情感动,被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渴望和执着的努力而感动。我知道,他一定会成功。
几年过去了,他的设想一一实现。夏天,在芍药坡、在撒欢牧场,两个半月时间里每天都在开展销会,为了使上百人的旅游团能吃上一顿黑猪肉馅儿饺子,他领着农场几十位婶子大娘们忙活一整天;冬天,金字招牌“上库力”土炉烤饼进入销售旺季,整个农场全民烤饼,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不身临其境真是很难想象。
2015年,16人;2016年,1700人;2017年,13500人;2018年,39000人;2019年,53000人;2020年,33000人,这是每年到访的游客量。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游客数量下降,但农副产品的销售量却快速增长。黑猪、呼伦贝尔羊、溜达鸡、散养鹅、土鸡蛋、蜂蜜、果酱、辣椒酱、蘑菇、野菜、手工粉已经销往29省156个地市,有机面粉制成的土炉烤饼更是供不应求,网络销售额从2015年的0.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490万元。支撑起这些数字的,是赵红松带领的五十多位农垦子弟,大家信心满满,在这片芍药坡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外出学习给红松带来非常多的思想感悟,走上“农旅融合”这条路就是蒙牛工业旅游创始人赵志强的启发和支持,选择互联网+旅游+农产品的产业模式完全符合撒欢牧场的实际。这个冬天,红松又一次出去考察。他在途中给我发微信说,“一路走一路学,反思这几年走过的路,我究竟把撒欢牧场做成了什么?要改变的东西太多,我一定要倒掉心中的半瓶水,重新启程。”
东北谚语说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意思是过高评价自己产生盲目自信。显然,红松又给自己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我坚信,他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