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回族人,最先想到的是回族人不吃猪肉,猪肉是回族的饮食禁忌,回族人不仅不吃猪肉,而且,连“猪”字都很敏感,很多人不解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回族人的饮食及文化。

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

笔者也跟很多人一样,从小到大都有所耳闻一些原因,诸如:猪曾经救过回民的祖先,猪肉曾经帮回民度过食物危机等等。但是细想这些原因都站不住脚跟:回民谈到猪都很避讳,不像是对于一个敬仰之物的态度。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下真相。

回族的起源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因此,回族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把伊斯兰文化看做是回族文化的“来源”,信奉伊斯兰教,继承自穆斯林的传统。

古兰经的规定

在穆斯林信奉的《古兰经》中,关于猪肉的戒律是这样规定的:

“他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因为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古兰经》2章173节)”

“你说:‘在我所受的启示里,我不能发现任何人所不得吃的食物;除非是自死物,或流出的血液,或猪肉——因为它们确是不洁的——或是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犯罪物。’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因为你的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古兰经》6章145节)

由此可见,在《古兰经》中,猪肉是不洁之物,所以,被禁止食用。因为猪不爱干净,其身上的寄生虫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因此从卫生角度被禁止食用。

《古兰经》为什么说猪肉不洁呢?

不吃猪肉并非穆斯林的专利,也不是《古兰经》首倡禁止。往上追溯五千多年,综观各宗教及文化,很多地方都把猪视为不洁之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世界各民族语言在形容人貌丑、懒散、愚笨等方面都用“猪”字形容。就连我们周围的有些人,在说某个人太笨的时候,也都开玩笑似的说“某某人太'猪'了。”

二、喜污秽。其生活区域肮脏不堪,食用的饲料也是污秽的,难与食草类动物相比。

三、性恶无常。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猪一旦饿极连生猪崽也照食不误。一般动物,即便小鸟也会与饲养它的人建立某种感情,义犬救主等动物助人的故事广为人知,但猪却有时连饲养它的人的婴孩也有拱死吃掉的现象,其性较之虎狼有过之而不及。

四、乱伦交配。幼猪一旦到发情期,有的会同生养他的母(公)猪交配,繁衍后代无上下、尊幼之分。而牛羊则不会这样。还有,猪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筋,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头,穆斯林们是讲究回心转意的,而猪的这一特性和穆斯林们的这一生活习惯背道而驰,这也是穆斯林们不吃猪肉的一个原因。

猪肉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中医就知道,一个病人病重的时候,医生说:“回去炖点牛肉,羊肉补一补。”你见过医生让吃猪肉的吗?猪肉是败肉类,身体不好的吃了能把人吃死的。还有中国的职业球员,外国教练对他们第一条要求就是不吃猪肉。

五、 古今中外的医学家都曾提出过他们的科学见解。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人称医圣。他曾在其名着《本草纲目》写道:『猪,吃不择食,卧不择埠,目不观天,行如病夫。其性淫,其肉寒,其形象至丑陋,一切动物莫劣于此,人若食之恐染其性」。又说:「南猪味厚,其毒尤甚。」他的意思是说南方的猪其毒害是极大的,这自然会使人们联想到其它地方的猪也是有害的。

关于猪的各部位对人的危害他进一步分析说:「猪肉:凡猪肉苦微寒,有小毒。凡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凡肉有补,睢猪肉无补。猪,猪肉毒唯在其首,疾者食之生风发疾。猪心多耗心气;猪肝,猪临杀惊气归心,绝气归肝,俱尔可食,食必伤人;猪肾,久食令人伤肾;冬月不可食,损人真气。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猪身上的病毒病菌和寄生虫最容易传染给人,上世纪之初大规模爆发的"西班牙"流感其源头就是一种猪身上的流感病毒。

回族除了猪肉还不吃什么?

回族饮食禁忌:禁食血液: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视动物倾流出来的血液为污秽不洁之物,并在《古兰经》中明载禁食。故回民屠宰行可做血肠出售,但不自食。

禁食自死物: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视自死物为不洁之物,故禁食。禁食非反刍畜:回族饮食禁忌之一。回族禁食驴、马、骡等非反刍动物的肉,也禁食食肉类动物如猫、狗的肉。

禁食猛禽猛兽: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不仅视猛禽猛兽及怪兽怪鱼为不洁之物,而且认为其性凶残、暴戾、性恶,人如食后会移性,故严格禁止。

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大家对回族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不吃猪肉,其实,回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文化,回族人民习惯于欢度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和阿舒拉节、法图麦节、登霄节等节日,回族人是不过春节也不过元旦的。

开斋节

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子巷道,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新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在节前要扫尘,粉刷房屋。男人要理发,男女都要沐浴、换新衣。全家吃“粉汤”。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都大体相同。 有许多回族穆斯林青年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展示出绚丽迷人的色彩。

古尔邦节

“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忠孝节”。大部地区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

古尔邦节,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宰牲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会礼外,还要宰牛、羊、骆驼。除此之外,还要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互有异同。有些地方除了参加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新疆地区的回民在古尔邦节,无论男女,喜欢组织各种游艺活动,欢天喜地,格外热闹。

圣纪节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称“圣纪”。节日这天首先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之后,穆斯林自愿捐赠粮、油、肉和钱物,并邀约若干人具体负责磨面、采购东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杂活都是回族群众自愿来干的。回民把圣纪节这一天义务劳动视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争先恐后,不亦乐乎。

仪式结束后,开始会餐。对于节前散了“乜贴”,捐散了东西,而没来进餐的,要托亲友、邻居给带一份“油香”去品尝。

回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回族小孩出生后,除随父姓取名外,还要取一个伊斯兰教的经名。

回族的殡葬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似,也是净身后用白布包裹,由阿訇按教规诵经后,进行土葬。人土时死者要头北足南,面朝西方(天方圣地),将尸体放人墓穴的偏洞内,用土块封洞,然后填土掩埋。亲属要在人死后三天、七日、四十天、百日、周年举行宗教仪式“乃孜尔”,为死者祈祷。

回族人盛行唱“花儿”,即兴演唱或对唱,有多种曲调,在节庆和日常生活中都少不了“花儿”,谓之“漫花儿”。“花儿”歌手在回族群众中受到尊重。回族“花儿”已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哈密回民中广泛流行。

回民爱好清洁,因伊斯兰教宣讲“清净无染”、“至清至真”,所以把寺称为“清真寺”。哈密回民受其影响,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家庭窗明几净,个人坚持“小净”和“大净”,对饮食卫生十分重视。

回族的饮食,主要有油香、撒子、蒸馍、花卷、包子、饺子、揪片子、拉条子、麻什子、臊子面、酿皮子、凉粉、黄面和粉汤等——苴中以油香、粉汤和黄面最著名.价廉味美。回族特色饭食黄面(凉面)受到各族群众欢迎,已遍及全国各地。喜饮浓酽加糖的茯茶、砖茶。

回族服装,男子多穿白内衣黑外衣,黑裤子,戴白色圆帽,着黑色布鞋。女子爱穿短装,围绣花胸兜,服装布料色泽鲜艳。喜戴手镯、耳环、戒指、项链和花发夹,还爱扎红色或绿色的头巾,脚穿绣花鞋。老年妇女头戴发网及黑色大方巾或白色纱巾。随着时代发展,新潮时装已为哈密回族青年所喜穿。

回族忌讳在长辈面前插话、摆弄胡子、吐痰、伸懒腰和左顾右盼。来了客人要马上沏茶,端茶时要盖上碗盖,双手捧悌。

穆斯林、回族、清真、伊斯兰是什么关系?

伊斯兰为宗教,穆斯林为伊斯兰教信徒专称,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清真为符合伊斯兰教教法的饮食、衣、住、行、思想等。

穆斯林、回族、清真、伊斯兰关系分述如下:

1、伊斯兰

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产生於阿拉伯半岛。中国旧称回教、清真教或天方教。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也有解释为“和平、安宁、平和”的),指顺从安拉(中国穆斯林亦称真主)的意志。伊斯兰教为穆罕默德所创。

2、穆斯林

是伊斯兰教信徒的专称,意为“顺从安拉的人”。全世界穆斯林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四个:分别是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

总之,伊斯兰教、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徒,核心词是伊斯兰。按逻辑顺序,伊斯兰教在前,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为伊斯兰教徒即穆斯林,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或者伊斯兰教徒占国民比重较大的国家为伊斯兰国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