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综艺节目已经热到了新高度,真人秀节目、音乐节目层出不穷。其中,很多节目还能通过明星效应带动观众进行消费。娱乐节目既保证了收视率、传播覆盖范围,同时还能引发观众消费需求,可以说非常符合广告商的要求,因此,众多广告商纷纷争夺综艺节目的冠名权及相关广告业务,综艺节目的广告费也随之越炒越高。
据相关统计,《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近十档综艺节目是当前广告界的宠儿,这十档节目的广告收益共计近100亿元。其中,《中国好声音4》和《爸爸去哪儿3》的广告收入分别达到20亿元和15亿元,其一季的收入甚至超过某些地方卫视一年的广告收益。
一方面,综艺节目为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收益,满足了电视台塑造自身品牌、扩大影响力的需求,已然成为电视台的摇钱树,所以各大电视台愈加看中综艺节目;另一方面,由于近年视频网站的崛起,创造出不少火爆的网剧和娱乐节目,令传统电视台危机感顿生,因此只要看到社会上出现有较好评价的节目形式,电视台就会蜂拥而上。
为了制作出更加优质的节目内容,传统电视台可谓是用尽了“洪荒之力”,不仅在节目创意方面用尽心思,还利用大数据高新技术分析大众喜好、节目特点,以便制作出更讨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
在数据猿记者曾参加的北京电视台旗下的京视传媒举办的原创节目项目推介交流会中,作为特约分享嘉宾的慧思拓总经理张峰表示,在影视剧制作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用户视频以及社交媒体等数据源,分析目标用户喜好、品牌主的调性等相关内容,从而为影视剧及综艺节目的IP选择、嘉宾选择,以及内容制作、节目营销等环节中提供一系列决策支持,大数据将成为传统电视及网络视频媒体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而北京电视台副台长也在交流会中表示,未来北京电视台将与大数据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利用大数据制作出更加优质的电视节目。
近年来大数据行业发展迅速,在科技及其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得到政府力挺。然而在比较“感性”的娱乐行业,大数据真的能起到作用吗?以前节目组导演都是借着经验、靠“拍脑袋”选嘉宾、编节目,大数据又如何为其提供决策支持?
对此,张峰在会上以自身服务经验为例,给出了详细答案。他表示,一方面,我们利用内部小数据咨询服务作为基础,结合大数据技术为节目组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师对行业的理解,做出分析报告,从而为原创内容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此过程可以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内容研发:在选择IP、演员选角、赞助商选择以及潜在消费者画像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全方位分析受众喜爱的节目内容、喜欢的明星、品牌商的调性等内容。以《养生堂》节目为例,其受众大都是中老年人,并分布在二、三、四线城市,通过搜集、分析其讨论的热点内容,可以为节目组提供选材策略,然后进行节目编排,从而更好的吸引目标受众;
宣发和播出后的效果评估:通过收集观众对节目的评价数据,评估其关注的热点内容,以便为节目宣传提供决策支持。同时,还会在节目策划、制作、播出前、播出后的不同阶段,分析受众喜好并进行循环改进,为节目宣传提供对应的宣传策略。
“比如,通过社交网站、媒体等渠道进行数据搜集、分析,发现负面讨论量在节目开播前后都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在节目播出时出现。另外,在节目开播前,观众讨论声量主要集中在节目推广、剧透、幕后花絮等方面。而开播后,观众对节目的正面评价会上升。”
在张峰看来,大数据技术不但可以为原创作品服务,也同样可以为广告主提供决策支持。以慧辰资讯为例,其可以通过分析受众特点、内容热点以及品牌产品特点,为节目组以及广告品牌提供对应的广告植入方案。
纵观电视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即便制作团队用尽浑身解数,但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也愈发短暂。在娱乐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现在,在节目组花大价钱聘请明星、宣传炒作的同时,电视台不妨换一个角度,用数据的理性思维为节目做合理编排,可能会是娱乐业良性发展的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