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要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土质最好是壤土或黏土,面积是1~3亩就可以,池塘的水深保持1.2米,沿池塘的四边要挖一条沟,用来安装拦网,网的高度比水位高出20~30厘米。拦网要用竹竿支撑,间距在1.5米,拦网的材质是聚乙烯材质的网片,网目在0.5厘米以下。进水口要高出水面0.4米以上,用阀门来控制水的流量,排水口与池塘正常水面持平,且排水口用防逃网罩上。在放养鳅种前的半个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给池塘消毒,过几天施基肥把水加到0.5米深,等半个月药效解除以后就可以放养泥鳅种。
消毒工作完成后就要放养鳅种
在池塘里养殖泥鳅,放养的规格一般是300尾/千克左右,放养量为每亩100~300千克或是放养规格为5厘米以上,放养量为5万~6万尾/亩。鱼种的大小要整齐,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的条件,饲料供应及管理水平进行适量调整。池塘里除了天然的饵料外,还要投喂一些商品饲料,也可以就地取材自己配制饲料,比较常见的材料有小麦粉、豆饼粉、鱼粉、蚕蛹粉等。
池塘养殖泥鳅的一些饲养方法
泥鳅一般是在夜间觅食,经过人工驯化以后可以改为白天摄食。泥鳅种投放三天以后就可以少量的投饵,一般是以颗粒饲料配合天然饵料。泥鳅通常是在水温15度时开始吃食,吃食量是体重的2%,每天投喂3次,当水温升高一些时,投喂量也要适量增加。若水温高于30度或低于10度时,投饵量也应相对减少。当水温下降到6度以下或上升到34度以上时,泥鳅便会钻入泥中,不动不食进入休眠。投喂饲料时要将饵料沿池塘一边直接撒入池底,同时每亩池塘要配备2~3个食台,便于检查泥鳅的吃食情况,食台一般安装在离池底5~10厘米处,夏季高温时,要在食台上安装遮阴棚,饲料就放在用竹筐做成的食台内。
水质的管理工作要到位
池塘水质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尤为重要,平时多观察水质变化,使其保持黄绿色为宜,透明度在20~25厘米。当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为褐色时,就要加注新水,要使用有益微生物来调节水质。如发现泥鳅蹿了水面进行呼吸时,表明水中的溶氧不足,特别是在闷热气压低的天气,更应及时加注新水,并开增氧设备进行增氧。还可以在池塘里种植一些慈姑、空心菜、水花生等植物,水生植物面积大概是池塘面积的10~15%,可以作为泥鳅遮荫、栖息的环境,又能起到净水的作用,而且水生植物的嫩芽可以被泥鳅摄食。
做好泥鳅的疾病预防
泥鳅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只要管理工作做好了,不发生表体损伤,一般很少生病。只要水质调控得当,给泥鳅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它的抵抗力加强,也不会发生疾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做好消毒工作,没有病的时候先预防。平时不要投喂过期变质的饲料,保持好水质,定期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尽量少用药不用药,避免造成药物残留。若发现有死的泥鳅,应及时捞出,认真检查诊断,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死亡,针对性地做出改善。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用安全、环保、无公害的渔药,确保泥鳅健康养殖。
总结
池塘养殖泥鳅比起其它的鱼类,具有适应能力强,养殖周期短的优势,对养殖户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即使没什么经验的新手也可以从事养殖。到了9月份的时候,泥鳅就达到了上市销售的规格,按照市场行情适时捕捞上市销售,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