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十师一八二团四连小水库气候爽朗,风景宜人。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层层鳞浪,成群结队的大鹅在湖面嬉戏玩闹,这些可爱的精灵们此起彼伏的歌声唱出了养鹅人走上致富路的喜悦。
一位身形消瘦、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正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湖里戏水的大鹅,他就是这群大鹅的主人强松江,现年51岁,2012年与妻子来到一八二团已有9个年头,经过长期苦心经营,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八二团小有名气的养殖大户。
勇敢
探路
学技术
2010年,强松江在阜康养鸡,由于当时市场价格不稳定、养殖收益不好,他便有了养殖其他家禽的想法,但养什么好呢?这一时让强松江犯起了难。他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通过积极主动去其他地区实地调研,了解新疆各地养殖情况。
“调研中,我发现新疆本地整体养鹅的人很少、市场有缺口,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养鹅成本低、效益高,我便想决定试一试”强松江看着湖面上的大鹅说。
2012年强松江当即把养殖的鸡全部清空,换成一万两千只大鹅。没过多久他突然意识到,当时的阜康并不是自己心中完美的养殖基地,养殖大鹅和鸡不一样,大鹅需要散养,养殖空间要大,还需要丰富的水草。同年,他恰巧来到一八二团注意到了四连的小水库,那里地方大、水草丰富、地理位置优越,非常适合养殖大鹅。于是他便将一万两千只鹅从阜康运输到了一八二团,但现实却给他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课,在运输过程中,因为缺氧、脱水损失近4000只鹅,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于强松江来说,既然做了决定就不会后悔,他也相信自己做的选择。
“刚到一八二团时,人生地不熟,四连小水库离团场比较远,而且当时交通不便,都是土路,关键是没水没电,饮用水都要自己拉。”当年的艰难场景仍历历在目,说到这些,强松江的心里满是酸楚。让他最为头疼的是这几千只鹅吃饭的问题,不知道到哪里去购买饲料。
团场领导了解到他的难处后,帮他联系了团场附近的养鸡大户,买来鸡饲料,帮助他渡过了眼前的难关。解决了大鹅饲料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安心养好鹅了。
由于当时新疆养鹅的人较少,没有可取的经验,只能靠自己摸索前行、学习技术、总结经验。刚开始养殖模式都是按照养鸡的标准来,第一年没有经验,他损失惨重,死了将近一半的大鹅。“从阜康来到这值得吗?” “自己从安稳的养鸡换成养鹅选择做对了吗?”……无数的疑问萦绕在他心中。但强松江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收拾好心情、重振旗鼓。女儿建议他可以从互联网上学习养鹅的技术。不会上网的他,开始自学网络,查找资料,学习养殖大鹅的技术,又请教团场的兽医,询问大鹅的生活习性、生病如何医治等问题,一点一点总结经验。
2018年的秋天,小水库的养殖场终于通上了电,强松江便买下了孵化机。肉鹅、鹅苗、鹅蛋都成了金饽饽,强松江养的鹅,被越来越多人认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2018年底时,大鹅养殖规模达到了两万只,年收入约50余万元,强松江成了真正的“大鹅专家”。
打开销路帮民富
说起自家的鹅,强松江的脸上满是自豪,由于自己养鹅经验丰富,养的大鹅品种好,下的鹅蛋质量高,大鹅根本不愁卖。经常有团场的职工来学习,询问他大鹅的养殖技巧。强松江便想着自己现在日子好了,自己是否也可以为团场的贫困户做些什么。“以前刚到一八二团的时候,我没少接受乡亲们和团里领导的帮衬,如今产业越做越好,手头渐渐宽裕了,只要有机会,我就尽力帮助别人。”回顾自己的创业路,强松江心里充满感激。
不管是一两只鹅,还是一小箱鹅蛋,只要是团场的贫困户,强松江都会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他们,不仅卖鹅,还教技术。凭借过硬的养鹅技术,强松江乐此不疲地授人以渔。一有空,他就会去买鹅的人家里,教授自己养鹅的经验与心得。经过口口相传,强松江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一些养殖户专程从福海、阿勒泰等邻近乡镇赶来向他“取经”,他总是有问必答、毫不保留地讲解,很多养殖户都跟他交上了朋友。强松江还和团场的职工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吸引更多的贫困户加入进来,帮助他们脱贫。
克服困难做电商
2020年,师市疫情防控打乱了强松江的节奏,也给他的大鹅线下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团场领导了解到实情后,积极为强松江出谋划策。“线下销售受影响,我们可以试试线上呀。”团场领导对强松江说道。于是团场积极帮忙联系附近的电商,帮助强松江打开销路,利用互联网解决当下遇到的困难。51岁的强松江对于这样的新兴事物很是接受,也不怕从头再学,养鹅之余,他也在和电商积极取得联系、学习经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已是年过半百的强松江身上,总能看到那种不服输、不怕吃苦,钻研学习,敢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从2012年到2021年,我已经累计养了五万只大鹅,产了十万颗鹅蛋,大鹅已经成了我最重要的财富钥匙。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成立自己的加工厂,拥有自己的电商品牌。”强松江满怀信心地说,他的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苏厚源 邓志平)
《文明用餐 你我共建》
提高防骗意识 增强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