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卖什么,决定了你能赚多少;你拥有的资本越稀缺,你的价值就越大,回报才越多。

把赚钱分为三个阶段,你会发现,这三个阶段付出的体力逐级递减,报酬却可能在增加。

第一个阶段,站着赚,靠的是贩卖自己的体力劳动。

前段时间月入三万的煎饼大妈走红网络,也证实了部分小摊主,收入确实高。

当时网上有很多段子出现,自嘲明天就辞职出去卖煎饼,但逼逼归逼逼,真去干的,没有。

像煎饼大妈这样站着赚钱的人,每一分收入都和工作量直接挂钩,一天停工一天断粮。看似累积收入挺高,实际是也是最辛苦的人群,君不见凌晨四点的摆北上广深,但是他们天天见。

月入10万煎饼摊大妈采访中谈女儿嫌卖煎饼太累

站着赚钱的人之所以回报率低,是因为他们手上掌握的,是许多人都有的资源——体力和时间。

如果一种资源人人都有,那每一名从业者必须面对数以万计的竞争对手,卖方市场上只有非常有限的议价能力。何况,一天只有24个小时,一周只有七天。

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1998年,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六个不同的城市去打工。

为了确保她能真实体验当地底层人民的生活,她决心不利用自己的知识、学历和人脉,断绝和过去朋友来往,只靠1000美元的积蓄开始打拼

励志鸡汤喜欢说,你穷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但这个故事的真实结局是怎样的呢?

芭芭拉换了六种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但是结局都一样:她无法摆脱贫穷的生活。

因为没钱,她不得不租住偏远的房子;因为住得远,她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在无意义的通勤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没有时间去接受培训找更好的工作;

为了应付生活成本,她不得不同时兼好几份零工;

因为每天连轴工作,她身上知识分子的温柔和耐心渐渐消失,也没有精力管理自己的仪表和情绪,直到最后成为一个粗暴、疲惫、不修边幅的失败者。

最后芭芭拉回到了她的作家圈子,这段经历被她写成了一部纪实小说。

芭芭拉当然可以随时跳出泥潭,但真实身在其中的务工者,即使认清了生活的现状仍然避无可避。

所以,你的穷并非你的错,而是这个社会太残酷!

致富经徐大山挣了多少钱_致富赚钱_我想看致富

第二个阶段,坐着赚钱,即靠贩卖自己的脑力劳动赚钱。

某种程度上说,脑力劳动者也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出售自己的时间和体力,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换取议价能力。

之所以叫坐着赚钱,是因为有些脑力劳动成果,可以通过大量复制,间接延长赚钱者的赚钱时间。不用拼命给自己加工作量了,可以坐一坐休息一下。

打个比方,一位很厉害的老师,经常被请去全国各地上示范课。讲得都差不多,但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一群新学生,老师不得不一年重复上百遍同样的教学内容

老师长期奔波劳累无心备课,最后决定录一盘讲课的录像带出售,自己则潜心研究教学,产出了更多优质的课程,名气越来越大,录像带卖得也越来越好。

现在我们当然已经不用录像带了——互联网给脑力劳动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分发渠道。

一个平面设计师可以花二十个小时,给甲方做一张海报,得到一笔钱。还可以用同样的时间做一个模板传到付费网站,由每一位使用者分摊这笔酬劳。

如果设计师的作品足够有价值的话,理论上讲后一种方案的回报远高于前者

所以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坐着是可以赚到不少钱的。

可惜的是,中国的版权保护仍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以致盗版光碟盗版书籍满天飞。

前有百名编剧站出来支持琼瑶维权、讨伐于正;后有微博数万人发起话题拒看某热门IP剧,要求作者为抄袭而道歉。被侵权的人有许多,但想要维权,却非常艰难。

比如被控诉抄袭了200多部作品的《锦绣未央》,志愿者光是搜集证据,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最后,只有11位被抄袭的作家选择站了出来。

所以,大部分脑力劳动者的现状是,把自己的成果大量复制,再把省下来的时间投入下一轮创作中,因为他们很难获得本该有的报酬。

当然,我自己做的事也属于这个阶段,信息差嘛、虽有盈余,离躺还远

致富经徐大山挣了多少钱_致富赚钱_我想看致富

第三个阶段,躺着赚钱,靠的是贩卖手中的稀缺资源。

到了这个阶段,才算是真正步入“轻松赚钱”的行列。因为躺着赚钱的人,收入基本和工作强度没有什么关系了。

前两天,恒大一份月薪125万的人事任命通知刷屏网络:刚刚从方正离职的任泽平以1500万年薪加入恒大集团。

但是,千万年薪在地产行业的高管圈子里并不少见

2013年,万科就给当时还是执行总经理的郁亮开到了1368万的年薪,恒大总裁夏海钧年薪2.7亿,金科、金地等高管年薪也在700万以上。

给到这个价位的公司,重点已经不再关注高管对于某个具体任务的执行能力,而是看重更宏观一点的东西,比如作为老板“组局”的能力。

有人认为“组局”就是管理,像很多技能一样,是通过学习掌握的东西。这只是最表面一层

事实上,在像地产这样入行门槛超高的行业里,组好一个局需要调动各方资源,掌握资源的人自然就成了规则的制定者。

那么,哪些资源是稀缺的

史诗美剧《权力的游戏》里,有个角色叫瓦里斯。

瓦里斯年幼时是个奴隶,后来获得自由却一无所有,和朋友伊利里欧以偷窃为生。起初两人专偷贵族的珠宝财物放在集市出售,但他们很快发现销赃十分艰难。

于是两人开始合谋分工,瓦里斯负责盗窃,伊利里欧则向贵族们声称,自己能找回他们丢失的珠宝。

后来瓦里斯不再自己动手偷窃,转而向其它小偷收购赃物。渐渐地,两人的“生意”有了起色,一边整个城邦的小偷都来找瓦里斯销赃,另一边整个城邦的贵族都来找伊利里欧寻回失窃的珠宝。

两人意识到信息的高价值和低风险,两头抽成赚了不少钱,他们用这笔钱教奴隶小孩儿识字,溜进贵族的城堡里偷看他们的信件,很快两人便成了整片大陆首屈一指的情报贩子。

瓦里斯的发家史刚好反映了现今的三种稀缺资源:资本、信息、影响力。

资本是最显眼的资源。

有个游戏:假设有100个人,每个人都有100元钱。每轮游戏每个人拿出一块钱随机给另一个人。假设在18岁带着100元的初始资金参与游戏,一天玩一次,一直玩到65岁退休。这样的规则尽可能地保证“获得财富的概率随机”。

游戏运行了17000次,在公平的规则下,结果依旧残酷。

初始时所有人的财富值相等,最终财富值差距越来越大

资本增值速度大于劳动增值速度,是既合理又不合理的常态:你辛辛苦苦工作十几年,加班加到过劳肥,好不容易混到了月薪五万,鼓起勇气一天两趟往售楼处跑,结果中介告诉你看中的那套一个月就涨过了五万。

香港人把买房叫“上车”,把工薪阶层购置的第一套楼盘叫“上车盘”,其实特别形象——一群人跟着汽车跑,只要你能跳上这辆车,你就是在车里坐着躺着,也比外面那些追着跑的人要移动的快。

信息是最隐秘的资源。

信息买卖的尽头,是信息垄断。近乎垄断的信息产业能带来多大的利润?看看某搜索引擎就知道了。

怎么判断一个信息有没有价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这个信息有多少人知道。

赚大钱的人,依赖的是“不对称性信息”,他们挖掘别人不知道的。而普通人创业,大多数依赖“公共信息”,人人都知道的信息,也就不值钱了。

影响力,则是最不问出身的资源。

互联网普及之初,许多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壁垒要被打破了。

包括现在也还是有很多人再说,很多东西百度上都能搜到,那么我想告诉你,百度也搜得到马大仙是如何发家的,你去搜试试看,你能不能成为下一个大仙?

网上的东西太多,反而不知道往哪儿看才好。这时候有能力让大家注意到他的人,就掌握了第三种核心资源:影响力。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也曾指出,之后30年,谁把握了公众的注意力,谁就掌握了未来的财富。

广告是最早有意识赚取影响力的形式,到了现在,网红在家里唱一支歌,就能收到好几万的礼物,这也是注意力带来的价值。

我带了很多人,几乎都要求他们做自媒体,其实我们并不靠自媒体盈利,而是能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独立的个人品牌,这样不管做什么项目,都能有不菲的收入。

所以贫穷可以被改变吗?答案是:可以。

但不光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最重要的,还需要更多的运气。

很多文章都提到穷人思维,比如一心省钱,害怕风险,眼光短浅之类,但这些都是在既定的贫穷状态下,做出的合理选择。

因为没钱,输不起,所以不敢做看不见直接收益的事情,不敢花吃饭的钱投资自己。

你很可能会承受比普通人更多的失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