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羊在晴隆!”今年5月12日至13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在晴隆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走进生态畜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海权肉羊加工厂、网络销售中心,仔细查看和了解晴隆羊养殖、生产、销售情况后,这样称赞“晴隆羊”。
晴隆羊是用杜泊羊、澳州白羊为父系,杜泊杂种羊、湖羊为母系进行人工授精杂交,在后代中进行巧妙选择和培育的理想型个体。具有杜泊羊的生长速度、澳洲白羊的肉质、克尔索羊的抗病能力、湖羊多产的优良特性,并具有世界上优质肉羊的品质。
晴隆羊双羔率75%,出生8个月就能长到50公斤以上,2014年,生产4000余只,饲养30只左右的农户,年收益在8万元以上。到目前,已选出5000只比较理想的种羊。
“晴隆模式”:奠定精准扶贫坚实基础
晴隆,是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是贵州全省同步小康重点扶贫的4个贫困县之一,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占土地面积的65%,曾经是屙屎都不生蛆的石旮旯。
晴隆的发展,省委、省政府特别牵挂,州委、州政府特别关心,晴隆人特别勤奋。
进入二十一世纪,晴隆人穷则思变,集中智慧,以满山的草,满坡的羊宣战石漠化,挑战贫困,创造了“晴隆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树立为全国的典范。
早在2006年6月,全国南方草地畜牧业现场经验交流暨培训会议就在晴隆召开,总结和推广“晴隆模式”。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高度评价“晴隆模式”:一是思路好、二是模式好、三是机制好。
继2006年现场会议后,2010年9月,再次在晴隆召开“石漠化地区种草养畜产业化扶贫贵州试点工作现场会”,决定在全国13个省和贵州43个县全面推开和继续巩固“晴隆模式”。在全国首批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中,有33个推广“晴隆模式”,都收到了较好的效益。
何为“晴隆模式”?“因地制宜,靠人工种草养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同步发展的模式,这是一个富民的模式。”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说。
2000年,国家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晴隆县抢抓机遇,在国务院、省、州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种草养羊,由草地中心发放基础母羊到养羊户,生产羊羔后分成,母羊产权归草地中心所有。这样做的好处是减轻养羊户的负担和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也显现出来,少数养羊户不珍惜母羊,捡得的娃儿当球踢,小病不说,病到膏肓才说,甚至死了才说,给国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对富民工程,国家舍得花钱。到2010年,累计投入资金7870多万元,种草29万亩,改良草地19万亩,建成优良种羊繁育基地示范点35个,覆盖14个乡(镇)、86个村。羊存栏达23.5万只,扶持11800户养羊,收入最高的达13.8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在晴隆的山山岭岭,多种牧草共生共荣,绿色逐步覆盖了裸露的石头,山变绿了,地有生机了,生态不再脆弱,有效遏制石漠化蔓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
10年的传道授业,在晴隆村村寨寨,涌现了5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和致富能人,他们积累了对病疫防治等专业技术,为做大做强“晴隆羊”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1238”工程:助推同步小康
晴隆县三合村委会主任邓吉龙在晴隆县大力发展生态草地畜牧业政策引领下,发展山羊养殖,当着“羊倌”,发着“羊”财。
三合村是全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县生态草地畜牧园区核心区,看到附近许多村民靠养羊走上了致富路,邓吉龙便萌生了养羊的想法。
去年9月,邓吉龙建起了羊圈,买回了20只山羊,拿起了羊鞭,当起了“羊倌”。
就是这20只羊,靠县里实施的精准扶贫好政策,邓吉龙经过精心喂养,用心经营,如滚雪球慢慢地发展,到现在保持常年羊群数量在40只,养羊业产值超5万元。
在养羊的同时,邓吉龙还把羊圈后面的20亩荒山全部种上皇竹草,在自己喂羊的同时,多余的皇竹羊便拿来卖给公司。
邓吉龙说:除了养羊之外,自己还种草,一是为了满足自己养羊的需要,剩下一部分都是割卖给公司。我在7月20几号卖了五万多斤,收入一万多块钱。所以说养羊与种草含接起来以后,对增加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确实是一个大好事。
发展与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老百姓收入。邓吉龙只是享受发展与改革的受益者之一。
2011年,县里提出实施“1238”工程:即到2017年,羊存栏达到100万只,发展养羊户2万以上,每户饲养基础母羊30只以上,户均年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
目标锁定后,关键是找准方法和路径。最好的方法和路径就是深化“晴隆模式”。把由草地中心与农户的“产权共享,利润分成”,改革为由政府帮助农户贷款购羊、资助建舍和种草,实现农民拥有全部产权,让养羊户从原来的为草地中心养羊转变为自己养羊。这样一来,养羊户责任心增强,珍惜基础母羊,做到自家的娃娃必须好好抱。
省政府锦上添花,解决退耕还草指标20万亩,补助资金1.3亿元。2012年启动,对实施的农户,每亩补助239元,连续补助两年。
晴隆自加压力,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确保草地生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只要养羊户按照标准修建的羊圈,最少补助4000元;标准化养殖户购买农机具、青贮缸、青贮袋、兽用器械、羔羊料都有补贴;协助每户贷款3至5万元,购买基础母羊,政府贴息3年。
晴隆不断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内蒙古等畜牧业发达国家或省份合作,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在培训技术人员;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合作,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驻晴隆工作,联合攻关重大技术难题,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通过村远程教育平台、实地培训、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培训技术人员,送培训、送资料、送光盘到学校、田间、羊圈,加强技术培训;在胚胎移植、品种改良、草种提升、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加强科技转化;组建县、乡(镇)、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全方位提供技术保障。
晴隆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种植方式的转变,农户愿意把好田好地腾出来种植高产牧草皇竹草。养殖中推广羊粪还田,不但改良了土壤,而且减缓了草地退化。产权方式上,农户由原来替草地中心养羊转变为现在自己养羊,不再由草地中心发羊给农户,而是按每户30只羊的规模由农户贷款买羊,政府全额贴息,收益全归农户。退耕还草直补资金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户手中,草地中心免费提供种羊、检验检疫和技术服务,激发了劳动积极性。
据晴隆县政协副主席、县草地中心主任张大权介绍:晴隆的草地畜牧业发展到现在已建成人工草地48万亩,改良草地31万亩,羊存栏53万只,覆盖农户两万四千多户,户均增收三万元以上,15年最高的一户86万元,该产业还配套建设了海权肉业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和羊毛加工厂。
如今,在晴隆生态畜牧业扶贫示范园区内,山头草丰林茂;红瓦白墙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圈养着肥羊;肉羊加工厂已建成,投入运营……
晴隆生态畜牧业逐渐转型升级,从在喀斯特山地上人工种草养羊,走出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晴隆模式”,跃上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小康梦。至此,晴隆养羊户们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王方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