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坚——让清水鱼成为“致富鱼”

我的初心

我是浙江师范大学派驻衢州市开化县何田乡的科技特派员。我的初心就是要为开化的清水鱼产业做点事,为养殖户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山区农民因为清水鱼实现增收致富,让自己发挥出科技特派员的最大价值。

我是70后,1993年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30多年来一直从事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控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浙江省溪流性鱼类技术服务团队专家组组长,浙江省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专家组成员。自从成为科技特派员起,已发表学术论文2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个,获2020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2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

致富经埃及鱼养殖户_埃及致富养殖户鱼类有哪些_埃及养殖技术

郑善坚(中)现场指导鱼菜共生系统的养殖技术

听说,有位给鱼看病的医生

在派驻开化县何田乡的5年时间里,我走遍了开化县大大小小的清水鱼坑塘,这其中,有一个鱼塘,我每次到何田乡,都要特意去看看。

我清晰地记得,初到开化,在为养殖户开展第一次养殖技术培训时,现场来了一位老大娘,她颤颤巍巍地拿着几条病鱼问我:“你是他们说的能给鱼看病的医生吗?”我检查了她的病鱼,并告诉她要怎么处理后,无意间看到这位大娘空空的袖子时,才猛然发现,这位大娘居然是一位独臂老人。后来乡里的渔技员告诉我,这位郑家大娘有两口鱼塘,因儿子外出打工,她独自一人靠养鱼维持生计。郑家大娘非常勤劳,每天清早都要出门割草喂鱼,但在一次割草时发生了意外,让她失去了一条胳膊。大娘的文化不高,缺乏对鱼病的预防意识和预防技术,她的鱼塘里的鱼也经常发病,遭受损失。年迈的大娘拿着病鱼一脸期待的模样,让我深深感到作为科技特派员,肩上担当的责任有多重。

在此后的实地调研中,我发现因为缺乏鱼病预防技术而造成损失的情况在开化县非常普遍,也亲眼目睹了养殖的清水鱼大量发病死亡时,农户们那欲哭无泪的无奈。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想方设法帮助农户解决养殖难问题。

摸清了清水鱼养殖的关键问题和养殖痛点后,我带领研究生团队,花费数年时间开展了清水鱼养殖模式、清水鱼小瓜虫病的物理防控、内服促代谢中草药防控以及核酸疫苗的免疫防控研究。经过多次失败后的反复试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小瓜虫病害防控的技术方案。

如今,我每年都在开化县现场指导培训20天以上,特别针对每年不同的鱼病情况和季节特点,开展1-2期清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400余人次。通过反反复复的宣传指导,渐渐地,养殖户的清水鱼长得越来越好,他们对我也越来越信任,越来越依赖。

“‘鱼医生’来啦!”每次到开化县,养鱼农户都会邀请我去他们的鱼塘帮忙检查鱼的情况,指导开展鱼病防治工作。而每次到何田乡,我都要去郑家的鱼塘看看,帮助大娘指导鱼病预防,并多次免费送上鱼药。大娘家的清水鱼养得特别好,收入连年增加,看到大娘的笑脸,我也由衷感到高兴。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新模式

科技特派员的派驻地在乡镇,但是我们的服务和支撑对象决不能限于一家一户、一乡一镇,而是要努力惠及全产业、全区域。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入驻开化县以来,我根据形势变化和养殖环境,引导农民开展多品种的清水鱼养殖。2019年开始,我指导田园农场的马口鱼苗种繁育,2020年实现马口鱼繁育苗种3000多万尾,促进农民增收60万元以上;指导卫枫村的集体鱼塘开展加州鲈鱼养殖,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仅2021年,我服务的村庄也从何田乡延伸到大溪边镇、华埠镇、长虹乡等周边乡镇养殖户,服务带动农户数量30家以上。

开化县养殖清水鱼的流水坑塘有12000多口,但基本都是露天养殖,受季节性干旱、病虫害影响较大,对水源水质造成一定的隐忧。有没有一种养殖模式既能解决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又解决病虫害的防控问题呢?我一直在思考,立志要为开化县探索出一个生态协调发展的养殖方式,不仅仅帮扶一家一户的养殖户,还要实现全开化全产业的整体性提升。

2020年,我在金华市开展一个虾菜共生的重点研发项目,给了我启发,如果把清水鱼也做成鱼菜共生模式进行养殖,困扰清水鱼养殖的产业问题不就能解决了吗?说干就干!2022年10月,我省首家清水鱼鱼菜共生养殖系统终于落地,放养了第一批鲈鱼、草鱼、马口鱼,该模式采用循环养殖,不受季节性缺水影响,养殖鱼粪可以种菜,解决了规模养殖的污水排放问题,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零污染。特别是蔬菜种植区的滤石材料,对小瓜虫掠食体起到了很好地过滤作用,使病虫害在系统内封闭环境中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如今第一批鱼已经顺利养成,相信不久的将来,鱼菜共生项目将对清水鱼养殖产业升级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让清水鱼真正成为“致富鱼”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我深刻体会到要实现山区农民共富,需要科技帮扶,山区发展需要更多讲奉献的科技特派员的参与。

开化县地处钱江源,环境优美,水质清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接触到的农民也是如此。所以如何将这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服务好当地产业,让当地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是我一直以来不断思考的问题。

好山好水出好鱼,清水鱼作为开化的特色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但是,清水鱼养殖业,面临的气候、自然灾害、人为管理等不确定因素很多,每年都会面临新的挑战。针对这个养殖产业的特殊性,我计划联合更多团队的技术力量,不断在清水鱼病害防控上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在开化县山区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鱼菜共生新模式,一步一步总结完善清水鱼产业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我也把发展清水鱼产业作为自己肩负的重任,通过逐步培育壮大清水鱼养殖品种和产业,把开化县山区优质的水产品如光唇鱼、马口鱼以及开化青蛳等养殖业探索发展起来,做大做强,实现开化清水鱼和溪流性鱼类的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将清水鱼产业真正打造成开化老百姓的致富产业,使当地老百姓依靠好山好水,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浙江十一都清水鱼有限公司负责人、总经理 邱廷英:

我是在一次听郑老师的培训会上认识他的,他讲的养殖技术很接地气,能够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现在我们和郑老师合作开展清水鱼鱼菜共生养殖,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的信心更足了。

开化渔趣家庭农场负责人 汪利友:

作为水产方面的专家,郑老师自担任开化县的科技特派员后,成为了养殖户们眼中的“百科全书”,养殖户们有什么不会的不懂的都会请教他。

撰稿:张巧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