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亩果园,存够养老钱
9月16日清晨5点多,天没亮透,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麻庄村一户农家小院里,60岁的李明海和妻子张佩爱就早早起床。“俺家地离房子远,不能像别家干一会儿再回来吃早饭。”老两口简单扒拉几口面条,拎上工具,跨上三轮车赶往自家猕猴桃园。
漫山的猕猴桃树郁郁葱葱,乡间土路有些颠簸。不到十分钟车程,就到了李明海家的桃园。记者向果园里望去,猕猴桃树上已经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这课掐尖,那棵剪枝,动作麻利,二十年的种植经验让李明海能快速判断出每棵树该如何修剪。“这可是俺家的致富果,可得伺候好了!”李明海抹了把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
源泉镇位于山东省第四高山“鲁山”北麓、淄河上游,是国家级生态乡镇,但山多地少,老两口加起来只有不到一亩地,单靠种粮食根本无法糊口。早年李明海外出做木工支撑家用,2001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外出挣钱。听说邻村有人可以引进泰安的猕猴桃树苗。李明海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种了3亩,他也成了全镇最早种植猕猴桃的农户之一。
源泉镇从2008年开始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通过加大对土地流转支持的力度、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田间道路及水利设施,猕猴桃每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2020年,全镇猕猴桃沿淄河两岸种植规模达到20000亩,这里现在已发展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李明海的猕猴桃园也从最初的3亩扩大到9亩。
“确实比种庄稼强多了!去年产了5万斤,一年十几万元的收入,俺们养老钱都存下啦!”李明海笑得合不拢嘴,去年家里还买了辆烧油的新三轮车。
8点多,夫妻俩挑了些品相好的猕猴桃装箱,用三轮车拉到位于317省道源泉段旁的明海采摘园,这里是老李种植猕猴桃起家的地方。
正值周末,往来车流如织,路边每隔十几米就有个猕猴桃摊子。一边跟邻摊的果农打过招呼,老李一边支起自家摊子。“零售5块一斤,批发3块5!”来购买猕猴桃的游客络绎不绝,老李和妻子忙得不亦乐乎。
临近中午,老两口迎来短暂的休息。李明海告诉记者,因为果子品相好、味道佳,这些年他们积累了很多老客户,再加上镇上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每年都不愁卖,一般10月中旬就全部卖光了。“俺们以批发为主,今年老客户订单情况也不错,开园不到一周就卖了3千多斤。”李明海摇着蒲扇笑着说。
如今,源泉镇已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猕猴桃名镇。虽然今年受倒春寒影响,但预计产量仍可达到3000余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户均可增收2万元,带动全镇9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有了好品牌,桃子更好卖
“大家别着急摘桃,再多晒几天,口感不好就急着买,那是砸咱自己的牌子!”源泉镇特色产业办公室主任翟慎红刚刚在种植户微信群里发了一通火。
“今年雨水多,光照少,糖分还不够。虽然现在已经开园,但很多猕猴桃还没达到最佳成熟标准,需要多晒几天,才能有最好的口感。但总有沉不住气的。”翟慎红又着急又无奈,他告诉记者,“博山猕猴桃”这块牌子是全镇、全区十几年经营维护的成果。
源泉镇种植的“碧玉”猕猴桃在当地属于稀有品种,缺乏种植经验。那段时间他经常去请教种植专家,利用学到专业知识,在自己的果园里尝试改善、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通过对育苗、种植、嫁接、施肥、授粉等环节不断改进,猕猴桃的品质有了显著提升。2014年,“博山猕猴桃”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翟慎红告诉记者,“猕猴桃品质好了,吸引一些游客前来采摘,通过口口相传,慢慢的人就多起来了。”此后源泉镇引导种植大户牵头成立合作社,将周边果农引入合作社抱团发展。
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也给果农竖起了“主心骨”。合作社带领种植户一道搞农技研发、推广种植技术,邀请陕西、四川等地猕猴桃种植专家现场指导,将原来的立架改为平架,解决了透风透光和田间管理问题。
“采用了水肥一体化、塔型架和有机肥循环等新技术以后,俺家猕猴桃的品质有了提升,成本也节省了不少。”源西村猕猴桃种植户赵明站在地头,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地里的各种设施。虽然去年受台风影响销售价格下滑,但他的桃园从产果以后收入总体稳定,正是得益于此。
“一年要浇灌上肥7次左右,园里现在用的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设备,10亩地比原来的大水漫灌能省下800方水,浇水后不用再锄地,节省7次的人工费,肥料吸收效果也更好;用的有机肥料每亩地省30元……一年下来总共能省下近1万块钱。”赵明扳着手指给记者算起账来。
源泉的猕猴桃园不仅现代化,更加日益数字化、智能化。“以前种植猕猴桃全凭经验,靠天吃饭,不知道果树到底缺不缺水、缺不缺肥料。但智慧农业系统投入使用后,从育苗到果子成熟都可以采用科技手段进行管理。通过视频监控和网络信号传输,在后台收集猕猴桃生长各项数据,并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科学管理、精细化作业。”一提到源泉猕猴桃的“智慧化”种植模式,山东源泉隆发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海硕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带动博山区猕猴桃全产业链的发展,带动整个博山区猕猴桃产区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2020年3月底公司投资1300万元建设现代化智慧农业产业观光示范园区,一期投资建设10亩智能温室玻璃大棚2处,25亩果蔬温室大棚15处,建设观光旅游设施20余处,项目已经完成申报,预计9月底完成施工建设,将为博山区猕猴桃产业实现三产融合进行积极探索。
果农变“网红”线上销路火
“各位亲,大家来看看俺家的猕猴桃,又大又好吃,快来抢购吧……”源泉镇天津湾东村的猕猴桃种植户窦玉亮正拿着手机在园里拍视频。“我现在抖音号有近三千名粉丝,随着28日开园后,每天还有新增长。”窦玉亮说,不管是修枝搭架还是带游客采摘,随手拍几段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和抖音平台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大伙儿说他算得上半个“网红”。
“周末平均每天得有两三百人来采摘,附近都停不车。”窦玉亮笑着说,他一共种了20多亩猕猴桃,盛果期的桃园每亩产量可达5000多斤。网上的高人气不仅为他引来了更多的采摘游客,也带来了更多更远的订单。“今年还没开园,深圳那边就下了十几个预订单,他们还给我介绍来了香港的客户。”
如今在源泉,通过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卖猕猴桃早已不是新鲜事。窦玉亮说,线上卖得这么好多亏了“协会”。
2018年,山东源泉隆发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海硕牵头成立了博山猕猴桃产业协会,王海硕担任会长。“协会成立后,我们一边加大对果农的培训,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推动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一边充分利用网络和平台,拓展销路,更为当地猕猴桃种植户提供免费网络销售培训。”王海硕介绍,今年协会成立了网红电商培训基地,招收当地20多名返乡青年,进行集中培训后上岗,进一步挖掘线上销售潜力。窦玉亮18岁的闺女窦颖欣也想加入其中。
“这几天在镇上的猕猴桃展会做直播,不一会儿就卖了十多斤呢!”第一次做直播卖货的窦颖欣业绩不错,很是自豪。小窦今年刚刚考入淄博职业学院电商专业,她告诉记者,“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相信农产品电商的前景广阔,也希望将来为把家乡猕猴桃卖得更好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全镇现有农业产业化企业9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社42家、家庭农场50个。在协会的带动下,当地猕猴桃产品实现了采摘60%、电商、微商销售20%、采购商20%的“线下+线上”多渠道销售模式,产品成功打入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沈阳等大城市。
9月10日,博山区第八届猕猴桃文化旅游采摘节暨“扶贫助农·挽手筑梦”金秋消费月启动仪式在源泉镇举行。上午9点45分,满载3000盒猕猴桃的专车从源泉镇出发,发往青岛盒马鲜生总部。
“我们与盒马鲜生签订了合作协议,用其数字农业的理念和措施改造提升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推动猕猴桃全产业链条升级。”王海硕说,除了在销售端大力开拓电商市场外,他们还借助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冷链产融平台,建设了首个60吨容量的“追花逐蜜”移动式冷箱即将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运输端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源泉镇拥有农业产业化企业9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社42家。由产业协会牵头,规范产销标准、维护品牌形象,并与顺丰快递达成合作,将果农快递价格压低三折,企业与合作社代替农户跟采购商打交道。协会、企业、合作社为种植户立起了一道“防护网”,既保证了果农收入,更发挥了有效资源开拓市场。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猕猴桃+电商’、‘猕猴桃+科研平台+专业人才引进+人才培训’的发展模式,继续深挖猕猴桃产业发展内涵,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品牌价值。”博山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源泉镇党委书记王冲说,同时扶持隆发科技、舜丰公司、福禄山合作社等进行智慧循环农业园区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园区作用,以点带面逐步引领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数字化农业转型。
返程的路上,沿途仍有不少游客在猕猴桃园里采摘、游玩,种植户门前快递员打包、车辆来回取件,一派热闹的场面。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陈颖 戴巍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