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学森在会上喜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载誉归来,62岁的陈学森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能为农民脱贫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让我感觉很自豪、很欣慰。帮果农增产、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一生的事业。”
30多年来,陈学森始终将农民致富中突出的难题,作为科学攻关重要的课题,把带领团队选育的20余个果树新品种及研发的配套栽培管理新技术无偿送给果农。
这些研究成果近年来在山东、陕西等省市的贫困地区累计推广8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10余亿元。
农民难题是最重要的课题
陈学森常说,苹果和梨分别是我国落叶果树中第一和第二大水果,“饭碗”要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果盘子”同样要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科研中,他聚焦农民致富路上的“卡脖子”问题开展研究。
梨能生津润燥、止咳化痰。目前虽有晚熟品种,但由于受“口感有渣、梨核过大、不耐储运”等共性因素影响,国内很多梨品种都“卖不上价”,影响了果农的收入,也阻碍了中国梨产业的高效发展。
“作为果树育种工作者,我能为果农们做点什么?”
2003年,陈学森和团队成员采集“砀山酥”梨花粉,与新疆的“新梨7号”杂交,获得了470株宝贵的实生苗。
他希望能从这些苗子中选育出能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当家骨干”梨品种,推动梨产业提档升级和高效发展,成为产业振兴的“新支点”。
“梨园子里有一个梨让鸟叨了一半,我吃了那一半,可好吃了,没有渣,很甜,是在10月上旬成熟的,比普通梨晚熟两个月。”2007年的偶然发现,让陈学森异常兴奋。
他想:“这个株系可能就是我要选的品种。”
经过10余年的精心选育,“好吃、没渣、很甜”的“山农酥”梨新品种终于在陈学森团队的育种基地中“脱颖而出”。
“‘山农酥’梨具有鲜食品质优良、加工性能优异、果实大、成熟晚、耐贮藏及抗性强六大特点,综合性状全面超过它们的亲本,进一步丰富了梨品种资源,填补了优质、熟晚、耐贮大梨的市场空白。这个梨新品种及其育种技术是梨育种的重要突破。”在验收鉴定会上,专家们连连称赞。
陈学森和团队成员还育出了“龙富”等多个苹果新品种。“幸红”“福红”“美红”“满红”则是他新近选育出的果肉全红、果皮红亮高类黄酮苹果。
“我国苹果产业是增加果农收入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市场上苹果特色多样化品种严重不足,其中高类黄酮(红肉与红皮)苹果尤为缺乏。类黄酮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希望我们选育的这4个红肉、红皮苹果成为果农致富的‘新门路’。”陈学森说。
在选育高类黄酮苹果新品种时,陈学森考虑到苹果实生苗达到一定高度和节位就开花结果,便用发酵好的大粪水浇灌小苗,以缩短苗子的生长期。
“基地里没有工人,我自己把一担担大粪挑进去,有时一上午能挑60担。”照看基地的郭志忠看到陈学森红肿的肩膀,忍不住心疼地说:“我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傻教授,就是一个老农民!”
凭这股“傻”劲,陈学森带领团队成员用15年时间就先后选育并审定了“幸红”“福红”“美红”“满红”4个高类黄酮苹果新品种,而传统育种方法至少要用20年的时间。
陈学森和团队成员还为选育出的苹果、梨新品种研发相应配套种植管理技术,开发果酒加工新设备、新工艺及其新产品,为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方面完整的产业链打好基础。“希望打造出技术创新促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板。”陈学森告诉记者。
新成果无偿送给农民
行业里的人都知道,育出一个苹果或梨新品种至少要用10余年的时间。陈学森带领团队研发出的好品种、新技术,在人们看来肯定能转让个好价钱。
然而,面对果农和企业需求时,陈学森却做了一个让很多人觉得有点“犯傻”的决定:新品种新技术全部免费送给农民。
蒙阴县是山东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有不少重茬老果园结出的果子个头小、色泽不好,售价低,果农们不知道如何解决,极为头疼。
陈学森得知后,与当地一个有50亩老果园的果农田成有联系,并自掏腰包花费数万元买了自主选育的“龙富”优质短枝型苹果新品种树苗,送给这位果农,同时借助团队研发的高效栽培新模式和重茬障碍防控技术帮助果农改造老果园。
“新果园”里,“龙富”苹果苗嫁接在当地原产的抗性实生砧木八棱海棠上,第二年就开花结果,第三年一亩地收入3万多元。就这样,陈学森的苹果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管理新技术很快在当地推广开来。
看到团队科研成果为果农带来了收益,陈学森喜上眉梢。
山东省菏泽市和济宁市泗水县都有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陈学森把适合当地种植的“山农酥”梨新品种及配套栽培管理、加工技术送过去,免费给当地的企业、果农种植。
在一次参加院士专家菏泽行活动时,陈学森建议:“菏泽为黄河古道区域,土壤酸碱值为7.0,是种植梨树的最佳产区,应该把梨产业做成品牌和特色。”牡丹区区委书记张福龙听后连连点头:“陈教授说得好!”
当天,牡丹区穆李行政村就与陈学森达成了果树新品种推广合作意向,要在1000亩采摘园中种“山农酥”梨。
如今,“山农酥”梨在菏泽4区、7县都有了示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000亩,将很快发展到万亩以上。同时,以梨清膏为原料的润肺膏生产龙头企业山东润中药业有限公司正在菏泽筹建原料基地。
在济宁泗水县,“山农酥”梨种植面积已有300亩,育苗5000万株,规划发展到10万亩。泗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田成洪说:“‘山农酥’梨比普通品种经济效益高,我们县政府和林业部门计划在当地大力发展这个梨品种。”
这两个地市中,有10余家公司也免费获得了“山农酥”梨种植和育苗权。
2020年11月,“山农酥”梨首次投放市场,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卖出了单个梨子50元的价格。“我们基地里产的‘山农酥’梨单个有2斤重,现在已卖了10万斤。”说起“山农酥”梨新品种带来的好利润,山东一禾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对陈学森十分感激。
“未来推广的面积大了,果农在园子里按地头价卖,即使3元钱一斤,扣除成本,一亩地也赚1万多元钱。”在做了大量的研发、推广之后,陈学森又提出了新的希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我们可以将其培养成新型农民创业,带动乡村振兴。”
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好技术
有了好品种、好技术,怎样在农民的地里产生效益?陈学森说:“果农学会用新技术种植管理新品种,才能尽快从优良科技成果中受益。”
他常常一次又一次到种植基地,手把手地教给农民如何进行修剪、刻芽及精准浇水、施肥。
农谚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果树漫长的丰产期让不少人打退堂鼓。然而,陈学森传授的技术能让梨树半成苗早结果。
对此,山东一禾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苏增冉告诉记者:“陈老师经常来我们果园,一对一地示范,教我们用多位刻牙快速整形技术实现了早期丰产,也就是栽种第二年梨树萌芽前,在主干距离地面80厘米处,对20颗左右的芽进行定芽、摸芽和刻芽。这样梨树第二年就能开花结果。”
前些年,陈学森及其团队发现,一种名为长柔毛野豌豆的草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强,春季长势旺盛,抑制了其他杂草生长,还能涵养土壤水源、固氮培肥。在6月份结豆荚后,植株很容易腐烂,不需要刈割,非常省力,能有效提高果园土壤品质。
为让果农受益,他每次到生产一线讲课时都背着两麻袋野豌豆种子,课后送给果农,并指导果农在当地种植。
每年,陈学森都到山东、河南、甘肃等地义务培训果农上千人。在给果农讲课时,他用农民视角、农民语言、农民习俗为农民讲课,把“高大上”的先进技术讲成“接地气”的“大众艺术”,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果农们常说,陈教授是“平民教授”“为民教授”,为老百姓免费送来了“真金白银”,让农民在“土疙瘩”中挖出“金疙瘩”,把“泥蛋蛋”变成了“银蛋蛋”,陈教授的“扶贫经”管用、好用,念到了自己心坎上。
“要继续研发出好成果,用新科技为老百姓过上更富足、更美好的日子加油助力。”在获奖座谈会上,陈学森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