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海南日头很足,从琼中的走村入户,到临高的田间地头,再到保亭的惠农超市,所有顶着日头劳作的人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脱贫。
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临高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了解这里的脱贫情况,讲述他们的脱贫故事。
“脱贫致富,首先要扶志”
“成安叔,昨天又卖了两只羊?”
“对啊!”
“现在一共多少只羊?”
“二十几只。”
这段对话的双方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岭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海军和岭门村村民王成安。两人现在看来亲密无间,可就在几年前,他们的关系一度很紧张,甚至有些恶化。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岭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海军(左三)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时间的指针拨回黄海军刚到岭门村任职的日子。
进村先摸底。黄海军在走访中发现,全村37户贫困户大多是因为懒惰和赌博,王成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王成安是全村出了名的“酒鬼”,欠着一屁股债却什么农活也不愿意干,过着“一天三顿酒,父子共一壶”的逍遥日子。虽然黄海军几次上门走访被吃“闭门羹”,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他相信,只要自己讲感情、讲科学、讲技术,一定会改变王成安。
改变王成安的过程一波三折。先是黄海军建议他养羊:“成安叔,你要是错过了这一次机会,可能这辈子就这样了。”王成安眼皮抬了抬,仿佛受到了些触动。黄海军趁热打铁:“你自己出5000元,然后跟农信社贷5000元,我再想办法帮你申请5000元政策性补助,养成后,一只羊就能卖2500元啊!”
好不容易说动了王成安,没想到,在办理贷款手续时担保环节却出了问题。当时“酒鬼”名声在外,他的弟弟、儿子和女婿都不愿意当担保人。眼看就要功亏一篑,为了不让王成安已经热起来的心冷下来,黄海军毅然决定自己承担风险,给他做了5000元的信用贷款担保。受黄海军感染、也发现父亲确有转变的二女儿家再借给他1.7万元,于是他凑成3.2万元,从本村养羊大户那里买了20只羊。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岭门村村民王成安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自打买羊回来,王成安像换了个人,早上、中午的酒基本不喝了,下午准时放羊,每天天不亮就到羊舍赶蚊子,为受伤的山羊抹药膏,还学会了不少防疫知识,村民笑他“比伺候孩子还上心。”大半年过后,王成安不但提前还清了贷款,还继续贷款扩大养殖规模,让全村人刮目相看。
“我觉得想要这些贫苦户脱贫致富,首先要扶志,激发他们自身的内生动力。”黄海军说,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这些贫困户,自己也感到很有价值。“我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是职责使然,在我们看来这些事情都是举手之劳,如果不帮助他们,我的良心会亏。”
在黄海军的带领下,岭门村的脱贫工作交出令人亮眼的成绩单: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村集体收入63600元。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三弓村委会的惠民超市(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这个超市,不卖烟酒,买东西不花钱”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三弓村委会旁的一家超市,村民王梅正在选购物品。经过一番挑选,最终她选中一袋一公斤装的面粉,这些面粉够他们家吃上几天了。
随后,王梅走向收银台,拿出一张特制的积分卡进行刷卡,整个交易过程没有花费一分钱。
“我们这个超市不卖烟酒和其他高档消费品,产品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日用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买东西不花钱。”三道镇常务副镇长杨林告诉记者,这是一家开进村里的惠农超市,里面的商品都是由爱心企业捐赠的日用品,购买这些商品需要用到积分,而积分则是村民们通过参加公益活动或者在脱贫攻坚的各种活动中表现良好获得。“不仅如此,我们的超市门口还有一个留言板,如果群众需要的商品我们没有,他们可以自己写上去,我们也会及时补货,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脱贫户王梅展示在惠农超市用积分购买的面粉(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在王梅看来,这样的方式自己非常认可。“平常我们经常参加各种劳动活动,也会去电视夜校听课,这些都能得到积分,然后用积分来买东西,不仅仅是省钱,也感觉到光荣。”王梅说。
自2017年底首家脱贫攻坚惠农超市正式挂牌运营以来,截至目前,全县9个乡镇均已开设脱贫攻坚惠农超市,实现乡镇全覆盖。截至2018年底,脱贫攻坚惠农超市共接受社会捐助物资311万余元,参与评分兑换的贫困户6000多户,非贫困户3000多户,有效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新型社会帮扶体系。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三弓村委会的惠民超市(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脱贫攻坚惠农超市”的建立,是保亭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正向奖励机制的一个缩影。把过去“送钱物上门”转变为“劳动换物资”,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有尊严地接受扶助,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把握脱贫机遇、珍惜扶贫政策,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切实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
“小超市,大能量”,因为该模式行之有效,目前,惠农超市制度已经在海南全省范围内推广。
“我们和贫困户一起成长”
在临高,有一种产业扶贫模式,叫“天地人”模式。
“我从一个贫困户到现在管理一千亩的香蕉种植基地,这种变化要感谢天地人公司。”在海南省临高县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龙汉香蕉种植基地,该基地场长王海如是说。
50多岁的王海家住临高县临城镇美台乡,之前由于农村就业渠道少、家中子女较多等原因,王海家经济较为困难,一家人挤住在两间低矮破旧的瓦房里,平时家庭收入仅靠他外出打零工,收入微薄。前些年,天地人公司龙汉香蕉基地招收产业工人,时逢壮年的王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应聘成为一名香蕉包产工人,年收入4万元左右。由于勤劳好学,工作积极,他很快就掌握了香蕉栽培管理技术。由于自己的努力再加上公司的培养,王海成为统管近千亩面积的香蕉基地场长,作为一名职业化的现代农业基地管理者,年收入达到8万元-20万元。变化的不仅仅是王海,天地人龙汉香蕉基地目前共有22名包产工人,均是周边村民。
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徐咏梅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18年来,我们只做一件事,就是热带水果种植。我们也一直不忘帮扶农民,和当地农户、贫困户组成合作社,带领他们一起勤劳致富。”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徐咏梅说:“说实话,看着他们赚了钱,盖了房,买了车,我很有成就感。”
徐咏梅介绍,天地人公司以土地经营权租赁、合作经营的模式,实现农民收入保底,同时,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资金优势和农民的大面积闲置土地结合,实现增产增收。此外,该公司优先雇佣周边农村农民参加生产劳务,让不少农民在劳动过程中积累掌握了科学的技术管理手段。这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海南某些地区土地资源充足却无产业引领发展、土地产出效益低下的问题,进而带动当地农户彻底脱贫致富。这就是所谓的“天地人模式”。
海南临高脱贫户王海在打理香蕉(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如今,越来越多的临高农民像王海一样,获益于这一发展模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在脱贫攻坚方面,天地人公司在产业带动、扶志扶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等方面加大了帮扶力度,已使858户3801名贫困人口脱贫出列。
“其实我也要感谢这些贫困户,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我们也发展壮大,我们和贫苦户一起成长。”徐咏梅说。多年来,公司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从起初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25000亩,拥有全国最大的金钻凤梨基地11000亩,是全国高端凤梨的领导品牌,同时拥有海南岛最大的香蕉种植基地近万亩。
海南的脱贫攻坚仍在继续,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努力,2018年,海南高质量完成8.6万人脱贫、81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琼中、保亭两个国家级贫困县正式摘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1450元,同比增长1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
海南省扶贫办主任孟励表示,目前,海南还剩下4.5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个贫困村和3个国定贫困县。减贫任务总量虽然不大,但攻坚难度不小,海南将继续实行“战时”体制,保持“战时”状态,聚焦“两个确保、一个巩固、一个提升、一个延伸”的主方向,巩固脱贫成果,全力防止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