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考研的时候一直想要找一些前人的经验借鉴一下,但是网上公开的资料并不多,因此我也很早之前就打算上岸之后写这样的一篇经验贴,供有志报考交大的同学们参考。
我是2021年机械的考生,专业课选的是815,先贴一下自己的初试和复试成绩:
初试:
复试及总成绩:
首先先说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自己备考的时候遇到的,可能很多人也会有类似的疑问吧:
1.从什么时候开始复习?
个人认为,考研复习从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开始复习就足够了,甚至想要推免又不确定结果的同学等到九月推免结果出来之后再加把劲复习也是可以的,但是相应的也要多付出一些努力;如果觉得自己基础实在不扎实的同学可以稍微提前一两个月,但是过早的开始复习考研是完全没必要的。考研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战线拉得太长只会徒增自己的烦躁,对最终成绩的影响并不大。就我个人而言,我是7月下旬做完学校的专业实习才开始复习考研的,感觉时间甚至绰绰有余。
2.每天学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因人而异的,网上常有一些说自己每天坚持复习十二三个小时的,我倒是觉得真要是学这么长时间可真的是太可怕了,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必要逼着自己每天一定要学够多长时间,这样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效率,毕竟人能够真正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时间是相当短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就足够了,因为我大四上学期基本上还是每天都有课,所以我自己可能平均下来一天也就是六小时左右,最多的时候也就八九个小时,真要让我每天学够十个小时,那我怕不是两天都坚持不下来。。。
所以说,个人认为考研的时间规划就应该安排的有弹性,给自己做好一个阶段的计划(比如说我这一周内要完成哪些任务),而不要具体到每天,这样子就可以在自己精力充沛的时候适当多学一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适当放松一下,最终的结果可能远比每天定死目标要来得好得多。当然,定计划的阶段也不要拉的太长,太过远期的计划执行起来就完全没有动力,所以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做好平衡
3.要不要报班?
可以,但没必要。不可否认,考研辅导班确实对提分有帮助,但是实际上完全靠自己来复习是完全没问题的,我自己就完全没报任何辅导班,主要是没耐心,哪怕2倍速我也集中不了几分钟的注意力,听别人讲课讲半大天还真不如自己看效率来的高。当然,对于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们来说,报个辅导班有人带着复习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对于那些对自己考研科目比较有信心的同学来说,跟着自己的节奏复习就足够了。
至于有些所谓的卖专业课资料的学长学姐,只要买一份历年真题就好,剩下他们推销的别的东西是完全没必要的,一来他们自己记的笔记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记笔记这件事是完全不能图省事的,自己亲历亲为才会对专业课有更深的理解;二来有些卖押题卷什么的,自己可能也不是你考得那门课的研究方向,对那门课的理解实际上也就是本科生的水平,能指望那些人出的模拟题能压中在这些专业课方向上教学研究数十年的老师那可真是太好i笑傲了,而且有卖资料的是真的恶臭,为了挣钱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4.专业课选809还是815?
选自己喜欢的那门,功利一点就选自己学的好的那门。有些人可能会说815比809好拿高分,809比815下限高或者怎么样,个人感觉这些话当个笑话看就行了,真没必要认真。实际上这两门课的上下限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我觉得说815容易拿高分是因为考815的人多,809考的人数本来就不多,样本量少自然不太好体现整体的分布。我考815的原因,一是喜欢控制,且对传统机械的兴趣不是很大,二是809的知识点我个人感觉太过细碎,要记的东西太多,而我又不想背,815总的来说还是偏理解,真正需要背的东西并不多。总的来说,选的时候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行了,不需要在意别人的意见。
5.一些其他的建议
有关图书馆考研阅览室:可能很多学校图书馆都会专门开辟一片区域给考研的考生用,在考研复习的这段时间里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放在那里,不会被清理。到底要不要在这种区域复习我觉得还是要看自己的自律性来决定。如果本身比较自律,那去考研阅览室约个座位是在好不过的,但是要是自己不是很自律的话我觉得还是去图书馆的普通区域复习比较好。以我的本科学校为例:图书馆7:30开门,考研复习那段时间普通区域9:30左右基本上就没位置了,所以不约考研预览室反倒是可以逼着自己每天早起,效率可能会高些。(虽然我很可耻的占了个考研阅览室的位置然后经常理所当然的睡懒觉)
有关劳逸结合:前面也说过,复习的时间要多些弹性,但是坚持也是万万不能忽视的,大概的意思就是:我今天比较烦躁,那我可以今天只学一两个小时,剩下的时间我出去玩、看电影、打游戏什么的都可以,但是哪怕再烦躁,这一天也一定要去学,时间短没关系,做和不做就是很大的区别了。另外,临近考试的那段时间也要酌情增加一些复习的时间,临时抱佛脚总归是有点用的。
接下来是初试,我个人的建议是把70%甚至以上的经历集中在数学和专业课上,英语和政治本身拉不太开分差,而且想要提高同样的分数,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远比数学和专业课要多得多,政治尤其是这样。下面按这四个科目依次展开一下:
政治:
鉴于我的政治本身也只有刚过线的水平,而且还是在肖秀荣大面积压中真题的情况下,我也就不好意思在说什么经验了,简单说一下我的复习流程吧(参考意义不大):
用到的书主要是肖秀荣的全家桶,从9月中下旬开始复习(预习),把精讲精练过了一遍,1000题的选择题,然后肖八的选择题和肖四的大题整理好重点背了一遍,其他的就是偶尔把其他考研政治辅导机构的选择题做了一些,再把常出现的选项背住。
至于有些人提到的上海地区压分的问题,压不压分我倒是真的不知道,因为我本身对政治也没什么兴趣,考试也是抱着能过线万岁的心态去的,但是哪怕真的有压分的现象,那也是大家分一起低,折合一下其实对个人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英语:
我英语水平本身还尚可,四六级也都600+,标化考试成绩也还说的过去,所以投入到英语上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考试基本上是半裸考的状态,但是基于我个人英语学习的经验,有几个复习的小建议:
1.背单词!单词永远是英语的核心,我个人觉得如果词汇量够大的话其实英语是完全不需要任何技巧的,长难句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单词书用市面上卖的任何一本考研英语的单词书都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经常复习,一本单词书最少要来来回回背三遍,直到里面的生词全都认识了才可以。另外,除了日常背单词书上的单词,词汇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做历年真题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超纲的生词,这些单词也一定要及时查出来,积累起来,直到自己再遇到这些单词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能反映出它们的意思。当然这里的单词是广义上的,短语、固定搭配之类的也要注意积累背诵。
2.作文:要说政治压分我大概会相信,但是说英语作文压分我是绝对不同意的。实际上大多数人是写不出特别地道的英语作文的,比如我每次写完作文都会觉得自己写的特别别扭,有很大的修改空间,所以有些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出分不高感觉压分了的同学们,我只能很抱歉的说,可能你们的作文是真的不太行。。。
言归正传,作文虽然难拿分,但是训练是一点不能少的,尤其是临考前几天,我觉得更是可以少做几篇完型阅读,把大部分学英语的时间用在作文上。谈到作文,不可避免的就要说到模板,我其实是非常反感模板的,尤其是固定框架的模板。个人认为,作文(尤其是大作文)是考察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不是让考生把背好的句型和论点拿来排列组合的,而且我觉得可能阅卷老师看到全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作文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分数自然高不了。当然,之所以会有模板的出现,自然有它值得借鉴的地方,我觉得模板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行文结构,这也是我认为我们学习优秀范文,看模板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可以多看几篇范文,学习一下它们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结尾,剩下文章的内容就完全要靠自己在平时做阅读和看优秀范文的过程中学到的逻辑来写了。
个人觉得,在考前一直两周的作文训练至少要做到每天一篇大作文和小作文,多写水平自然会有提高。写好的作文能有一个英语水平不错的朋友帮忙检查一下是再好不过的,如果实在没有的话我建议用grammarly检查一下,我当时每次写完一篇作文都会在上面改一下语法,感觉对自己的提升是不小的。grammarly只要用免费版的就足够了,之前我也试过premium版,但是感觉还不如免费版好用,而且总会改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
3.用到的材料:许多考研的经验贴会说英语的复习只要用到历年真题就够了,这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市面上的模拟题有些真的可以用千奇百怪来形容,比如过分强调语法的完型我认为就完全没意义,以及某些过于抠字眼的阅读理解真的是做的让人怀疑人生。。。当然有人会说历年真题那么少,我做完了怎么办?我觉得要是真的嫌少可以从英语二做起,做完英语二历年真题再接着做英语一,另外英语其实题海战术是不太适用的,有做题的那些时间还不如多背几个单词来的实际。
数学:
数学是考研的重中之重,虽然数学和专业课都是150分,但是市面上针对数学的训练体系要远比专业课全的多,因此学好数学在考验中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复习数学,不管报不报辅导班,都一定要把课本过一遍(概率统计不看书倒是问题不大,毕竟不难)。个人觉得,课本在数学一这三门课中的重要性依次是:线代>高数>概率统计。首先是线代,线代本身是一门十分成体系的课程,看一遍课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这些概念之间的理解,更好的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另外考研线代的证明题也基本上是从课本上的基本定理的证明中间演化过来的;高数看课本的作用在于重新把大一学过的东西在简单过一遍,有个大体的印象,因为许多考研数学辅导教材上哪怕说了是基础版,在将前面的章节的时候也都或多或少会用到后面章节的东西,不看课本可能会看不懂,另外看课本的作用也在于要把课本上一些基本定理的证明方法学会。至于概率统计,其实有些辅导书写的也和课本差不太多了,而且本身这一部分学的和考的都不难,所以不看课本也倒是问题不大。另外考研数学课本的选择,用本科时期的教材就够了,没必要非要看同济版的高数线代和浙大版的概率,这些最为基础的东西其实哪本书上讲的也都差不多,用自己的课本还能看看自己当时上课记的笔记。
以下是我在基础复习阶段用到的一些辅导书:
李永乐复习全书、张宇基础30讲、张宇36讲,个人觉得其实这些教材的内容都差不太多,里面用到的一些题目也都会重复,多看几本不同人编的书可以强化一下自己对解题技巧的理解。
用到的习题集、模拟卷:
1987-2020数一真题:真题是考研数学最重要、最权威的复习资料,难度基本上稳定,偏题怪题较少,把真题的解题方法全都学会至少考研的时候分数不会太低。另外,真题没必要像我一样从那么早开始作,早年的真题满分还是100分,而且考的内容现在看来更偏基础,起不到模拟的作用,不过可以用来夯实基础
张宇考研数学闭关修炼:用下来感觉还不错,没有太偏太怪的题目,难度设置相对合理,可以一用
汤家凤强化测试10套卷、最后八套题:真不是我黑汤老师,这个卷子出出来就是恶心人用的,这两套模拟卷是我做到的所有模拟题里面错题最多的,最后实在做不下去直接放弃治疗了。。。
李林108题:做了个开头,感觉比较偏重于对刚复习完第一轮的同学的掌握水平的一个检测与夯实,后面由于时间不够了就没再做下去,感觉还是相对不错吧
张宇四套卷、八套卷:难度较大,建议不要在临考前做,会打击自信心。。。有一些偏题怪题,无错题,对考研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但是有助于磨练心态,有些题目的解题方法值得借鉴。
李正元400题:难度偏简单,错题数量不亚于汤家凤两个卷子,而且2021年考研数学出了新大纲,这套卷子给人的感觉就还是把以前的模拟卷改了个分值分配就重新出版了,极其不负责任。。。
李林四套卷、八套卷:中规中矩,比考研难度略简单,可以用来在考前练手,无偏题、怪题、错题。注意李林的卷子得高分不要骄傲,卷子本身难度就不高。。。
合工大共创超越:中规中矩吧,我是在考前几天做的,印象不是很深了,难度和考研数学应该差不多,可以一用
至于张宇1000题、汤家凤1800、李林880这些,自从买上以后就在书架里吃灰,老实说我并不是很喜欢这种排版太密的习题集,而且我觉得一个知识点的训练真的用不着做这么多的题。当然这些习题集我并没有自己用过,也没什么资格去评价它们的好坏。个人觉得这些书的正确使用方法在于找到自己比较薄弱的模块,把那个模块的题做到自己熟悉为止,而不是从机械地从第一页做到最后一页。
专业课(815控制理论基础):
815本来是我考前最有信心的一门课,也是我本科期间真正最喜欢的一门专业课,但是好像每次我控制理论考试都很拉胯(甚至我本科机械设计、机械原理都是A,控制工程是B)。。。当然,我考815也是因为真的喜欢。
总的来说,控制理论这门专业课也是框架十分清晰的。考察的就是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这两大模块的内容,再加上拉氏变换、方块图这些数学基础。经典控制中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根轨迹分析三大方法,在加上校正和误差分析的内容,近年对校正的考查力度也在加大,今年考了一个滞后超前校正大题直接给我干废了。。。(本来以为这么复杂肯定不考的,简单看了一眼就过去了,谁想到还真考了);近几年来,现代控制部分的考察分值也·逐渐增大,但是这部分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少,主要就是可控、可观、状态反馈、状态观测器这些,有些人比如我本科并没有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感觉看看书也不是很难理解。把握住这些主框架,控制理论的理解其实并不难。
课本方面我接触到的有三本,一是官方指定的《控制理论基础》,二是我本科用的教材,董景新等编的《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版)》,还有就是胡寿松的《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当然,专业课的复习,课本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说是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也不为过。个人建议直接看胡寿松的《自动控制原理》即可,书中不在大纲里的那些内容可以跳过,比如计算机控制、非线性控制里面的相轨迹法、最后一章的最优控制等等。看书的同时可以把书后的习题都认真地做一遍,其实习题都理解的话是没什么必要再去刷题海的。课本上面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b站上石群老师的视频一起看,教材貌似是胡寿松的第五版教材。感觉石群老师的讲解其实已经很直白了,不大会有看过视频还搞不懂的地方,另外那句“我爱自动控制原理”是真的让我印象深刻。至于官方指定的教材,看完胡寿松的书后简单过一遍即可,主要是用来当工具书查,里面一些公式可能会和胡寿松书上的不一样,比如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这些都要统一成以官方教材为主。其他地方个人觉得那本《控制理论基础》完全没必要细看,这可是我见过的唯一本讲完频域分析、误差分析以后才讲时域分析的奇葩书了,当然最前面机电液系统的建模那部分倒还是不错的。
习题册方面,我觉得题海是没什么必要的,毕竟太厚了,而且好多题目要用matlab解,和考试不太沾边。用和官方指定教材配套的那本王显正的《控制理论基础习题与解答》就足够了,而且里面许多题目是和交大历年真题很相似的。这本书已经绝版了,但是百度文库,淘宝什么的上面也不难找到,里面的例题都有详细的解答过程,因此一定要保证自己能够弄懂每一道例题,当然校正那部分有些例题篇幅太长的肯定不会考。
另外,关于真题,淘宝上或者找学长买一份即可,反正都是大家互相抄的。。。但是老实说,交大815真题的实用价值并不高,好多题目的答案由于是考完的学长做的,并不正确,而且由于交大并不公布专业课真题,因此买到的都是回忆版,题目本身可能就有问题,真题的作用在于把握命题的方向和题型,明确哪些知识点是考察的重点。比如非线性的部分连着考了好多年的线性化,书上重点介绍的描述函数法将近十年没考,醉了。。。
鉴于用交大815真题当模拟题的实用性并不强,个人建议可以买一些其他学校自控或者交大816的考研真题做一下,熟悉一下考研专业课的题型,因为各个学校虽然大纲不同,但是题目的类型实际上也都大同小异,比如我当时就主要南航和哈工大的真题来代替交大的复习的。
另外,个人感觉自控其实是考研中考的人数相对较多的一门专业课,包括我的母校在内,好多学校机械电信都会考自控原理,因此专业课方面的资料其实并不难找,这里只想提醒各位找专业课资料的同学们注意甄别资料的质量,货比三家。
最后是复试,今年让我没想到的是居然是线下复试,但是实际上线上线下的差别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交大还是更注重初试成绩的,这点从初复试成绩占比上就能看出来,而且复试拉的分并不很多,可能极差也就35分左右,总的来说,初试成绩高的复试成绩也相对较高,因此如果初试排名中游,最终是不太可能会落榜的,除非复试实在是不行。
复试的内容有三项:兴趣与态度测试、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试、面试,其中兴趣与态度测试不算成绩,只是一个心理测试,自己怎么想的怎么选即可;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试主要考察三方面的内容:逻辑推理、英语翻译、专业素质与能力:逻辑推理的部分类似公务员行测以及管综逻辑题,但是难度要低得多,不需要特别准备,英语翻译是一片短文的英译汉,难度大约和六级相当,比考研翻译题要简单的多,不太涉及专业词汇,多背单词即可,专业素质与能力主要考察对机械工程这一行业的看法,可以在准备的过程中多看一些有关制造业的新闻,考试的时候有话说,说的不太离谱应该问题都不大。
面试需要准备好一份简历以及本科的成绩单,每个考场共有六位老师,材料打印六分即可。简历建议控制在一页以内,毕竟作为本科生我们实际上没有那么多可以写在简历里的东西,另外主要要突出自己的学术能力,考研选拔的是有做学术潜力的研究生,不是选秀,自己的才艺没有必要罗列太多在简历上面;教育经历从本科开始写起,基础教育阶段完全不需要,没有老师会在乎你高中阶段得过什么奖,高考成绩多少。。。简历的主要内容可以写本科GPA、排名、荣誉奖励、科研经历、实习经历、毕设这些,至于其他的内容真的可有可无,没必要花大量的篇幅在上面。
准备面试时最主要的是要对自己毕设做的或要做的东西绝对熟悉,如果有时间可以把之前学过的专业课都拿出来复习一下,但是这个范围是相当广的,老师可能会挑出你成绩单上面任意一门课程的内容来问,而不局限于809和815这两门。我觉得专业课这部分被问倒的概率是很大的,但是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紧张,直接跟老师说自己不会就行了,或者把自己能说出来的东西都说出来,剩下不会的就说不会,毕竟面试的组成分是很多的,不会因为一个专业问题不会就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如果因为过度紧张导致后面的问题都答不上来那才是真正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