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源网络
7月23日,雨后的垣曲县解峪乡原中村热气腾腾,原土坪上下3000余亩谷子沐浴着阳光拔节生长。坐落在村中心主巷道的志银合作社加工车间里,一袋袋金灿灿的国家级绿色无公害产品“原中黄”小米整装待发;位于村边角落里的种驴肉驴养殖场,驴叫声声,别有一番景致和情趣……
这是原中村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健全组织机构 突出党建引领
原中村位于垣曲县西南边陲,辖6个居民组1188口人3404亩耕地,境内以丘陵梯田为主,谷子种植已实现全覆盖。
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不仅主管谷子产业发展的志银合作社、负责小米销售事宜的黄浪合作社、主营花椒产业的满山红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老年协会、子女赡养协会、红白理事会、脱贫攻坚工作室等社会团体服务组织也蓬勃兴起。该村建立了党支部、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三位一体”领导监督体制,监督委员会主动履行职责,村委会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严格实行分账管理,坚持做到“政社分开,政资分离”;规范会计核算、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强化民主管理,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法人治理机制,并制定相关议事制度,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产业支撑 激发创新活力
“发展集体经济,钱从何而来?”村支部书记赵五祥和村委主任孟锐进通过召开“诸葛亮会”,采纳运城市场监管局驻村第一书记雷志军和经济协作办负责人的“金点子”,决定立足现实扬长避短,继续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苦功夫,做大文章。
该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联袂发力:为原中村成功申报了山西省谷物种植标准化基地,为支柱产业优质产品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绿色无公害产品“原中黄”小米商标;筹资60万元接连建设了三个大型晒谷场;筹资42万余元在该村建起了一座大型的小米加工厂。
投资22万元购置了一套自动化真空包装机,解决了种谷大户储藏难题;争取政府专项农机补贴,对全村3000多亩土地进行了深松改良;争取25万元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对该村谷物品种进行了改良升级换代;争取14万元的资产收益项目对原中村谷物秸秆进行回收,并延伸发展种驴肉驴养殖业;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力度,扩大“原中黄”小米在外界知名度,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这些举措,使“原中黄”小米产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格局,成为带动原中村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
红利反哺村民 促进产业发展
原中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于村集体小米综合加工厂的加工费,多则收入突破10万元,少则在6万元以上。在红利分配上,原中村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做法。不像别的村那样直接将现金发到村民手里,而是将有限的资金红利用于全村谷地的统一深松、耙耱、良种、播种、施肥、管理、收割和加工各个环节,以确保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对全村人畜吃水实行全免费,对评选出来的星级文明户分等级发放奖金和奖品,对每年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发放3000-8000元三个档次的助学金,对为村集体和国家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原中村籍的公民实行高额特殊奖励;有计划分批次实行整村易地搬迁,在县城东环路与新望路交接处建成原中移民新村,彻底解决了村民子女进城就学和大龄男婚女嫁的后顾之忧,并配套建设了党建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和村级卫生医疗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发展的成果红利惠及每一个公民。
“原中村将筹资400余万元实施黄河库区提水灌溉工程,通过平田整地将3000多亩耕地变成稳产高产田,让原中村谷物种植标准化基地大幅度提档升级。一旦喷灌、渗灌、滴灌等现代微灌节水技术实现全覆盖,原中村的谷子种植产业将旱涝保收,广大村民的集体经济红利将更上一层楼!”刚刚当选原中、陡坡、关沟三村联合党支部书记的赵五祥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 杨永生 通讯员 文哲
via山西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