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谯城区立德镇塔桥村,有一片千亩桃园,十余个品种的桃子一到成熟季便吸引众多经销商前来采购。目前,有的品种过了采摘旺季,但桃园依然一片忙碌的景象。
2014年,塔桥村青年马龙和薛乾坤返乡创业,建起了这片现代化的千亩桃园,经过前三年的“无果期”,如今每亩桃子已可获得8000元的收益。马龙和薛乾坤的桃园见了效益,附近村子也有40余名村民加入桃园劳动,一天能有百元的收入。明年,两人计划举办“桃花节”,打响立德镇乡村旅游的“第一枪”。
工人们在忙着摘桃
千亩桃园采摘忙收尾
9月2日上午,在谯城区立德镇马塔桥村的千亩桃园,工人们戴着遮阳帽,围着围裙正忙着采摘桃子。他们将摘下的桃子用围裙兜住,再一一放在路边三轮车上的果篮里。
目前桃子采摘已近尾声,桃园内大片的果树枝叶茂盛,但已不见了果实满枝头的景象。“前两天最忙的时候,每天天刚亮,果园就热闹起来了。现在采摘旺季刚刚过,依然能摘到果子。”一位正在采摘的工人指着路对面一片套袋的果树说,“到9月下旬,那片果树就可以采摘了。”
果园技术员汪志信告诉记者,这片桃园是谯城区南部最大的一个现代桃园,面积1000亩,种植有13个品种的桃子,除了有现在正在采摘的水蜜桃外,还有黄桃、油桃。桃园从5月20日开园采摘,种植的桃子分早中晚熟,所以采摘季可持续到11月份。
立秋以来,桃园已采摘了约50亩桃子,有雪源红、红叶中桃、蓬仙十三、映霜红四个品种,采摘量达20万余斤。
“现在采摘的品种叫‘蓬仙十三’,是水蜜桃的一种,从8月15日就开始采摘了。”汪志信说,到9月26日,映霜红桃成熟,果园就又可以热闹起来了。
工人将摘好的桃子搬运下来
农村青年返乡共创业
这片千亩果园的负责人是马塔桥村的两位村民——马龙与薛乾坤。5年前,他们分别在浙江做建材生意,将孩子留在老家由父母照顾。“不能一直让孩子做留守儿童,父母渐渐年迈,也需要有人照顾。”基于这样的想法,两人有了返乡创业的打算。
“我们是老乡,又都在浙江做建材,就想着回家合伙做点什么。当时家乡的创业环境也非常好,觉得是时候回家了。”马龙说。
经过一番考察后,马龙和薛乾坤决定种植桃子。要做就要做大。2014年,两人在本村及附近村子流转了500亩土地,在砀山找来技术员常驻果园进行指导,并引进了多个品种的桃苗。一步步走下来,都非常顺利,这给了两人更多的信心。
2015年,两人扩大种植面积,又流转了500亩土地,增加了桃子品种,建起了冷库,扩建了2000平方米的分拣大棚。桃园采取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施肥、除草、打药,全部通过机械化作业完成。
桃树前三年不结果,为保证收支平衡,两人套种了辣椒、西瓜。2017年,两人终于收获了桃子带来的第一桶金。桃园一开园,十里八乡的水果批发商就来到园里收桃,这千亩桃园的桃子也出现在市区一些大超市、批发市场内。除此之外,桃子还远销到了浙江嘉兴、上海等地。
“前年收成还不错,去年霜冻,基本没赚到什么钱,但今年收益很好,每亩能赚8000多元。 ”马龙说,创业就要坚持,只有在坚持中不断摸索,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办“桃花节”助力乡村游
“干一天有一天的钱,离家近,不耽误回家洗衣做饭,我特别知足。”该镇何大村66岁的贫困户常淑琴说。
常淑琴的老伴身有残疾,需要贴身照顾,家里的收入来源就是几亩田地。自桃园建成以来,常淑琴就在这里做长工,做些疏果、套袋、摘果的工作,一天100元收入,加班还有加班费。
像常淑琴一样在桃园做长工的贫困户还有很多。马龙告诉记者,桃园有40余名长工,60%都是贫困户。“在5月至11月份的采摘季,每天都有约100名工人来园工作,人数最多时可以达到180人。”马龙说,工人们一天工作不会超过8小时,如果需要加班,会给予他们一小时15元的加班费。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现在我回乡创业了,希望能为家乡脱贫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未来能带领更多乡亲共同走向致富道路。”马龙说。
明年春天,马龙和薛乾坤打算在他们的千亩桃园举办一场“桃花节”,邀请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打响立德镇乡村旅游第一枪。他们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我们的桃园距离龙扬镇的苏赵梨园很近,桃花和梨花的花期也很接近,游客们可一条路线赏两花。”马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