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童宏葵主持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2024年重点工作研讨会,强调要坚定为党育人的政治方向,立足服务地方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务实干劲,咬定升本目标,推动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党委副书记、校长毕明生全面部署学校2024年重点工作。党委副书记李克让,党委委员谭维奇、程飞、陈继平、高润霞、吴何珍、李五一参加学习,并就各自分管工作进行重点谋划。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的讲话精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了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的通知》;学习了省委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学习传达了《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会议认为,新的一年学校要坚决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批示,一体学习、一体贯彻、一体落实,持续推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切实把全校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安职力量。
童宏葵指出,2024年是学校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国家“双高校”建设的关键一年,要重点把握好“五个向”:一要坚持为党育人的政治方向。要加强党建引领,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夯实我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德育为先,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打造过硬队伍,培养更多高素质党员教师和干部,实现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和师德素质的全面提升,以教师之强支撑学校之强。二要把握创新为王的职教走向。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担当起使命,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相融合,我们要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方面大胆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培养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要坚守服务地方的定位取向。牢记市属高校的基本属性,紧密与区域产业结合、与地方政策结合、与个人终身学习结合,瞄准省市企业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研,扎实做好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要义,实现办学高水平、合作高质量。四要锚定省内一流的目标志向。过去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一连串亮眼业绩,既表明我们有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队伍,又为我们跻身省内一流高职院校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志存高远,对标长三角先进兄弟院校,抢抓政策机遇,借势发力,乘势而上,对标对表,挂图作战,补短板、强弱项,早日实现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五要强化崇尚实干的激励导向。近年来,我校广大教职工勤勉实干蔚然成风,这是干部工作导向和绩效改革共同正向激励的结果。持续坚持实绩说话、结果导向,让有为者有位、有为者有味,让出汗者出名、吃苦者吃香;要持续优化绩效分配改革和年度考核工作方案,让大家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励全校上下追求卓越、实干担当,推动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毕明生指出,2024年学校要重点聚焦八个方面创新开展工作。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带动。要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加强校园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二要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打造“人文导航,技术扬帆”的人才培养特色;推进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辅导员三支队伍协同发力,构建“三全育人”新常态;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学风建设,提高育人质量。三要深化办学内涵建设。以争创国家“双高计划”为契机,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升在省内高职院校位次;以省级 “三教”改革示范校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有效课堂建设;争取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学生各项赛事上再上新台阶。四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为示范,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育力度,建强师资队伍。五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以国家级职业教育集团为统领,高质量推进建成省级产教联合体建设,争创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产业学院建设为载体,探索合作培养新模式。六是提升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留宜就业率;高质量完成国家级乡村振兴优质校项目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拓展社会培训项目;做好科技创新工作。七是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开源节流,改善校园育人环境;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加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八是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推进“废改立”,完善制度体系;落实学校章程,完善治理体系,提升依法治校水平;完善考核办法,激发二级学院发展活力;完善绩效分配改革方案,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文:汪俊图:翟程玲审稿:吴何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