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寒潮袭来,嵩县何村乡黄村村民杨德明却忙得汗流浃背,他站在地里,挥动铁锹挖出沾满泥土的柴胡。它是治病的中药,也是杨德明致富的“法宝”,靠种柴胡,他买了新房。
伏牛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近年来,嵩县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柴胡属嵩县的一大特产。目前,何村乡已种植万余亩柴胡。
眼下,虽然过了柴胡大面积成熟的时候,但还有部分柴胡等待村民采收。走进杨德明家的小院,只见成堆的柴胡堆放在房檐下。
“我种了10多亩柴胡,去年,每亩地能产100多公斤,每亩能赚7000元左右。”杨德明说,由于柴胡生长周期长,他每年只播种一部分,保证年年种,年年收。
黄村的地形、土壤适合柴胡生长,并且柴胡种植投资小、收益稳定,附近的药厂订购村民的柴胡,大家不愁销路。2007年前后,黄村开始大面积种植柴胡,但因种植和管理技术落后,大家把柴胡种在黏土地里,下大雨时,地里的柴胡多数要遭殃。产量上不去,质量没保障,销路打不开,种植户犯了难。
2016年,黄村与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柴胡种植户迎来了发展机遇。该公司每年给种植户统一发放柴胡种子,派技术人员为种植户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待农户采收柴胡后,按照预先签订的购销合同,以每公斤40元的价格收购柴胡。
“种子有人提供,技术有人培训。现在,我们种的柴胡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好。”杨德明说,从2016年开始,村里的柴胡种植户还可连续5年领取每亩地300元的种植补贴。
在黄村,杨德明是柴胡种植的“土专家”,他种的柴胡质量好、产量高,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常有附近村民向他讨教经验。靠种柴胡,杨德明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他还在县城买了新房。
2020年,黄村成立了柴胡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千余亩柴胡,不仅为村民提供种、收、销“一条龙”服务,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前景越来越广阔。
现在,何村乡已和民生药业、顺势药业等签订了产品回收协议,公司将以最低保护价收购该乡的柴胡。今年,何村乡将扩大种植面积,增种6000亩柴胡,吸引更多村民加入“种植大军”,把何村乡的柴胡“招牌”越擦越亮。
本报记者 何奕儒 通讯员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