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信息化教育的典型特征,目前进行高等教育研究的关键是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本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以供参考。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互联网对社会生产具有巨大、广泛且强渗透性的改变能力,在这个背景下,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不断地增多,然而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路径也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高等教育领域是互联网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和探寻如何在高校培养教育体系中重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国家和部分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教研室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并优化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扩充了师资力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初具雏形。然而即便如此,各大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却并不高,由此可见,高校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发掘。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创新,民生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创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其存在的风险和困难,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创业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在面临毕业就业选择时,可选择的范围相对单一,他们对于创新和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十分匮乏。目前各大高校大部分毕业生热衷于进入体制内工作,例如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等;还有部分学生会在毕业后选择继续考研,提升学历,提高自己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产生这个结果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毕业生们深知目前大学生与就业岗位是供过于求的状态,就业难应该是近几年的就业趋势;二是在校期间学习不够努力,没有针对性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使得自己缺乏市场竞争力。鉴于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他们极少会考虑自主创业或发展互联网经济,这种心态广泛存在于大学生中。

(二)未能准确把握“互联网+”的实质

目前我国高校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过什么是“互联网+”,更没有去设身处地详细调研过目前的就业市场以及各种行业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还去盲目跟风创业,必然会以失败告终。简单来说,“互联网+”其实就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及其优势和特点,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发掘出该传统行业新的发展路径。大学生若是想成功地创新创业,就必须深入了解和剖析“‘互联网+的先进性、应用广泛性和实用性,还有其局限性”。要深入研究成功的案例,将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与互联网领域相结合,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三)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

部分高等院校虽然有下属的就业指导部门或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教育基地,但是运行的模式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还缺乏有效的指导,规范性有待提高。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应该注重的是具体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可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邀请创业成功的学长学姐或者社会人士来进行经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是通过试卷考试或课程论文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考量与评价的,且授课教师大多实践经验不足,仅停留在课本的浅层次上,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较差,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应该充分了解互联网创业的正确概念及其具有的特征,这样才符合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个人素质的初步要求。除此之外,大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创新创业态度,坚守底线。而对高校来说,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勤奋工作意识、风险规避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等培养方面。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意识与能力,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体系,才能减少遇到各种问题的可能性,以此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只有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才能胜券在握。

(二)渗入互联网思维,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广泛运用到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对高校而言,不仅应该为学生积极搭建各类实践平台,增加其实践机会,还应该积极组建实践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团队,带领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踊跃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并选择优秀拔尖的项目进行一对一指导。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转变传统的创业模式,开拓学生的创业思维,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为目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

(三)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指导,强化顶层设计与协调机制

第一,各大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融入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邀请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或者本校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举办讲座,用他们的实际经历和成功经验来感染其他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第二,各大高校的教育模式仍需调整,科学设置创新创业课程。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因此高校应该与更多的校外企业合作联动,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的实质,自行探索将自己所学专业与互联网背景相融合。

(四)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其他辅助课程

目前,各大高校所安排的创新创业指导类课程内容单一,学生仅是为了修学分,并没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并且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类比赛或实践活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以至于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难以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要求,在专业课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学习积极性以及重视度。在以“互联网+”为创业、就业的前提下,大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知识储备量。在学期开始时宜增设企业管理、企业法、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选修课程,以选修课的模式适应学生们的选课兴趣爱好,同时夯实其理论知识并提高其“双创”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国家富强的核心是发展,那么不断发展前进的核心就是创新。而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开拓者、引领者和建设者。我国互联网的5G时代已经到来并且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将会随着技术的更迭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因此,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好“互联网+”这一载体并结合创新创业的资源的前景是无可限量的。

最近几年,我国各大高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帮助学生发展创新创业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继续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社会政策环境,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鼓励机制;各大高校应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丰富培养机制,为大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五、结 语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也为我们带来了挑战。无论是正在大学校园中学习的大学生,还是已经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只要心怀创业梦,就要不断提升自己创新创业的知识认知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在社会的竞争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模式,又给當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高校需要重视以“互联网+”为背景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中,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自主创业,增强创新的根本动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