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海林领着工人要抓几十头黑猪屠宰销售。李海林告诉记者,这次抓黑猪,方法与平时不同,要先用围栏围出一片地方在里面挑选;而平时,把整圈黑猪撵到车里就行。
平时抓猪,李海林都等圈里的猪全部达到出栏标准,再整圈地抓。但2015年以来,由于重庆市区的市场突然被打开,黑猪销售太火爆,每年35000头的规模已经供不应求。现在可以整圈出栏的猪已经全部屠宰了,为了不让专卖店断货,李海林只好先从养殖超过10个月的黑猪中挑选出可以出栏的猪。
李海林曾经两次到重庆市区开店都失败了,但现在却因为重庆市区市场需求量太大,黑猪肉供不应求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2013年,李海林在涪陵城区大面积开店,很快打开了涪陵区市场,年销售额增长到2000多万元。2014年,李海林把在涪陵区开店的思路用到重庆市区,一口气开了20家专卖店,却惨遭失败,不得不退出重庆市区的市场。他回到100公里外的涪陵区,就要跟专卖店的员工解聘,这让员工们非常气愤。但没过多久,专卖店员工又都纷纷拥护起他这一决定来。
原来,李海林解聘员工的目的,是让员工承包专卖店。李海林不再承担员工的工资和保险,他以市场批发价向专卖店供应黑猪肉,员工可以免费使用现有的专卖店,销售利润全部归承包人所有。这种模式,让李海林节省了人工成本,因为销售利润全归承包人,员工的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李海林怎么会想到让员工承包自己的专卖店呢?这还要从他2014年在重庆开店失败说起。2014年,李海林照搬在涪陵区销售黑猪肉的模式,在重庆市区同时开了20家专卖店,最后惨遭失败,不得不回到涪陵区。他发现,重庆市主城区面积比涪陵城市建成区大很多倍,20家专卖店不足以在重庆市区快速形成影响力。
自己开设专卖店除了房租以外,还需要承担人工等管理费用,成本很高,难以快速扩张。李海林让员工承包专卖店,员工收入成倍增长,就是为了吸引了更多人承包专卖店,让黑猪肉在重庆市迅速扩张,形成影响力。果然,李海林开始搞承包制后,到2016年11月,重庆市主城区已经新开了约80家专卖店。记者采访时,李海林第109个黑猪专卖店刚好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开张。
每次新店开张,李海林就会在新店连续搞三天的试吃猪肉的活动。试吃现场,李海林还滚动播放自己养殖基地做的互动活动视频。还在现场邀请顾客前去免费游玩。
李海林搞承包制后,短时间内就在重庆市区开了80家店,这一次开店,终于打开了局面,开一家火一家。
李海林通过重庆的专卖店,定期邀请顾客到基地来参观和游玩,加深顾客对他养殖的黑猪的印象和认识。这个周末,李海林又请来500多名顾客。
为了吸引和招待顾客,李海林设计了好几个环节,今天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抬着黑猪进行丰收庆典,庆祝年底的收获。丰收庆典开始之前,顾客们早已排成两列等候开始。
庆典终于开始,李海林打着鼓,后面几个人抬着黑猪肉,浩浩荡荡走入人群。准备把黑猪放到一个巨大的烧烤架上。游客们顿时激动了起来。
篝火和鞭炮点燃,现场气氛更加热烈。李海林赶紧走入人群,带着大家动起来,顾客围着篝火开始了欢快的舞蹈。庆典结束,顾客们重新集合起来,由李海林带领,到养殖区域参观。
这种参观活动李海林已经搞了两年了。每次活动,由专卖店负责顾客往来养殖基地的车费,而李海林负责游玩和饮食。游戏加美食,还全部免费,让前来游玩的顾客玩得非常兴奋。也帮助李海林的专卖店不断在重庆市扩张。
李海林的黑猪产业终于开始爆发。然而,就在他全力攻克重庆市场的时候,养殖基地这边却出了问题。
2014年,涪陵区对辖区内的养殖场所进行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准备逐步拆除污染较大的猪圈。李海林合作社社员的传统猪圈因为排放不达标而被拆除了,李海林基地此时已经扩展到50亩,主要也是用猪圈养殖黑猪,虽然有沼气设施,但随着环保监督越来越严格,李海林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尽快解决养殖黑猪的环保问题,不但很多社员的生计面临困境,自己好不容易才发展起来的产业也可能遭受致命打击。
不过在环保风暴中,李海林有一种猪圈并不在拆除之列,就是他2012年发明的钢架可移动式猪舍。猪圈是钢架结构,便于拆卸,圈下有专门处理猪粪的设施。这种猪舍虽然解决了环保问题,但只能分散在山区,养殖成本非常高昂,不适宜于黑猪的规模养殖。李海林想到,既然自己能发明钢架可移动式猪舍,也可以发明另外一种猪舍,既解决环保问题,又可以规模养殖,满足逐渐打开的市场需求。
但李海林抓破了脑袋也没有什么思路。直到2015年春节,他受一位朋友的启发,突然茅塞顿开。
第二天一早,李海林就一个人跑到长江边,对着往来的运沙船发呆。还一把一把地抓起河沙来观察。看完河沙,李海林又跑到长江边一个种菜的亲戚那里,向他请教有关种蔬菜的各种问题。
又是观察河沙,又是询问种菜,李海林不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妻子的警觉,妻子担心他又要折腾了。
李海林这次到底又要干什么呢?这还要从2015年春节他去给一个朋友帮忙说起。
2015年春节,李海林的朋友张辉强邀请李海林来到自己这个废弃的养羊场,请他帮忙把养羊场改成养猪场。因为自己正被环保问题困扰,李海林头一个想到的就是怎样解决环保问题。
李海林在羊圈周围走了两圈后,一片堆满河沙的空地让他眼前一亮,他突然来了灵感。
过完春节,李海林就拉来几车河沙开始做起了试验。李海林将猪舍改为大棚模样,用长江天然河沙作为猪舍垫料,盆周山地猪就养在大棚里。猪群在大棚里处于半散养状态,排泄物还可以被河沙降解。
黑猪出栏后,经过一个月的消毒发酵,李海林就在沙地里种上蔬菜。蔬菜收获后又继续养猪。他称这种模式为“种养还原、沙地养猪”模式。
这个模式,让很多专家也激动起来。目前,李海林的养猪新模式已经初步成功,他准备与专家合作,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这个棚里的猪前几天刚刚出栏,李海林用巡耕机将猪圈整理一遍,消毒过后,再铺上薄膜让沙地腐熟。一个月后,这个棚里也会种上蔬菜。这个时节,李海林基地大棚里种着萝卜、芹菜、大葱和菠菜等蔬菜,他还在试验不同蔬菜在沙地上的种植效益。
猪圈拆除后,合作社里有些社员不再继续养猪,李海林就把自己出栏了黑猪的大棚借给他们,让他们种一季蔬菜,蔬菜收获后,李海林又再养黑猪。
2015年,李海林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又流转了250亩土地,基地由50亩扩大到300亩,2016年共出栏盆周山地猪3万5千头,销售总额近1亿元。之前因为资金短缺而卖掉了儿子的婚房,现在又重新购买了一套。目前,李海林专卖店数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李海林预计能出栏盆周山地猪5万头。
李海林养猪,在利润达到顶峰时及时作出调整,转而养殖市场尚未饱和的地方土猪。面对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李海林迅速改变养殖和销售模式,既适应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趋势,也收获了更多更稳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