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文龙 杨笑颜 全媒体记者 童光辉 程备
打开覆盖板,凹槽里一条条蜈蚣翻滚着,令人害怕。高国涛却很淡定,手里拿着夹子,果断靠近,顺势就夹起一条,蜈蚣蜷着身子,在夹子尖端蠕动着。8月8日,记者走进谷城县冷集镇团湖店村蜈蚣养殖场,探寻高国涛借“毒物”生财的奥秘。
“90后”的高国涛出生在农村,从小就对长着多条腿的昆虫感兴趣,经常捉来玩耍。其中,蜈蚣被他当作宠物,爱不释手。
蜈蚣被称作百足虫,生性凶猛,而且分泌毒液,如果被刺,后果严重,但它又是一味中药材,毒液大有用途,市场前景看好。
2010年,高国涛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尝试人工养殖蜈蚣,希望能闯出一条不一样的致富之路。
因为不懂技术,仅凭兴趣和经验来养殖蜈蚣,结果蜈蚣相互残杀,死伤无数,加上蜈蚣繁殖困难,又得了黑斑病,数量锐减。
“前期投了四五十万元,都打了水漂。”高国涛说。高国涛想放弃自己的梦想,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咬紧牙关挺过去,他要给父母和妻子一个交代,更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为了弄清养殖蜈蚣失败的原因,高国涛一边拜师求教,一边实践钻研,每天记录养殖基地的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数据,对比分析,加以调整。他还常常在夜里从床上爬起来,提着电灯,到野外捕捉蜈蚣,回来仔细观察,利用人工交配技术,繁育良种。
“人工养殖的蜈蚣一年只有一次交配机会,错失了,只有等来年。”高国涛说,良种蜈蚣毒性更强,而且发病率低。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最终摸索出一套立体化、工厂化的养殖新模式。
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更多人参与蜈蚣养殖,2019年,高国涛注册成立了襄阳市腾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建起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蜈蚣养殖场,提供繁育、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目前,养殖场面积近10000平方米,年产蜈蚣100多万条,年利润在300万元左右,带动附近十几户农户参与,在家门口挣钱。
“在养殖场干活,离家近,工作也轻松,一年还能挣万把块钱,挺不错的。”团湖店村村民吴远安说。
尝到甜头的高国涛,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村里也全力支持,准备腾出旧学校,改造成蜈蚣养殖场所,争取用几年时间,把蜈蚣产业打造成团湖店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助力乡村振兴。
《襄阳日报》(2023年8月10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