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新疆南疆大地的春耕十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田间地头,石河子大学的“科技人”走下讲台,深入团场连队,把课堂知识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助农增收的成果,让更多各族职工群众受益,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兴农。

2016年至今,石河子大学已派出55名专家、学者踏上三师这片土地,从开展“科技兴农”“产业化发展与科技示范”的“大水漫灌”,到推行技术推广“包干制”、科技助农“链条化”的“精准滴施”,师市的农业科技含量、设施农业实力不断壮大。

南疆乡村来了科技特派员

笔者初见赵洁,一头短发、戴着近视眼镜,穿着平底鞋和防晒服,文质彬彬却又十分干练。作为石河子大学优秀硕士生实践导师,赵洁常年从事家禽、特禽等营养生理、营养调控、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环境的研究和新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安全性评价。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增收致富,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实用技术落地及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她组织开展的项目获省部级奖励4项,获批科研项目9项及专利4项。“赵老师很少坐在办公室,她的办公场所在连队老百姓的果园里、在合作社的养殖基地里。”正如三师科技局干部谢琦所说,赵杰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

2019年6月,赵洁从石河子来到第三师科技局挂职副局长工作。从此,她便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南疆新城,爱上了这里的各族职工群众。她说:“我要把论文写在三师广袤的大地上,把科技的种子播散在各族群众心田,做好一流科技服务和乡村振兴助农排头兵。”

就在挂职当年,在赵洁的帮助下,44团原种连成立了第一家林下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通过资源整合,闲置多年的蔬菜大棚改造成了1800平米育雏脱温鸡舍,师市首个规范化孵化及脱温鸡养殖示范园正式运营。2020年,团里又新建了2栋1000平方米规模的鸡舍,建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10万只蛋鸡养殖场,可满足师市各超市、菜市场的禽蛋供应,保障了城市居民日常营养和餐桌需求。

2.png

小鹌鹑里的致富经

2021年,团队瞄准鹌鹑养殖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前景广的特点,组织带领合作社成员赴河南、山东考察后,制订了三师鹌鹑规模化养殖产业规划。通过科技项目帮扶,把鹌鹑产业培养为53团特色产业,帮助连队成立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注册食品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起了全疆首个集繁育、规模化养殖、蛋品加工的鹌鹑产业园。

迎着清晨第一缕朝阳,赵洁已经开始检查指导孵化、育雏脱温情况。直到傍晚9点,她还在鹌鹑舍里检查饲养管理工作。风尘仆仆、夜以继日,在连队养殖场,她手把手教各族群众养殖技术,带着他们一起干,每一个管理环节、每一个养殖细节都反复叮嘱……

走进53团6连乡村振兴产业园鹌鹑养殖基地,耳边就传来阵阵鸣啾声。这里的近5万只鹌鹑每天产蛋400公斤,不仅满足了图木舒克市每天市场需求,而且销往巴楚、阿克苏等地,一只只小鹌鹑为连队各族群众带来了可观经济收入。

“这个鹌鹑养殖项目非常好,既增加了连队集体经济收入,又凸显了示范带动作用。从品种引进驯化选育、种蛋孵化、育雏脱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蛋品加工及品牌营销等,赵老师的团队帮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了产品档次,增加了养殖综合效益,连队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好途径。”6连党支部书记张鹏翔兴奋地说。

养殖基地孵化第一批鹌鹑期间,赵洁一连半个月没有离开连队一步,她乐呵呵地说:“育雏舍里38-40度的高温,每天的汗水都湿透衣襟,忙的时候没时间洗脸、换衣服,但看着精心培育的一只只小鹌鹑出壳,听着悦耳的啼鸣,忘记了疲乏,心里满是收获感……”

3.png

乡村振兴“加速器”

2019—2021年,赵洁的团队申请专项项目4个,获资金支持300余万元,推广运用新技术近10项,引进各类新品种6个,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7期,培训农民560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近6000份,辐射带动约300人就业,培育专业合作社3个,建设示范基地2万平方米。团队通过科技攻关、产业示范,为师市乡村振兴启动“加速器”,让团场近800多户群众尝到科学养殖的甜头。

赵洁先后荣获兵团脱贫攻坚奉献奖、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优秀个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个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称号。她的团队也荣获2021年石河子大学优秀科特派团队称号。团队项目“林下养鸡助力南疆产业扶贫”获全国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科研论文获农业农村部“高质量完成产业扶贫目标任务”优秀奖。

1.png

作为连队各族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和主心骨,55岁的赵洁身上不见一丝倦意,她还将继续坚守在三师大地上,坚持不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致富甜果,带领更多的各族群众走上新时代的科技致富路。

文:张秀丽

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统战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