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农户在展示中药材。
冬闲人不闲,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药农正忙着采收桔梗。
“这些中药材,就是咱们致富的宝贝疙瘩。只有好好种、好好管、好好收,细心侍弄,才能有个好收成。”牛家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徐福东说。
一项好产业就是一份致富的希望。徐福东介绍,近年来,依托传统种植优势,牛家营子村因地制宜、因村兴业、因人施策,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特色,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牛家营子村是喀喇沁旗大力发展药材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介绍,目前,全旗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专业合作社274个,种植户1.4万户。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产值超过30亿元,带动务工2万余人,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
发挥天然优势
形成多样种植模式
“我们发展中药材产业,有鲜明优势和特点,这些独一无二的条件,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支撑!”喀喇沁旗副旗长比其格图告诉记者。
喀喇沁旗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临京津、近冀辽的良好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得中药材产品能够快速运往全国各地,中药材产业迅速辐射扩散壮大。
“喀喇沁旗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既有崇山峻岭,又有丰富的天然森林和肥沃的良田,适宜多种名贵中药材生长。”比其格图告诉记者,喀喇沁旗种植环境良好,种类资源丰富。同时,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使得以道地药材为原料制成的药品,保持了原药材的高生物活性物质,对治疗疾病有独到的疗效。
因此,喀喇沁旗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理想之地。目前,全旗野生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近1000种,人工种植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品种有桔梗、北沙参、黄芪、板蓝根等27种,其中桔梗、北沙参的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0%、80%以上,素有“北沙参、桔梗之乡”的美誉。
喀喇沁旗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方式也多种多样。喀喇沁旗中药材种植历史已有300多年,延续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以水浇种植、旱作种植和立体种植模式为主的多样化种植方式。水浇种植,主要种植桔梗、北沙参、甘草、板蓝根、蒲公英等品种,大多为1年生或2年生;旱作种植,在旱坡地或旱平地发展仿野生种植,主要有防风、赤芍等收获年限4-5年或5年以上的品种。立体种植模式,在有水源条件的旱平地或旱坡地发展“果药间作”“林药间作”,种植的有黄芪、黄芩等2年或多年生品种。
比其格图表示,近年来,喀喇沁旗积极推动“政府+企业+农户”联动发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逐步形成了规模化、规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种植方式90%以上都是仿野生种植,翻地、播种、施药、移栽和起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中药材从最初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逐步向企业和合作社规模化种植模式发展。依托赤峰牛家营子中药材交易市场,药材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龙头企业带动
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走进赤峰荣兴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正在忙着称重、包装中药材切片。宽敞的空间里,药香浓郁,芳香四溢。
“我们公司现在主要种植北沙参、桔梗、黄芪、党参、防风、赤芍、甘草等品种20余个。药材远销广州、浙江、沈阳等15个省(市、区)。”公司相关负责人赵向军告诉记者,公司专门设立了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中心和中药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着力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
近年来,喀喇沁旗不断释放中药材产业的新活力,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牛家营子镇大大小小的中药企业聚焦中药材产业发展。像喀喇沁旗浩通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可生产桔梗切片1000余吨,牛膝500余吨,黄芪400余吨,北沙参1200余吨,防风400余吨,苍术300余吨,产能产值不断提高。
近年来,为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牛家营子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深入实施科学化、企业化、品牌化战略,以“生产党总支+种植基地+生产基地”的“1+2”合作模式为依托,持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推动数十家企业产业集中、空间集聚、要素集约,牛家营子镇也被列为“全国八大药材市场”之一和“全国五大绿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依托牛家营子镇中药材产业种植优势和辐射带动,喀喇沁旗坚持走精细特色高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精心规划中药材产业布局,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不断健全流通体系,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旗有中药材企业25家,每年集散各类中药材100余个品种、20余万吨。
龙头带动,强势领航。喀喇沁旗以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依托,着力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如今,喀喇沁旗已成为北方道地中药材主产地和全国重要中药材产销集散地,从育苗耕种到采收销售,从加工仓储到检验出口,实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形成完整链条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不干不行,要干就干好!对于中药材产业,我们下了决心,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中药材产业办成富民强旗、幸福文明、泽被后人的大产业!”喀喇沁旗委书记房瑞坚定地说。
房瑞告诉记者,“喀喇沁旗旗要盯住中药材产业不放松,做大做强。”首先是创建标准化种植基地,进一步提高种植水平。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按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南》和《中药材GAP认证标准》进行天然种植,以科技为先导,坚持标准化种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中药材种植业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提升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市场经纪人的带动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深挖北沙参、桔梗、黄芪等道地药材药用价值的潜力,实行主导产品与副产品同步开发,最大限度提高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
第三,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完善中药材流通体系。加快推动全国中药材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保证药材市场交易的合法性、有序性和公平性。加快建设中药材信息平台,加强同生产厂家和医疗机构的联系,科学分析、准确预测市场动态并及时发布,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
最后,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实施药材产品深加工项目,使地产药材得以就地加工,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深度挖掘中药材文化资源,积极开发药浴药膳等延链补链项目,持续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