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我以五峰县生态产业发展为主题,开始了湖北省社科联《是这个理》项目的调研和后期拍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曾多次踏入五峰县,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

初到五峰,感觉这里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幽美。然而随着调研的深入,我很快发现,群山环绕的地势给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鲜少看到平整的良田。正因为如此,五峰县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只留下了老人、孩子留守。然而,五峰县因地制宜,团结一心,以五倍子树为依托,创立了“林药蜂”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不仅保护了五峰县的生态环境,还带领老百姓走上了一条“吃生态饭” 的富民道路。

“林药蜂”生态产业模式,核心是五倍子树,利用蚜虫叮咬五倍子树的叶脉长出五倍子药材,提取五倍子里的单宁酸等医药、工业原料,产生经济效益。五倍子树的叶子还可以做饲料,具有杀菌、收敛的功效,可代替抗生素。同时在五倍子树下种黄精、淫羊藿、天麻等喜阴的中药材,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生态多样性,一举两得。五倍子树和林下的中药材开的花,又是非常宝贵的蜜源。在五倍子树林间放几桶蜜蜂酿蜜,就是五峰县主打的五倍子蜜,这种蜂蜜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也高,市场价格比普通蜂蜜高出近一倍。按照“林药蜂”模式种植的老百姓亩产收入达到一万多元,这样一块地就种出了三块地的效益。在栽种五倍子树的过程中,把荒田荒坡也利用起来了,增加了森林覆盖面积,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虽然五峰县的“林药蜂”生态产业模式发展壮大起来了,老百姓的口袋也鼓起来了。然而,回顾这一路的历程,还是充满着艰辛和曲折的。这一路发展的亲身经历和见证者,就是我们这期节目的主人翁严高红。

严高红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很有商业头脑。1992年,他就了发现五倍子树的商机,从一个“小白”开始摸索,靠着自己的钻研和琢磨,终于摸清了五倍子、蚜虫和苔藓的生存规律,掌握了它们的习性和特征,把五倍子树从“柴火树”变成了“摇钱树”。据他介绍,最开始的两年由于不懂技术,所有的投入打了水漂;好不容易摸索出来五倍子结了果,市场行情又下降;后来在五峰县的扶持下,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价格慢慢回升,严高红准备重新种五倍子的时候,又遭到了老丈人的反对;说服老丈人以后,由于收虫棚的原因,导致大量蚜虫闷死了,又是颗粒无收;直到改造了收虫棚,2014年才在五倍子上面真正有了第一笔收入,此时距离严高红最初研究五倍子已经过去了22年的时间。

成了五倍子的“土专家”后,严高红不仅攻关了五倍子种植技术,而且毫无保留地把这个技术传授给五峰县的农户们,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带领五峰县八个乡镇的农户都富起来了,对我才是一种回报,这种回报是用钱都买不来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严高红长年奔走在五峰县各个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在采访过程中,其实也是我跟着他一起走街串巷的过程,沿途的农户们见到他就跟见到亲人一样,热情地打招呼。

尤其是在收蚜虫等关键时候,严高红更是马不停蹄的四处奔波,他说农户们错过了收蚜虫的那个点,一耽误就是一年。一开始严高红是骑着摩托车跑,从一个乡到另一个乡,通常要走一两个小时,山路又特别狭窄,结果有一次摩托车还翻车了。后来他的女儿不放心,把自己的汽车给严高红开,这才节约了时间,也更安全了。在这种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下,严高红经常错过吃饭的时间,这些年下来,他饿出了胃病,现在只能吃些清淡的饮食来养胃。然而这些困难仍然阻止不了他传播技术、带领农户们致富的决心。农业生产最受天气的影响,在2021年夏天酷热天气、冬天极寒天气的影响下,全县的蚜虫数量骤减,严高红第一时间把自己家收的蚜虫,分给其他农户们来挂,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收成。遇到因为蚜虫受损而打算放弃五倍子种植的农户,严高红更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地开导,鼓励农户继续种植五倍子。

致富种植武汉项目有哪些_武汉种植基地_武汉种植致富项目

现在,严高红有了新的目标,就是通过“林药蜂”生态产业模式的收入,把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一方面可以照顾家里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林药蜂”模式获得一定的收入。而事实上,的确有一部分年轻人看到“林药蜂”模式的收益而回到了五峰县,其中包括唐志海、李慧英夫妇、丁人平、周家红等。他们都是曾经在外面打工多年的年轻人,而今看到“林药蜂”模式的商机,回来流转土地种植“林药蜂”。他们不仅自己通过“林药蜂”种植模式获利,而且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带动了周边农户一起致富。

五峰县的“林药蜂”生态产业,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萌芽到停滞,再到重新崛起、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在百转千回的曲折发展过程中,是五峰县政府、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峰县林科所、高校科研院校和五峰县当地农户们等诸多力量克服困难、团结一心、长期奋战的结果。

五峰县人大主任文牧是中药材、中蜂产业的带头人,也是“林药蜂”生态产业模式的推动者。“林药蜂”生态产业模式的形成,凝聚着文主任的心血,他熟悉这个模式从诞生、成长到壮大的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因为文主任对蜜蜂习性的了解,当地人还亲切地叫他“文蜂子”。文主任心里装着农户们,他常说,“他自己就是个苦力,反正就想跟老百姓办实事。”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文主任不断思考着增加农户们收入的法子,因此有了五倍子林下种植喜荫药材、在五倍子树和药材下面养蜜蜂的尝试,农户们的收入也是成倍增加。

如果说第一次从萌芽到停滞,是因为市场行情骤变,那么五峰县政府、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科研院所,不得不说就是这个产业的救星。在五峰县财政紧缺的情况下,政府对五倍子产业每年提供500万元的扶持,从未间断过。这笔补贴通过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给农户免费提供五倍子树苗和蚜虫、苔藓补贴、修建大棚、保底回收五倍子等便利条件,调动农户种植五倍子的的积极性,推动“林药蜂”产业的发展。科研院所的推动力量也不可忽视,五峰县先后跟县林科所、三峡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研究解决五倍子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

政府进行政策和经费扶持、开展技术培训,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底价格收购,五峰县林科所、高校科研院校提供科研支持,当地老百姓积极相应号召,正是在群策群力的共同努力下,五峰县才成功趟出了一条生态种植、立体栽培、种养结合、融合发展的“林药蜂”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

作者:梁晓青(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是这个理》第57期主讲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