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鲫(Carassius auratus)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及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鲫鱼的池塘主养和网箱养殖,其他品种、品系的鲫鱼和杂交鲫鱼的无公害养殖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6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
SC/T 1008—1994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3、环境条件
3.1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的选择符合GB/T 18407.4—2001中3.1和3.3的规定。
3.2养殖用水
养殖用水除符合NY 5051规定外,鱼苗池池水透明度为25cm~30cm,鱼种池及食用鱼池池水透明度为35cm~40cm。
3.3池塘条件
池塘条件见表1。
表1池塘条件
鱼池类别
面积m2
水深m
淤泥厚度m
其他要求
清池消毒
鱼苗池
600~2 500
1.2~1.5
≤0.2
池塘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在池塘上风处设置食台
鲫鱼苗种入池前15d左右进行。用生石灰200mg/L~250 mg/L或漂白粉20mg/L带水清池
鱼种池
1300~5 300
1.5~2.0
食用鱼饲养池a
2000~14 000
2.0~3.0
a每2 000m2~3 000m2水面配备3kW的增氧机1台。
4、苗种培育
4.1苗种来源
来源于自繁或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鲫鱼良种场或原产地天然水域捕捞的苗种。
4.2苗种质量
4.2.1鱼苗质量
外观:肉眼观察95%以上的鱼苗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能平游,有逆水游动能力;鱼体不呈黑色。
可数指标:畸形率小于3%,损伤率小于1%。
4.2.2鱼种质量
外观: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游动活泼。
可数指标:畸形率和损伤率小于1%;规格整齐。
4.2.3检疫
对外购的苗种应检疫合格,不得带有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
4.3苗种培育及管理
苗种培育按SC/T 1008—1994中第5章、第6章和第7章的规定执行。培育至约50g/lg时,可作为食用鱼饲养的放养鱼种。
5、食用鱼饲养
5.1池塘主养
5.1.1鱼种来源
来源于自繁自育或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鲫鱼良种场或原产地天然水域捕捞的鱼种。
5.1.2鱼种质量
符合4.2.2和4.2.3的规定,且符合鲫鱼的形态特征。
5.1.3鱼种放养
5.1.3.1放养时间
水温稳定在10℃以上时放养鲫鱼鱼种,驯食成功后再放养鲢、鳙鱼种。
5.1.3.2放养量
池塘主养鲫鱼的放养规格及密度见表2。
表2池塘主养鲫鱼放养规格及密度
品种
规格g/尾
密度
数量尾/667m2
重量ks/667m2
鲫鱼
40~60
1500~2000
75~100
>60
1000~1500
75~100
鲢、鳙
20~60
150~200
3~12
5.1.3.3 鱼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应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见6.1b)。
5.1.4饲料及投喂
5.1.4.1 饲料要求
所投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限制使用配合饲料原料投喂。
5.1.4.2 驯食
鱼种放养后即开始驯食。每次投喂前先用固定器皿敲击一种特定声响,再向食台投饵,以形成条件反射,日投喂7次~8次,每次30min,经7d左右驯食,使鱼形成在水面聚群抢食习性后转入正常投喂。
5.1.4.3 投饲量
根据天气、水温和鱼摄食情况合理调节投饲量及投喂次数。水温低于18℃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3%,日投喂2次;水温18℃以上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日投喂3次~5次。
5.1.4.4 投喂方法
撒投饲料的速度应根据鱼的抢食状况来确定,如摄食激烈,应加大投喂面积,且加快速度,按“慢一快一慢”的节律,每次投喂30min~40min。
5.1.5 日常管理
5.1.5.1 巡池
鱼种投放后,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内清洁卫生;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掩埋,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附件1的要求填写生产记录。
5.1.5.2 水质管理
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一般每半月一次,高温季节每周一次,每次加水15cm~30cm。高温季节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h~2h。
5.1.5.3 疾病预防
定期消毒池水,一般每半月一次。常用池水消毒药物及方法见表3。
表3 常用池水消毒药物及方法
药物名称
用法用量 mg/L
休药期 d
注意事项
氧化钙 ( 生石灰 )
全池泼洒: 20 ~ 25
不能与漂白粉、有机氯、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混用
漂白粉 ( 有效氯 25 % )
全池泼洒: 1.0 ~ 1.5
≥5
1. 勿用金属容器盛装; 2. 勿与酸、铵盐、生石灰混用
二氯异氰尿酸钠
全池泼洒: 0.3 ~ 0.6
≥10
勿用金属容器盛装
三氯异氰尿酸
全池泼洒: 0.2 ~ 0.5
≥10
勿用金属容器盛装
二氧化氯
全池泼洒: 0.1 ~ 0.2
≥10
1. 勿用金属容器盛装; 2. 勿与其他消毒剂混用
二溴海因
全池泼洒: 0.2 ~ 0.3
聚维酮碘 ( 有效碘 1.0 % )
全池泼洒: 1.0 ~ 2.0
1. 勿与金属物品接触; 2. 勿与季铵盐类消毒剂直接混合使用
5.2 网箱饲养
5.2.1 网箱规格、设置
按SC/T 1006的规定执行。
5.2.2 鱼种放养
5.2.2.1 放养时间
冬、春季水温10℃以上时放养,一次放足。
5.2.2.2 放养规格及密度
鱼种放养规格及密度见表4。
表4 鱼种放养规格及密度
鱼种规格,g/尾
50~100
101~150
151~200
放养密度,kg/m2
25
30
34
5.2.2.3 鱼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的消毒按6.1b)的规定。
5.2.3饲料及投喂
按5.1.4的规定。
5.2.4 日常管理
根据水温和网目堵塞情况,及时刷洗箱体,检查箱体破损情况,捞出网箱内的病鱼、死鱼和网箱周围的污物。每天观察鱼的活动、摄食、病害与死亡情况,并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附件1的要求填写生产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定期消毒防病,消毒方法见5.1.5.3。
6、病害防治
6.1 预防
鱼病预防一般有以下措施:
a)生产操作细心,避免鱼体受伤;
b)鱼苗、鱼种入池(网箱)前严格消毒。常用鱼体消毒药物和方法有:
1)食盐1%~3%,浸浴5min~20min;
2)高锰酸钾lOmg/L~20mg/L,浸浴15min~30min;
3)聚维酮碘30mg/L,浸浴15min~20min。
生产使用时以上三种药物可任选一种;
c)定期对池水消毒,消毒方法见5.1.5.3;
d)及时捞出死鱼,深埋;
e)病鱼池(网箱)中使用过的渔具应浸洗消毒,消毒方法按6.1b)的规定进行。
6.2 治疗
鲫鱼常见病及其治疗方法见表5。
表5 鲫鱼常见病及其治疗方法
病 名
发病季节
症 状
治疗方法
出血病 ( 细菌性败血症 )
水温 15℃ ~ 35℃ 发病 22℃—32℃ 发病高峰
口腔、鳃盖及鳍条均充血,鳃丝灰白,肌肉微红,肠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胀,轻压腹部即有淡黄色积水流出
全池泼洒三氯异氰尿酸 0.3mg/L 一 0.5mg/L ,隔天用药 1 次,连用 3 次,每千克体重口服磺胺间甲氧嘧啶 [ 与甲氧苄氨嘧啶 (TMP) 以 4∶1 比例同用 ]50lng ,首次药量加倍,连用 5d ~ 7d
腐皮病
常年
鱼体表局部充血发炎,病灶鳞片脱落,背鳍、尾鳍不同程度的蛀蚀
全池泼洒漂白粉 1.5mg/L ,或在病灶处涂抹高锰酸钾
烂鳃病
4 月~ 10 月
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严重时鳃盖骨中央腐蚀成透明小窗
全池泼洒漂白粉 1.5mg/L ,或五倍子 2mg/L ~ 4mg/L ,口服大黄、黄芩、黄柏 ( 三者比例为 5∶2∶3) ,每千克体重 5g ~ 10g ,连用 4d ~ 6d
水霉病
春、秋季水温在 18℃ 左右
被寄生的鱼卵菌丝呈放射状;菌丝向鱼体外生长似灰白色棉毛,患处肌肉腐烂,病鱼焦躁不安
食盐水 1 %~ 3 %浸浴 20min ,或 400mg/L 的食盐加 400mg/l 的小苏打长期浸浴
竖鳞病
4 月~ 7 月
病鱼体表粗糙,鳞片向外张开竖起,鳞囊内积聚半透明或带血的渗出液
外用食盐 3 %加小苏打 3 %浸浴 10min15min ,每千克体重口服土霉素 50mg ,连用 4d ~ 6d
锚头鳋病
水温 12C ~ 33℃
肉眼可见针状虫体寄生于体表、鳍及眼上,寄生部位有充血红斑,病灶鳞片松动或脱落,黏液增多,有的形成明显溃疡
全池泼洒敌百虫 0.3mg/L ~ 0.5mg/L ,隔周一次,连用 2 次;高锰酸钾 20mg/L 浸浴 15min ~ 30min
车轮虫病
4 月~ 7 月
鱼体发黑,体表或鳃黏液增多, ’ 严重时鳍、头部和体表出现一层白翳,病鱼成群沿池边狂游,鱼体消瘦
全池泼洒硫酸铜 0.5mg/L 加硫酸亚铁 0.2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