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山洼里的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牛棚整齐壮观、养牛场里的牛更是健硕肥美。牛肉养殖六枝岩脚镇草原村养牛场成为了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喻汝海给我们介绍了养牛场一路走来的变化和艰辛。

过去在外经营电器的喻汝海,每次回到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六组的家里时,总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奔跑在田间的景象。老家虽穷但漫山青草气候宜人,总想着回家乡为父老乡亲做点什么的喻汝海发现这是一个养牛的好地方。于是2015年3月,喻汝海兄弟回乡投资建起了“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有20000平方米的7栋标准化牛舍、5000平方米母牛运动场、15000立方米的13个青贮池、6000平方米草料间、6000立方米蓄水池,让牛能够在完全专业化的环境下成长。而为了让牛能够肉质肥嫩、奶质鲜美,养牛场的将其产业扩展至岩脚镇的6个村寨,流转周边农户土地6000多亩作为饲草基地,每年向农户发放土地流转金并雇佣农户自己种植饲草,真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养牛先修路,牛从国外来

15年3月回到岩脚镇草原村,喻汝海便开始进行产业开发,这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产业路。“牛场在最初修建时,阻力也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刚开始修建产业路时,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堵路,没有办法做思想工作,在无其他方法可行的情况下,最后只能用自己的土地或扭转的土地与老百姓的土地进行置换,修建好这一条产业路。”说起来喻汝海也是哭笑不得。修建的产业路一般为4.5米宽,一开始就先挖了40公里的路,保证养牛场能够顺利运输小牛和母牛,而现在8000米长、4.5米宽的产业路已经铺好。回忆起来,在养牛场附近的路甚至到村里的许多路也都是喻汝海他们自己先垫钱挖通修建的。

在修路的同时也不停的在修建养牛场。因为养牛的要求太高,一开始找牛院时十分困难,喻汝海跑遍了好几个省市地区,第一次就没有找到合适的牛院。按纯种的西门塔尔牛的选地要求,需要有2—4岁的怀孕母牛,在六枝很难找到一个适合这些牛生活下去的地方,偶尔间发现草原村却是一个难得适合养牛的好地方。于是喻汝海开始不停的租赁土地,每年的农户土地流转费按照当时土地的肥沃程度计价,如开荒土地300一亩,坡地400元一亩,平地和田地500元一亩。当初养牛场附近的一片荒山,在与当地农户进行协商后这些流转土地又给予他们种植干草,然后牛场进行收购。不仅有流转土地的费用还能在这块地上种植饲草赚取生活费用,农户们越发的乐意和配合。

养牛场最开始养殖的是凉都褐牛,肉质比本地小黄牛好,但喂养的周期较长,一般两年半到三年时间才能喂养成熟。西门塔尔牛则是一年半就可以食用,肉质还不错,但比不上六枝本地出名的小黄牛。西门塔尔牛在生长的后期极其迅速,只需要两个月就可以育培成熟,平均可以长3斤多,而小黄牛只能长一斤左右。两者相较之下,喻汝海选择了养殖西门塔尔牛。

西门塔尔牛则从南美智利进口,跨过整个太平坐船来到中国,一路上跌跌宕宕耗时36—38个小时才达到草原村的养牛场。所以一般都要对牛做好防护工作,中途也不需要喂食只需要注意运输车的栅栏以免伤到牛或牛掉下去。为保证牛的健康和人们食用时的安全,在牛运输入国内时,会事先进过观察隔离,进一步排除病毒细菌。运输到六枝后再进行第二次隔离,这一头一尾,从引进到运输再到到达六枝养殖场隔离三个月,充分保证了牛的存活率和健康。喻汝海提到牛运到后不能直接进行喂养,会有一个观察期,观察牛的应激反应。

这还源于2015年的一个教训,15年喻汝海从东北进了第一批西门塔尔牛,牛刚落地他们就用干草喂食,导致第一批150多头的牛就死了二十多头,眼睁睁看着一万多一头死在了自己面前无计可施,从此喻汝海便长了记性。追究牛的存活率原因,主要在应急措施上。牛运输到牛场以后需要进行应急处理,在喂的干草和饮水方面都严加控制,外加配置好的应急中药,喂至少一个星期的中药。像一般消炎、保胎的中药都是常备药。

而如今养牛大棚已建成规模,总的存量达到3000头,其中就有西门塔尔牛、关岭黄牛、凉都褐牛等优良品种,喻汝海兴奋的表示这其中1200头牛已有身孕。养牛场正常情况下能达到100头牛中中有80头的存量。因此对于进出的把关十分严格,采取封闭式管理,并不能随时随意进出,更是修建了两个消毒室确保职工不会轻易携带病菌进入大棚。同时在大棚旁边专门留有空地,用来等候小牛的出生,喂养小牛。

养牛场如今在对牛的喂养方面已较为成熟,相比第一次进牛时100头死亡20头的惨状,现在基本能保证无伤亡。追究其存活率的原因,主要就在应急措施上。牛在运输到牛场以后需要进行应急处理,在喂的干草和饮水方面都严加控制,外加配置好的应急中药,喂至少一个星期的中药,像一般消炎、保胎的中药都是常备药。而这一点也成为了养牛场负责人喻汝海心中主要的担忧,尽管应急措施已经做得很好,但是养牛场的技术并不完全到位,外加上每年种植收割喂养牛的干草所花费的费用过高,喻汝海一直在这两方面上寻找着突破点。

提高防御降低草成本,让养殖扩大到农户自己

在养牛的过程中,喻汝海等养牛场员工会第一步会优先查看牛的产崽情况和产奶情况。尽管大棚里的牛多数都是奶肉公用的,但奶质比专用产奶的奶牛质量还要更加的好。在奶质好的条件下,喻汝海准备下一步建一个小型集奶厅收集牛奶,并与奶企进行合作直接收购。“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这些想法至少要在一年以后。”喻汝海一直都在耐心等待,因为很多奶牛都依然在喂干草,他深知养牛是一个长期回报的事情,但如果牛的产奶量不够理想的话则会往使用牛肉的方向发展。观察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查看奶牛的产奶量等指标决定牛最终是作为食肉牛还是产奶牛。

奶牛产奶的关键之一是喂牛的饲草,当下以从湖北进口的花生叶为主进行喂养,营养价值较高,利用米糠等其他饲料与花生叶掺杂在一起,让饲料更加的有营养。日后花生叶可能会开始大面积的种植,但种植的成本太高,这也成为养牛场扩大规模增加收益的拦路虎。

种植养牛的饲草,除了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挖机开掘种植成本较大之外,面对冬季枯草季,牛场会在夏季先进行收割处理并且密封存储,同时也会在干草中加入有营养的其他干草以保证牛冬天的喂养。喻汝海介绍到养牛场今年种植的干草以省里推广的使用油菜为主,目前已经种植500亩作为试用,而在几种饲料草中种植金银草最多且产量高。但对于南方来说,干草是养牛的时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种草的成本一直以来都居高不下,比起东北地区四五百一捆的干草,南方在收割时则会成倍的增长到达上千元一捆。如今养牛场周围满山都种植了喂牛的干草,喻汝海甚至把干草产业拓展到了临近的新寨村,到丰收的季节时颇为壮观。为修建养牛场和产业路的土地流转大概前前后后花了3年的时间,农户们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的主动上门与喻汝海兄弟他们进行扭转置换,终于在2018年6月份全部扭转完成。

养牛场目前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只要控制好喂养牛的干草成本以及做好防御方面的措施,养牛基本就不存在其他的问题了。所以喻汝海很明白不管是自己喂养牛还是外包给其他人养牛,只要干草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价格和成本就能有效的进行控制。但如果干草的种植外包给别人,牛在喂养的过程中可能就没有食物,最终导致牛的疾病或死亡。喻汝海一直都盘算着,相比于毕节地区同样在脱贫攻坚的养牛场产业上,大量的靠向外收购干草花费了巨大资金,草原村的当地老百姓对养牛场的产业都是十分配合和积极的。在去年卖出的草就是800元一吨,许多养牛场没有或草不够时都会向外买草,买草价格也越长越高,因为这是养牛的必需品,而从东北进的干草更是高达1500元一吨。

因此在从养牛产业开始,养牛场就大量收购牛场附近的土地来种植喂牛的饲草。种植饲草的算的上能养牛产业中重要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造福了当地的农户,更对贫困户照顾有加。在养牛场的1200头牛进圈后,喻汝海说到:“常用的工人有28人,其中就有固定贫困户为14人,而种草收草的固定人有57人,有20人为贫困户。现在的用工人比以前少很多,种草收草也基本外包,临时用工较多。”如今牛场主要采取机械化,合作社仅有5名固定社员。但在运作的过程中,运作合作社就有固定员工85人(贫困户20人),分别有养殖管理人员3人,技术人员8人,养殖人员10人,饲草饲料加工人员8人;种植管理人员2人,技术人员5人,种割草人员40人;有机肥加工厂管理人员1人,技术人员2人,生产人员5人;每年临时用工达1万余人次(涉及贫困户50余户)。

养牛场的情况渐入佳境,养牛的技术也越来越精准。从一开始养牛,牛出现生病情况的就很少,就算有也只是偶尔一两头,外加现在牛的抵抗力比较好,运到牛场立即能得到很好的应急措施保护,基本上无大病。即使出现牛生病的情况喻汝海也坚持喂中药,放在水中或饲料中进行治疗,可算是科学喂养。在这样的经营情况下,草场、牛更是都买上了保险,一头牛保险320,其中自掏腰包40元剩余的有政府进行补贴。虽然现在意外死亡的牛很少,但保险也在牛出现死亡时减少养牛场的不少损失。

作为养牛场的负责人之一,喻汝海在养牛的过程中琢磨出了养牛的关键两点,第一是要控制好喂牛所需的干草成本,第二是在技术方面,特别是对于牛的病的防范方面,需要提升,这样会很好的降低牛的成本。在养牛方面除了在牛刚进场时,会用到一些应急药以防牛生病或死亡,其余的都不需要太多。

最后走向老百姓餐桌的是健康肥美的牛肉和新鲜的牛奶。养牛场的食用牛肉主要销往江浙一带,以及香港广州等地,因为那一带人喜爱吃牛肉。同时,云南昆明地区因为回族较多也喜欢食牛肉干,牛肉的销量也较好。不同的是江浙和广州地区本地的小黄牛销售的更好一些。喻汝海时刻关注着市场的牛肉价格,2018年的褐牛牛肉买到13元一斤,2019年的价格也一直呈现上涨状态,买到14块5元一斤。本地小黄牛在2018年售价13-14元,19年则达到15元一斤。

自给自足,让合作社的牛走向更多地区

养牛是长战线的养殖产业,但每完善一步喻汝海就开始了下一步打算。在计划与百姓企业合作后,养牛场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自己进行生产,建设属于自己的奶场、饲料加工厂、屠宰场等一系列产业,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链,完善深加工。同时他们在申请绿色产业基金,提高养牛的申请条件。目前具体的方案也已经完成,只等基金协调,按比例进行投资,形成属于自己特色的一条养牛产业。

截止到2018年7月,从建厂开始到现在当地的用工,除开修路人员,基本的用工工资在850万左右,到2018年年底大概到达1000万左右的工资开销,在修建产业路上又是另一笔开支,养牛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产业链。从刚开始销往湖南、广东等地的100头肉牛,到现在申请绿色产业,与百姓企业合作规模扩大,下一步形成完整的生产链。养牛场在带动草原村的致富产业上越走越顺,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养牛产业的不断壮大就如甘泉一般,浇灌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梦想。(作者:李佳璟 孟航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