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徐苏宁)解剖螃蟹、制茶……9月6日,在秦淮非遗馆举行的南京市第五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精彩纷呈。本届大赛以“传技艺、赛技能、迎盛会”为主题,由市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文联等六家部门单位联合主办,并结合乡村产业发展新设立水产养殖技能、乡村振兴创业(数字经济)、制茶等竞赛项目,从前期近300名报名选手中遴选出140人,进入最终决赛阶段的角逐。
把脉螃蟹状态,水产养殖能手比拼“解剖”技能
马上就要中秋节了,这意味着,离吃螃蟹的时间也不远了。在品尝鲜美的螃蟹时,你知道它能被分成多少个部分吗?在水产养殖技能竞赛现场,选手们要将手中的螃蟹解剖,大到对足、鳌足,小到复眼、触角,都要小心细致地取下来,放置在“试卷”上相应的位置。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水产养殖技能参赛选手是来自南京市各区渔业推广系统的渔技员、科研人员以及水产企业和家庭农场的技术员,他们都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和优秀代表,是渔业新技术、新技能的应用者和传承者,是支撑南京市渔业产业振兴的“土专家”和“新农人”。
“有一些部位非常细小,能不能完整、干净地解剖是比赛的难点。”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朝晖介绍。螃蟹是南京渔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据了解,2022年南京全市河蟹养殖面积共28万亩,拥有过硬的养殖技术显得至关重要。解剖螃蟹在螃蟹养殖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张朝晖告诉记者,通过解剖可以了解这只螃蟹的生长环境、成长过程,比如通过肠道可以看螃蟹吃的饵料有没有问题、营养够不够、有没有病害等等。”
大赛设置了3个新项目,制茶师“看茶制茶”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届大赛设置了3个新项目。除了水产养殖技能,还有制茶(手工炒茶)和乡村振兴创业(数字经济)。
成为一个好的茶艺师要经过十多年的锤炼,还需要有悟性。记者了解到,制茶项目的决赛的选手大多来自于南京各大茶场生产一线的炒茶工,部分参赛选手在以往的各类手工炒茶比赛中荣获多项荣誉。当天最小的参赛选手是出生于1992年的陈慧。
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师李松告诉记者,雨花茶已经实现了从手工炒制到全自动机械化生产,但手工制茶的手艺决不能丢。“手工制茶最核心的优势就是能够做到‘看茶制茶’。”李松告诉记者,不同的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质,需要制茶师在杀青时充分考虑这一点,以真正适合的方式完成制茶过程,最终充分表现出雨花茶的特点和风格。李松告诉记者,即使现在是全自动机械化生产,但针对茶叶的特性设置不同的参数,这些都需要制茶师有丰富的经验。
一等奖选手将获颁“南京市技艺技能大师”证书
近年来,南京市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传统技艺弘扬,加快乡土人才培育步伐,大力加强文化传承、能工巧匠、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和乡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搭建拓展乡土人才载体平台,健全乡土人才职业发展体系,不断优化乡土人才发展环境,造就了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优秀乡土人才队伍。
南京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莅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3个、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6家、大师工作室23家,市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13个、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10家,63人获评正、副高级乡村振兴师专业技术资格,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作为选拔荟萃“能工巧匠”的重要载体平台,南京市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南京乡土人才工作特色品牌。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大赛7个竞赛项目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对获得决赛各项目一等奖的选手,由市人社局颁发“南京市技艺技能大师”证书,优先推荐申报“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并在“南京市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评选和乡村振兴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予以倾斜。对获得决赛各项目一等奖的在职职工选手经综合考察合格后,按程序向市总工会申报“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其中年龄35周岁以下在职职工选手,可按程序向团市委申报“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对女性在职职工选手,可按程序向市妇联申报“南京市巾帼岗位明星”。
(主办方供图 编辑 蒋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