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一场绵延了几天的雨并未阻止湘潭县正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正凯勤快的双手,他冒雨在白薯地里除草。他说,随着气温的增高,充沛的雨水,地里的杂草也会疯长,如果不及时除草,会严重影响今年的收成。

湘潭县正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由120多户社员组成,包括白薯、白肉丝瓜、红菜苔等经济作物在内的种植基地有1100余亩,每年产销白薯1200余吨,丝瓜、红菜薹等优质蔬菜约300吨,土鸡近5000只、鲜鱼1000公斤左右,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纯利润约30万元。成为当地发展现代规模农业的一个品牌产业,也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而打造这把金钥匙的罗正凯,却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残疾人。

种植白薯源于一场意外

罗正凯今年55岁,高中毕业后南下打工,在那里结识了妻子黄书艳。结婚后,两人回到老家湘潭县茶恩寺镇创办了一家机制砖厂,这在当时是一个热门行业,产品供不应求,生意十分红火。然而,人有旦夕祸福,1994年6月的一天,罗正凯在生产过程中左脚脚跟不慎被机械切割,经鉴定构成四级肢残。为治伤,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砖厂也无法在运转下去。

罗正凯伤好出院后跛着脚,干不了体力活,又没有其他挣钱技能,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全压在妻子黄书艳身上,靠种田、喂鸡艰难度日。

罗正凯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把目光瞄准了白薯种植。

“种植白薯、丝瓜是茶恩寺镇的传统产业,早已名声在外,但大多处于零散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值和效益不大,而这恰恰蕴含商机,如果能够做大做强白薯产业一定前景广阔。”2013年初,罗正凯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妻子。夫妻俩一拍即合,决定以种植白薯为主,丝瓜、红菜薹等为辅,兼养土鸡和鱼,于是注册成立了湘潭县正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罗正凯和他的妻子黄书艳深知,与过去自给自足的零散种植不同,规模化种植不仅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才能优质高产,还要不断了解市场信息,把产品打开销路才能创造效益。

为此,夫妻俩想方设法学习高效栽培技术,“男主内、女主外”分工合作,生产、销售两不误。他们不仅通过培训取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还与省、市农科院(所)部分专业人士建立了师徒关系,源源不断地获取优质品种、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并成为省农科院的白薯新品种科研基地,每年种植白薯新品种400亩以上。

这些年来,罗正凯克服肢体残疾带来的诸多困难,一心扑在田间地头,通过实施白薯品种选优改良、大棚育苗、地膜覆盖、机械钻孔、秸秆基质、传统窖藏等技术,生产效益蒸蒸日上。虽然期间也经历了多次干旱、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市场销售不畅带来的心酸,但夫妻俩齐心,迈过了一道道的坎,白薯种植步入了正轨,生产形势蒸蒸日上。

小白薯成了致富大产业

罗正凯与妻子黄书艳并不满足个人的发家致富,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引领,带领周边村民共同发展白薯种植,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当地白薯品牌。在他们的带领下,当地128户农户先后加入湘潭县正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让成员尽快掌握白薯种植技术,这些年,罗正凯陆续为社员举办绿色生态种养殖技术培训班6期,自费邀请农技专业人员讲课。在生产管理上采取“合作社(农场)+农户”的方式,实行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统一联保贷款“六统一”。凡是社员不能自行销售的农产品,合作社按保底价回收包销,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白薯、丝瓜等1123亩,累计年产白薯近2000吨。

作为一名残疾人,罗正凯深知残疾人的苦,他竭尽所能地帮助残疾人发展白薯种植脱贫致富,在正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有25户残疾人家庭从事蔬菜生产,罗正凯免费供应种苗、肥料和技术服务,包回收产品,年收入最高的农户超过4万元。

合作社种植基地日用工量10-30人不等,每年支付劳务工资10万元以上,有效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的就业增收问题,附近10多名缺乏自主生产能力的残疾人被优先安排务工,年收入数千元至2万余元不等。

村民黄新群是名侏儒症患者,丈夫多病,还有一个智力残疾女儿。这些年来,罗正凯给她无偿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包销产品,每年种植2-3亩白薯,兼种水稻,纯收入达4万元。村民黄文会智力偏弱,但体格强壮,其妻子有智力残疾。每年在合作社打工的时间达到180天,每天的收入在100元以上,以前愁眉苦脸的家庭慢慢地有了生机,有了欢声笑语。

罗正凯自强不息,带领村民致富的义举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经营的合作社先后荣获县、市、省级残疾人阳光扶贫示范基地,以及返乡人员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相关附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