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黎平县九潮镇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凝聚贫困群众发展力量,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决心。该镇在宝寨村推广种植松茯苓,发展特色中药材,催开了贫困群众“致富花”。

据了解,宝寨村种植茯苓已有31年的历史,经验、技术和管理等各方面均已成熟。在宝寨成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有位“土专家”,名叫杨家富,他年轻时就热衷于种植业,从1989年开始,他就成功种植了伏苓、灵芝、百合、天麻等中药材。

“伏苓种植从制棒、发菌到栽培管理,每个环节我们都亲自进行示范操作,并手把手对贫困群众进行技术指导。”杨家富介绍道。

“土专家”了解农事,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讲解的种植技术通俗易懂,指导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实用性强,可使群众少走弯路,避免失误。近年来,九潮镇把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对有从事农业生产意愿、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种养能手进行重点培养。

寻找种植茯苓新技术_致富经节目茯苓种植_茯苓种植技术与利润

今年,在九潮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宝寨村成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种植伏苓7.5万窖,带领51户贫困户一起上山劳作,抱团发家致富。宝寨村年轻人在外务工较多,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而茯苓种植是一项低劳动强度的工作,群众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出工,既不影响他们农业生产,又能增加他们的收入。

“农闲的时候出出工,一天能挣100元,又不误种地,这个活也不算苦,又能增加收入,还能管家。”宝寨村贫困妇女吴孟姣高兴地说。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在茯苓种植基地务工的人员,男技工每天的劳务收入150元,女技工120元,普通工100元。该合作社公平公正的按劳分配,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扭转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贫困群众萌生了“要想脱贫必须勤劳致富”的理念。

乘着扶贫政策的东风,宝寨村的茯苓产业前景可观、形势喜人,贫困群众个个有事干、人人有钱赚,茯苓产业切实催开了贫困群众的“致富花”。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军

通讯员 吴志培

编审 杨理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