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有机三七扶贫模式和推广模式
林下有机三七扶贫模式和推广模式
林 下 有 机 中 药 材 种 植 技 术 体 系 构 建 及 应 用 研 究(A3032019164),云南省教育厅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指导班培训项目。
_蒋春和等
三七[Panaxnotoginseng (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性喜温暖,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三七最适宜栽培区主要为中国云南、广西等省区,云南是三七的主产地和原产地。截止 2015 年,云南省三七种植面积超过2.67万hm2,三七产业的年总产值近800亿元。近年来,三七质量和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建立 GAP 制度,对药材的栽培管理、初加工进行规范,但存在以下问题:1)片面追求高产,品质下降,目前大水大肥的管理模式,三七每667m2产从200kg提高到 1000kg,干物质和皂苷含量下降;2)化肥过量使用,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3)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大量的农药被使用,影响三七产品的安全性,对人体造成毒理损伤;4)三七栽培中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连作障碍已严重影响三七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三七生产的要求,大量的设施栽培,成本高,破坏景观生态。目前生产中主要通过化学农药和 轮作倒茬来缓解连作障碍,虽然轮作倒茬能较好地克服连作障碍,但三七轮作期限一般需要20年以上。
云南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森林植被为发展林下药材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空间,可以利用林下优越的生态环境实现三七的生态种植,生产品质优良、安全有机三七。林下种植可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目前三七在核桃林、杉木林、桉树、葡萄林和猕猴桃林等林地开展林下栽培研究,发现林下种植节约人工、遮阴、肥料等成本,但尚未开展规模化的生产和推广。目前扶贫模式多种多样,其中科技扶贫是重要的扶贫模式之一。三七是比较娇贵的中药材,三七种植科技含量较高,价值高,尤其是林下种植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科学理论和生产实践上的突破,是科技扶贫的首选产业。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拉祜、佤、布朗由原始社会末期、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转化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3个“直过民族”之 一,尤 其 是 拉 祜 族 建 档 立 卡 人 口 达 22.88万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达34.56%,教育水平极低,严重缺乏劳动技能,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澜沧人工造林主要是松树和杉树,种植规范,其针叶具有驱虫、防病和遮阴的作用。云南丰富的林地资源适宜开展林下中药材的原生态种植,科技扶贫能快速提高当地贫困群众的收入,实现致富奔小康。
云南具有丰富的林下资源,林地近0.133亿hm2,松林近0.067亿hm2,如何有效利用林地资源,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利用云南省丰富的林下资源开展三七林下原生态种植是解决目前三七生产困境、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还能为西南山区林下资源利用提供发展模板。
1科学种植管理模式的建立
种植管理在林下生态有机三七栽 培 和生 产中起到主导作用,是保证三七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
统一技术标准:按照 有机三七生 产标准进行,具体原则为“三防”和“两不准”;“三防”指防火、防盗和防鼠,“两不准”指不准使用一滴农药和一粒化肥。
1)三七生长只需自然光照的10%~30%,所以选择郁闭度0.6~0.8的松树林进行三七种植。2)起垄种植,排水防涝。为了避免土壤水分过多导致的根腐病,采用高垄种植,墒高40cm,宽1.2~1.5m,株行距15cm%uD715cm。3)松针覆盖,保湿驱虫防病。研究发现松针覆盖能有效保持土壤湿度,让三七避过冬春干旱季节。另外,松针的挥发物中含有大量促进三七生长和抑制病原的化合物。松针降解后的土壤中也含有大量有益于三七生长的微生物。4)调节雨水,避雨避病。每年6-9月雨季大量降水是导致三七病害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雨季需要利用避雨膜调节雨水,控制病害发生。5)利用环境微生物抑制病害。
由于在林下开展原生态种植,禁止使用农药。为了最大限度地 降 低 病 虫 的 危 害,课 题 组 从 三 七 的 根 际 土壤、植株体内及叶围区域分离大量有益微生物,在生长季节喷施到植物叶片上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降低病害的危害。6)采用增施生物碳、有机肥、鱼蛋白和微生物菌肥等措施,提高三七抗性,克服根结线虫侵染等问题。
2建立种植许可证制度
由县、市(州)、省规范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制度,并对该产业进行规划,颁发种植许可证;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扶贫站,对产业进行规划、进行科学种植示范、建立技术标准、种植技术集成,并建立授权制度。
据统计澜 沧 拉 祜 族 自 治 县 目 前 有 天 然 林 41.79万hm2,人工林10.96万hm2,适合林下中药材的原生态种植林地面积不低于13.33 万 hm2,具有生产生态有机三七的巨大潜力,适宜发展林下有机三七的生态种植,带动群众致富脱贫。在 2016 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工思茅松林下试验、2017年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推广66.67hm2、2018年全省推广333.33hm2的实践基础上,对 目 前 种 植 管 理 模 式 和 推 广 模 式 进 行 总结,以期为有机三七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乃至为开发林下中药材种植提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依据。
为充分利 用 云 南 山 区 林 下 资 源,发 展 林 下 中 药材,为山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把山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目前建立了6种模式,A 模式:区块链模式,由当地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企业发展林下有机三七产业,并建设和提供区块链平台,销售林下有机三七产品,目前建立“竹塘老缅寨”基地和糯福基地;B模式:政府 + 企业 + 农户,政府引进扶贫资金交由企业,扶贫资金作为股份,产出林下有机三七,按不少于纯利润的15%回馈给村民,带动整村脱贫,并付给农民林地租金和种植管理费用,目前建立“竹塘老缅寨”模式和“糯扎渡”模式;C 模式:企业+农户,由企业投资付给农 民 林 地 租 金 和 种 植 管 理 费 用,按 纯 利 润 的15%回馈给村民,目前建立“竹塘老炭山”模式;D 模式:开展科技培训,培训学员零散种植;E模式:建立科技培训示范地,培养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学员,学员带动所在区域发展下有机三七产业,学员享有科技培训示范地分红,“竹塘大塘子”模式;F模式:企业投资,自行操作,以 苗 乡 三 七 龙 头 企 业 为 主 的 “竹 塘 模 式”和“谦六模式”。预期收益分析表明:政府+企业+农户模式企业和农民获得收益最多,是最为有效带动村民致富的路径;企业 + 农户效益较为显著,能带动基地周边群众脱贫;区块链为林下有机三七建立销售平台和品牌效应;科技培训示范为种植技术传播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和农户自己操作容易遇到发展瓶颈,如资金不足或种植技术欠缺,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
表1不同模式预期收益表
注:每667m2 地地租180元,劳动力2400元,每667m2 产50kg,林下三七每667m2 产10万元,成本3万元。
4推广模式
4.1企业示范带动模式
企业+农户带动群众致富模式:2016年由企业出资建设试种试验点,进行多个海拔梯度试验,2017年由企业投资6.67hm2以上的试验基地,农户参与种植和管理,获得劳务费。2018年由企业租赁群众林地,租赁价格60元/(667m2·a),以家庭为单位聘请林地主参与种植和管理,每户种植和管理0.67~1.33hm2林下有机三七地,并按1000元/(667m2·a)种植费用和1200元/(667m2·a)管理费付给林地主作为工资,林地主按照 自 己 林 地 面 积 获 得 不 少 于 净 利 润 15% 等分红。
4.2科教企融合模式
充分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扶贫站智力资源,依托云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资源和当地职业高中,招收180位学员,由云南农业大学三七团队授课,采用“抗大”学习方式,三七团队教师于当地学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学员边劳动边学习,重点培训三七林下种植土地的选择、整理、林下三七播种关键技术、种苗移栽关键技术、水分光照管理、病虫草鼠害发生流行及管理技术和三七后期管理及采收加工关键技术。培训时间不低于40d,依照作物生长的规律分3个阶段开展培训,其中第1—2阶段为培训学习,第3阶段为总结、考核和结业。把林下三七种植和管理科学技术带回村寨,并免费发放三七种子和苗木,用于作业田,供村寨群众学习和观摩,扩大种植面积。2017届培训班中已有2位学员种植面积达6.67hm2,带动示范面积66.67hm2,2018届培训班中已带动面积40hm2。当地职业高中展开劳动技能培训,学员建立合作社带动群众致富模式:学员用在培训班所学的知识发动群众参加合作社,群众可用劳动力、林地、现金及建档立卡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获得不少于净利润15%的分红。
4.3产业扶贫模式推广
在成熟模式政府+企业+农户基础上,作为政府产业扶贫模式,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和农户种植行为,政府、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政府达到产业扶贫效果,农户实现创收脱贫,企业获得利润,实现共赢。
5结论
通过2016-2019年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探索出了可推广的种植模式,林下有机三七可作为云南山区产业扶贫模式之一,该模式可为其他林下种植中药材提供参考。
黑老虎国内外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