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_湛江养殖业_湛江养殖致富地

位于湛江东海岛上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郭龙碧 摄

湛江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_湛江养殖致富地_湛江养殖业

黄鱼对比图。 受访者供图

5月10日,硇洲族大黄鱼育繁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举行。签约仪式上,8家单位共同组建深远海养殖创新联合体,4家单位携手推动硇洲族大黄鱼育繁推技术。对湛江来说,这是海洋牧场建设、水产种业振兴的又一里程碑。

大黄鱼自古就是沿海人民餐桌上的美味,素有“千鱼万鱼,不如大黄鱼”之说。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生长在粤西海域的硇洲族大黄鱼,拥有优良纯正基因,在体型和肉质上呈现纯正的野生黄鱼特性,体型匀称、鳞片规则、肉质鲜美无腥味。目前,湛江已突破大黄鱼育种与养殖关键技术,将利用深远海养殖模式,巩固和提升大黄鱼野生性的产品品质,实现大黄鱼在种质和养殖模式上的双重提升。

继金鲳鱼之后,大黄鱼有望从湛江出发,游向世界。

●南方日报记者 林露 傅晓冰 通讯员 潘洁婷

“抢救”大黄鱼

大黄鱼,被誉为我国传统“四大海产”之首,其全身金黄,大龄鱼的鱼胶更是大补珍品。李时珍形容其“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

根据大黄鱼形态学和生态学特征的差异,有学者将中国沿海大黄鱼分成3个种群——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舟山群岛海域是大黄鱼的主产地之一,岱衢族大黄鱼金肚玉鳍,头部圆润,鱼尾细长,最早捕捞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历史久远。

然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过度捕捞使大黄鱼遭到了致命打击。过度捕捞加上近海环境污染,大黄鱼种群急剧衰竭,野生大黄鱼资源越来越少,大斤两的几乎到了可遇不可求的境地,小斤两的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大黄鱼危在旦夕,“抢救”工作一触即发。

1985年起,“中国大黄鱼之父”刘家富尝试用人工繁殖来恢复官井族大黄鱼种资源。1990年前后,其团队实现了官井族大黄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不断突破,曾经濒临枯竭的大黄鱼,重新回到了餐桌上。

大黄鱼养殖的兴起,渐渐带动一方渔民增收致富。在福建宁德,2020年大黄鱼的养殖网箱约44万口,为当地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综合产值超过百亿。在浙江舟山,岱衢族大黄鱼养殖已形成规模,销售价格平均可达到60-70元/斤,活鱼价格达到100-200元/斤。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上,去年5月投放大黄鱼233余万尾。

从濒临灭绝到产业壮大,大黄鱼走过了跌宕起伏的几十年。眼下,根据大黄鱼品种和产出模式,市场上主要有三类产品,一是福建宁德为主、产量最高的沿岸传统网箱养殖的宁德官井族大黄鱼;二是浙江近海以舟山为主、数量不多的仿生态半野生的混养岱衢族大黄鱼;三是随着一大批深远海养殖智能装置平台的迭代升级,在深远海产出的大黄鱼。

驯化大黄鱼

尽管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迅猛,但要解决各族野生大黄鱼资源日渐枯竭、种质资源匮乏、种质退化等问题,就要走选育开发新种质的必经之路。

当前,水产动物育种已经走向多次元育种目标,越来越注重水产动物的生物学效率、繁殖性能、适应性和健壮性,并着重于水产动物生产的可持续性、产品质量和健康。

湛江独特的生态自然区域,孕育出与众不同的优良品种。硇洲族大黄鱼是湛江本土土著鱼种,具有明显的有别于东部沿海大黄鱼族系的表型特征。相较于其他族群,其更具有野生大黄鱼特有的性状品质,遗传多样性也更加丰富。目前,国内大黄鱼养殖和育种研究团队主要集中在闽—粤东地区和浙江舟山地区,硇洲族大黄鱼同样极具特色和开发价值。

深远海的强风浪和复杂流环境对于鱼类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适合深远海高海况养殖的鱼类品种较少,而硇洲族大黄鱼在适应深远海养殖的高海况条件方面具有优势。培育适合深远海复杂海况养殖、健壮性状突出的硇洲族大黄鱼新品种,对大黄鱼养殖产业升级走向深远海有重要意义,对鱼类的健壮性育种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去年以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副主任黄建盛和团队开始对硇洲族大黄鱼进行驯化研究,在他看来:“多次人工繁育可能会导致大黄鱼优质基因缺失,硇洲族大黄鱼驯化工程能很好弥补这个缺失。”

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三四月,湛江硇洲岛海域附近的大黄鱼种群密度极大,为研究提供了便利。以硇洲族大黄鱼作为育种材料进行人工选育,将大大丰富大黄鱼的种质资源,有利于克服大黄鱼近亲繁殖和种质退化的问题,开辟大黄鱼人工繁育的第二种源地。

此外,湛江深远海养殖装备设施平台的布局,恰好匹配硇洲族大黄鱼纯正野生品质的开发逻辑。利用深远海养殖模式,将加快实现硇洲族大黄鱼的高端品质和高价值定位。

繁育大黄鱼

“湛江从地理优势、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来说,都具备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先决条件。近几年来,我们群策群力,以资源为基点、以产业为引领、以融合为手段、以创新为动力,探索深远海养殖产业的发展途径。”在5月10日的签约仪式上,湛江市政协副主席、湛江湾实验室执行主任欧先伟说道。

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近年来,湛江水产种业蓬勃发展,2022年培育水产种苗1622亿尾,供全国沿海水产养殖和出口东南亚等国家。

湛江建成水产苗种场480家,其中国家级对虾良种场2家,省级水产良种场16家,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1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数量占广东省40%,省级水产良种场数量占广东省28%。湛江攻克了66个常用的水产品种人工繁育技术并投入生产应用,其中淡水类20个、两栖类5个和海水类41个。

依托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湛江正全力打造南方水产种业基地,成立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章红鱼研究院、金鲳鱼研究院,开展对硇洲族大黄鱼、章红鱼、金鲳鱼等优势特色品种系统研究,充分挖掘适合湛江海域养殖的优势品种,加强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健全水产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

其中,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组建科研团队,制定了大黄鱼研究实施方案。湛江湾实验室现已突破大黄鱼育种与养殖关键技术,拟联合黄海水产研究所、恒兴集团、海威集团、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几家单位共同进行技术攻关,计划3年内完成硇洲族大黄鱼育繁推技术研究,并在湛江建成大黄鱼活体库、精子库和基因库。

目前,湛江湾实验室与广东海洋大学正共同推进深远海养殖鱼类育种中心建设,计划今年投入使用,为构建深远海鱼类养殖技术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