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做大做强乡村特色农业,是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大埔县立足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探索乡村产业发展,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红美人”结出“致富果”
11月上旬,位于百侯镇松柏坑村的“红美人”柑橘基地喜迎大丰收。色泽金黄、圆润饱满的“红美人”柑橘如同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基地厂长刘保锋带领员工一起采摘柑橘,脸上尽是丰收的喜悦。“我们从2018年开始种植,经过5年的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种植,今年是第一次迎来丰产期。”刘保锋说。
员工在松柏坑村的“红美人”柑橘基地采摘柑橘。(刘文烽摄)
据介绍,“红美人”属于橘橙杂交类品种,因果皮薄软,果肉细嫩无渣、香甜多汁而深受大众喜爱。“我们整个基地的采摘期可持续近1个月的时间,目前每天采摘约2万斤,市场售价每斤在10元至15元。”刘保锋说。
百侯镇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合种植柑橘。2018年,“红美人”柑橘基地负责人林慈峰流转了松柏坑村300多亩土地,种植了2万多棵柑橘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走绿色生态致富之路。
“红美人”柑橘种植基地不仅盘活了撂荒的土地,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很多当地村民来基地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因柑橘果树的生长特性,一年四季都需要劳动力来进行除草、施肥等管护工作,于是我们便聘请周边村民来基地干活,每人每天约有150元的收入,还不耽误大家平时在家务农。”刘保锋说。
产量有了,销售渠道也得跟上。在位于百侯镇的一家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忙着对柑橘进行选品、包装、装箱,然后发往全国各地。深耕农业领域多年的林慈峰,积累了不少全国各地的销售资源。“我们主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模式解决销路问题,柑橘正式开采前,我们就已收获了可观的订单量。”林慈峰说,有了市场稳定的订单反馈,也更加坚定了他将农业创业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接下来,我会继续深耕农业,不断尝试、不断突破,带领企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帮助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林慈峰说。
白对虾开创好“钱”景
日前,记者来到西河镇北塘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看到,多台增氧机正不断翻转,在水面荡漾起一层层涟漪。大埔县均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钟浩堂来到水塘边,对每个养殖池的水质进行挨个检测。
从30亩起步,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钟浩堂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规模就扩大到了70亩。这变化的背后,是钟浩堂对养殖南美白对虾市场前景的看好。
位于西河镇北塘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刘文烽摄)
西河镇土质优良、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钟浩堂和他的合伙人决定盘活村里的废弃鱼塘,用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发展。“跑了5个省,到处学习,最终决定养殖南美白对虾。”钟浩堂说。据介绍,南美白对虾因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南美白对虾原本生存在海水中,若在淡水里养殖,需购入海盐对水质进行调配,营造类似海水的养殖环境。
作为大埔淡海水养殖海虾的先行者,钟浩堂和他的合伙人不断摸索,在鱼塘消毒、日常管理等方面逐渐探索出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经过一年多的摸索,现在我们养虾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钟浩堂说,他们会定期检测养殖基地水中的氨、氮、亚盐的含量,维护水体环境,以保证成品虾的质量。
“一切顺利时,年产量可达30万斤,平均每斤可卖30元,年产值预计900万元。”钟浩堂说,目前,主要通过电商销售平台销往福建、浙江、广州、深圳等地。“我们会积极带动周边有意愿的养殖户进行养殖,形成规模效应,把产业做大做强,共同增收致富。”钟浩堂说。
小蚯蚓钻出大产业
在茶阳镇长兴村深山的广地龙养殖基地,有一排排隆起的土堆,轻轻一翻,一条条蚯蚓便露了出来。基地负责人谢有奎如往常一样,俯下身子,观察蚯蚓的长势。一旁的技术人员则对土壤酸碱度、湿度、温度和蚯蚓生长情况进行检测。
谢有奎(右)和技术人员一起,观察蚯蚓的长势。(罗文燕摄)
蚯蚓别称“地龙”,又被叫做泥土里的“软黄金”,不仅是疏松土壤、帮助植物生长的益虫,而且具有药用价值。去年下半年,广州市派驻大埔县茶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了解到广地龙是我国制药产业中一味重要的中药材,随即与茶阳镇党委、政府共同研究,计划将长兴村作为试点,探索发展广地龙养殖项目。今年初,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牵线搭桥下,谢有奎从广州返乡创业,在茶阳镇注册成立梅州市地之龙种养殖有限公司并建设养殖基地。
位于茶阳镇长兴村的蚯蚓养殖基地。(刘文烽摄)
为学习先进的蚯蚓养殖技术,谢有奎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队员们多次到湛江、珠海、清远等地考察学习。“我们一共流转了160亩闲置土地,目前地龙养殖面积有60亩,已初具规模。”谢有奎说,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基地下方都铺有水管,用于保证适宜蚯蚓生长的温度和湿度。据介绍,广地龙养殖周期短,养殖两三个月可以采收一季,一年可收成三次左右,每亩可产广地龙1000公斤,制成干制品约100公斤,市场收购价约为每公斤340元,每亩收益约34000元。按照计划,今年内养殖基地将专注育种,明年才开始收成。
“目前,基地每天雇佣有15名村民,多的时候能达到30人。”谢有奎告诉记者,接下来,养殖基地还将发动农户一起参与广地龙养殖和中草药种植,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生态环境好、农民致富快的发展新路径。此外,养殖基地还计划联合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