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湘”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即日起,红网湘潭站联合湘潭市乡村振兴局推出《巩固脱贫成果进行时》系列报道,看湘潭市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及引领区联点村)如何在希望田野上,绘就“湘”村振兴的美丽新风景。
图|新垅专业种植合作社养鸡场。
在湘潭县花石镇长潭村的新垅专业种植合作社养鸡场内,肉鸡“穿”黑衣,“戴”红帽,围着饲槽欢快啄食。养殖员则正忙着给肉鸡加料喂食,忙得不亦乐乎。
新垅专业种植合作社是长潭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一大样板。该合作社饲养的2万5千羽肉鸡,一年可以出栏三批,并在已有养鸡产业的基础上,合作社又与立华牧业公司加强合作,在全村宣传推广“公司+农户+股东”模式,扩大生产经验规模,增加村集体和农户经济收入。
“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合作社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万元。”长潭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谭登高说,合作社还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吸引有产业发展意愿的“两有”人员加入,带动了50余人就业。
花石镇长潭村是原省定贫困村,由原龙口乡潭溪村与长寿村合并而成,地处湘潭县边远山区,与衡山县白果镇交界,耕地面积4218.75亩,山地面积22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水稻种养殖为主。
近年来,长潭村作为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充分挖掘优势资源,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收入,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激活村内“经济血脉”,为集体经济增收提供了丰厚沃土,走宽乡村振兴路。新垅专业种植合作社就是长潭村致富增收路上开出的一朵“花”。
图|农民们正在抛秧。
无独有偶,在长潭村左红兵家庭农场的“早中晚优”双季稻示范基地里,机械化的作业不但提升了生产效率,轰鸣的发动机声也为这个小山村奏响了一首“丰收曲”。
左红兵是长潭村培育的新型种植主体代表,其创立的“左红兵家庭农场”在村集体的支持下,村内唯一面积达1000亩的“早中晚优”双季稻示范基地诞生,让左红兵钱袋子鼓鼓,也为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景,让产业振兴的理念在村民脑袋里扎下了根。这一理念衍生出的各特色产业开出了“花”,真正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为了支持种粮大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减少抛荒现象,我们强化与农技、农技专家的联系,流转了2000多亩进行水稻双季稻和湘莲的种植。”长潭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谭登高介绍,目前村里培育了新型经营种植主体20户,通过土地流转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3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核心,乡村治理也不容忽视。为推进乡村治理,改善人居环境,长潭村按100元/年/户的标准实施垃圾清运有偿服务,用收取的保洁费用支付垃圾清理和中转费用。实施环境卫生专人承包制度以来,村民满意度明显上升,村容村貌持续向好。同时,长潭村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管理,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成员、村辅警和治安自愿者根据统一安排,不定期在村域范围实施治安巡逻,在原有5个天网监控点基础上,增加2个监控点,防范偷盗事件、恶性案件出现。
“今年,我们实施新建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项目’,为养牛场提供养殖草料,预计这一产业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以上,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突破10万元。”长潭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谭登高说,下一步,该村将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行动,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充实后备干部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记者 杨莉莎 实习生 奉明辉 通讯员 江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