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气候比较特殊,前段时间是干旱,现在好不容易等来了雨,面对雨季,我们一定要按照烟草公司要求,挖好排水沟、做好揭膜培土、除草等工作。”6月,正值烤烟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阿戛镇中坝村陆刚正在传授烤烟田间管理的要点。
图为陆刚(左一)在给其他烟农传授经验。
今年42岁的陆刚,是一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是有致富梦想的烤烟种植能手,是中坝村的村干部。
返乡种烟“承父业”
“我以前就在附近做木工,帮人家搭架子、修房子,有时忙有时闲,收入很不稳定,后来有人告诉我,出去打工赚得更多。2017年,我就去了浙江的布厂里面做布料,收入确实比做木工的时候多,但刨除来回车费、房租费、生活费等,攒不下钱还照顾不了家。后来又遇到疫情,厂里开始不景气,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回家。”回忆起过往经历,陆刚娓娓道来。
2021年年初,在浙江务工四年的陆刚回到了老家阿戛镇中坝村。但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陆刚一时间也找不到好的出路。
“那段时间,疫情太老火,出又出不去,在当地也找不到什么工作,刚好家里老人在忙着深翻烟地,我就去帮忙,看着父母这么大年纪还在种烟,我也一直没能好好照顾他们,觉得挺惭愧的。”陆刚继续说:“为了让父母不再那么辛苦,我就和父亲商量,‘以后由我来种,你就帮哈忙’,我父亲一听,也同意我的意见。”
就这样,陆刚继承了“父业”。
对陆刚而言,以前最不愿意的就是种烟,因为怕苦,哪里会想到,疫情期间种植烤烟却成了最好的选择。第一年,种了烤烟30亩,收入就有10多万元。尝到了种烟“红利”的陆刚从原来的不愿意种到慢慢喜欢上了种烟。
图为陆刚给村民算“经济账。
学好技术“惠相邻”
陆刚虽然只种了3年烤烟,但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又有父亲的帮助、烟技员的指导,很快成了村里公认的“种烟能人”。
“我父亲20岁不到就开始种烟,种了几十年,是中坝最早开始种烟的一批人。我的技术在中坝都排不上名,我父亲才是真正的‘专家’,从育苗到烘烤,技术在中坝都是数一数二的。”提起自己的父亲,陆刚言语里满是骄傲。
要种好烤烟,关键在于管理。“要管好烤烟不容易,既要有科学知识,又要结合实际不断摸索,还要不断总结。”陆刚说。
为了更好学习烤烟种植技术,陆刚积极参加烟草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虚心请教技术人员,对种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起垄、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烘烤等各环节都不放松。
“这几年种植的烤烟长势整齐,烟叶质量也比较好,收入也很满意。”因为烟叶质量好,陆刚种植烤烟的技术渐渐得到了村里其他烟农的认可,并主动向他学习种植技术。
“这两年陆支书带着我们严格按照烟叶站的技术指导来进行种植,做到规范起垄备耕、按时移栽、科学管理,烟叶质量明显提升,收入也跟着增加了。”家住阿戛镇中坝村双营组的村民陈友平笑着说。
“我应该会一直种下去,一方面自己能赚钱,另一方面能帮助别人,还能照顾家人,我还挺喜欢给其他人分享种植经验的。”陆刚表示到。
图为陆刚在除草。
示范带动“共富裕”
烤烟作为中坝村的重要经济来源,对带动村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烟农,通过种植烤烟,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其他村民,因为烤烟有了更多的务工机会。
“我家刚开始就种几亩,后来慢慢增加到10多亩、20多亩,这几年都是稳定在30亩。30亩地,有15亩是租来的,每亩地租金400元左右。”陆刚说。
除了租用村民的土地,在烤烟生产移栽、采收、烘烤等环节,陆刚家也需要请小工,在他家做工的村民,有年纪大出不了远门的、也有脱贫户。
“这几年我都在帮陆支书家种烟,每天有120元左右工钱,还供一顿午饭,一年下来也有万把块钱收入。”家住中坝村双营组的脱贫户江文珍说。
作为一名党员,陆刚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我们村里产业主要还是以种植业为主,许多人就会选择出门打工,但出门在外又顾不了家。后来我就把自己当成例子,给他们算经济账。”
在陆刚的带动和动员下,部分村民也种起了烤烟。“在中坝这个地方,种植烤烟是能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看看村里种烟的人,几乎家家都是大平房,有些还有小轿车,钱包鼓了,生活也好了。”家住中坝村茶树组的新烟农陆继锐说:“看着陆支书种烟赚了钱,我也想跟着试一下。今年是第一年种,种了28亩,希望有个满意的收入。”
俗话说,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23年1月,通过村民选举,陆刚进入中坝村村委担任副支书一职。
“我作为村干部,更应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其他村民挣更多钱,过更好的日子,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成为村干部后,陆刚深知责任更重。(钟以琴 周华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