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絮枫)雨生百谷,万物逢时,春的颜色绽放在大地上。当下正值谷雨时节,平江县三市镇淡江村大山深处,茶农繁忙的身影和枝叶相互掩映。
宁可三天无肉,不可碗里一日无烟茶
趁着日光正好,茶农钟细媛耕作在田野间,年逾七旬的她,已有丰富的采茶经验,一天下来采茶总共花费6、7个小时。她的丈夫、儿子亦从事茶业,他们是地地道道的茶农之家。钟细媛所采摘的鲜叶,将用于制作一种富有特色的老茶种——烟茶。
“宁可三天无肉,不可碗里一日无烟茶”,平江人用这句话形容对烟茶的喜爱。烟茶采摘于谷雨时节的嫩芽,其区别于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是烟熏后制成的带着烟火味的茶叶,在平江已有数千年历史。谷雨烟茶则是平江烟茶中的极品,采用平江本地野生大叶茶种,以独有的手工制茶技法制作而成。谷雨烟茶色泽黑如玄铁,条索壮实,重泡则茶汤如酱,浓酽醇香,轻泡则金黄透绿,清香甘爽。
为了传承并发扬濒临失传的古法烟茶制作手艺,2014年,四个“有心人”抱着一腔热忱,成立农民合作社,组织民间老茶师,完整恢复平江烟茶的古老技法和工序。创始人之一的“85后”周科学,早年放弃世界500强的高薪工作,从繁华大都市到寂静山野,投身研究“老传统、老味道、老手艺”上,成为第34代谷雨烟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烟茶是平江人割舍不断的家乡味,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四年的前期摸索后,2018年湖南古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时成立平江烟茶研究院,制定平江烟茶产品的现代质量标准,构筑行业护城河。
从小作坊到地方文化名片
2019年,平江谷雨烟茶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这与一支乡村振兴队伍的驻点帮扶息息相关。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集团和平江县签署了结对帮扶协议,扶贫小组随即进驻平江县,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2019年,在与政府的一次交流中,碧桂园平江县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舒子建得知谷雨烟茶项目资金短缺无法扩产。身为平江人的他,尤其懂得发展烟茶产业不仅能改善当地人的生活,还能将这一独特的茶文化推广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当时烟茶生产和制作还是小作坊的模式,没有形成品牌且附加值低,更缺乏稳定的客户群和强有力的销售渠道。”舒子建介绍,而碧桂园自身就有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和成熟的市场营销思维。对其发展潜力经过细致的调研考察后,碧桂园给予了谷雨烟茶50万的债权融资,并通过平台搭建、设施改善、调整茶类生产结构,走深加工经营之路,提高了谷雨烟茶的产品附加值,推动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2020年,“平江烟茶”成功申请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21年,谷雨烟茶的制作技艺正式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烟茶产业发展到新高度,现今从深居闺中,到广为人知,这一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平江县“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政府要重点扶持培养谷雨烟茶产业经营主体,着力发展平江烟茶。三市镇镇长卢江锦表示:“我们正致力于将谷雨烟茶打造成亮眼的地方文化名片。”
持续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以人才振兴带动产业振兴,推动基础设施的提升,是碧桂园乡村振兴路径中不可或缺的三要素。碧桂园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创富带贫能力,链接贫困户脱贫奔康,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周科学和他的公司也是这种帮扶形式中的突出受益者。
瞄准返乡创业青年诸多方面的痛点和困惑,碧桂园联合清华大学开设了“青创10万+”碧桂园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清华研修班,包括周科学在内的三位平江创业青年参加了培训,他们的项目也得到了路演机会和创业导师的一对一指点。提高带头人创富带贫的能力,进一步链接当地乡村振兴。
周科学很感谢碧桂园乡村振兴团队的持续帮扶,他说:“我们公司是国内唯一品牌化、市场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烟茶企业,生产的谷雨烟茶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文化内涵丰富、市场潜力大,并且具备稳固的产业基础。这些都离不开碧桂园手把手的引导和支持。”
目前,湖南古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建成野生茶叶种植基地2100亩,年效益2100万元。并通过谷雨烟茶基地的建设,为当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50余个,带动贫困户1140余人,对促进土地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公司成立以来招聘的第一位员工,33岁的黄丹丹表示,不用背井离乡,在家乡就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她和家人都非常满意。
在谷雨烟茶之外,碧桂园在平江县还陆续帮扶打造了“老树茶油”、“贡椒系列调味品”、“富硒甜酒”、“绿色小香薯”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并依托集团的碧优选、碧乡公司、凤悦酒店等渠道,帮助这些优质产品开拓市场,有效辐射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
立业至今,碧桂园创始人及集团累计参与社会慈善捐款已超100亿元,并主动参与全国16省57县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已助力49万人脱贫。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后,碧桂园将继续凭借多年扶贫实践经验和自身运营管理优势,联动多方搭建“乡村振兴共同体”,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城乡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