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邵阳5月4日讯(通讯员 陈远志 阳日军)隆回县司门前镇石阳桥村的能繁母猪养殖大户邹桂洪,发展仔猪养殖8年,他的养殖场从没发生过疫情,也没有因为市场判断失误而赔过本,他被当地群众称之为“仔猪王”。5月3日,我们带着好奇之心,专程来到石阳桥村10组获取邹桂洪的“养殖经”。

在进入养殖场参观之前,我们经过了两次长达30分钟的紫外线杀毒和4道足部液体消毒。邹桂洪告诉我们,目前养植场有60余头种母猪、200多头仔猪和10余头种公猪。

别看邹桂洪没读过什么书,说起养猪知识,却已抵得上半个专家了。他说,养猪最紧要的就是要讲科学,不能靠运气。猪的疾病多达380多种,常见病有10多种。只要防疫到位,就不会产生疫情。我们去时正好碰上他的母猪在陆续生产。我们看到“接生员”把幼猪擦净,剪掉乳牙和尾巴,喂食药品。邹桂洪说,每头猪每年要进行两次防疫,产仔后3天之内也要进行一次防疫,这样才能保证幼猪健康成长。至于投食,种猪、孕猪、奶猪、仔猪的饲料也各不相同,喂食次数也不一样。同时,圈舍也必须隔开,一头猪一间,小猪们则住“集体宿舍”,每间宿舍都安装有饮水龙头。在“产房”里,我们还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猪妈妈的饮水龙头在高处,猪娃娃们的则在低处,口渴时,它们会自己伸嘴去含龙头,嘴一离开,龙头就自动关闭了。冬天,幼猪们出生的前3天必须保证33度的室温。近段时间出现的“蓝耳病”,他们防疫在前,10多只“蓝耳疫苗”就花了1000多元。“这些钱一分也不能省,要是我省下这点钱,可能我现在就赔惨了。”邹桂洪很认真地说。

干什么都要坚持,邹桂洪刚开始建养殖场的时候,由于资金紧缺,又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很多亲戚和朋友劝他不要养猪,免得折本。大家说得多了,邹桂洪难免心里会有些动摇。“做生意本来就要担风险,如果因为一点捕风捉影的困难就退却,那干脆就不要想致富了。”邹桂洪说。此后,种猪陆续生产,两年他就收回了成本,初尝甜头。有一段时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邹桂洪又筹集了10万元建设圈舍,新购置了10头后备种猪。后备种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产仔,每天还要花数百元的饲料钱,只见投入不见产出。偏偏那时候猪价下跌,不少养殖户纷纷放弃或转产。邹桂洪有些动摇:扩大规模的方案是不是错了?如果放弃扩大规模的计划,肯定能保得住本钱,但是要挣大钱就不可能了。这一次,邹桂洪咬着牙挺了过来。

邹桂洪深有体会地说:“干事业,没有长远目标就走不远。”7年前,邹桂洪因为生活所迫而想到靠养殖致富。后来越养越顺,他就谋划着更大的发展。目前,邹桂洪的养殖场还只能停留在养殖仔猪的阶段。他的养猪场每月向外地提供100多头仔猪,外地老板们简直等不到仔猪长大就来抢。“虽说我们的养殖场每年有7多万元的纯收入,可大钱还是被外地老板挣走了。如果我们家乡能自繁自育,一头猪至少可以纯赚1000元,养仔猪,每头最多能赚280元。”

“我将建立一个集团化的养殖基地,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基地的带动走上致富之路。”刚从长沙等地考察回来的邹桂洪很自信地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