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玉屏投稿邮箱:weiyuping1984@qq.com
说起平溪街道马头田村徐家组创业青年杨通和,不得不让人赞叹。他创业一年多以来,共创收近百万元,让已经关停倒闭的1500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起死回生,仅靠养殖一项就让在他那里工作的每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
杨通和在查看水帘空调
两年前,常年在外承租电影院的杨通和,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好学和苦干实干,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6年,杨通和回到家乡发展温氏生猪养殖业,一年时间,共出栏2690头猪,总收入近百万元。一时间,致富能手杨通和的美谈在乡邻四舍传开了,谈起杨通和,大家都不禁竖起大拇指。
其实,早在杨通和回乡养猪之前,马头田村就已有3个合起来可养1500头猪的圈舍作为村集体经济产业。但因为管理不善,该产业一度停产。“他们只是犯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通病,我跟外甥入伙以后,管理方面一律由我全权负责,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闯出一片天地的。”杨通和目光坚毅地看着笔者说。
斥资20多万元新建的发酵床
2016年春节过后,在外积累了创业经验的杨通和与外甥刘稳投入60万元,马头田村支两委以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入股60万元,村集体提供圈舍和土地,合伙搞生猪养殖。管理与经营全权由杨通和负责,村干部一律不插手养殖场日常管理事务,最终利益按照五五比例分配。
工人们在整理空圈舍
“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机制,有助于激发各种要素潜能,使得效益最大化。”杨通和信心满满地说。
万事开头难。2016年8月份,三个圈舍首批进苗1370头猪苗,不到半个月,死了130头,给本想放手大干一场的杨通和当头一棒。“那一头头死去的仔猪,其实就是一沓沓人民币呀,太心痛了。等到第二批猪进苗以后,我会将仔猪死亡的数量控制在40头以内!”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杨通和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地说:“惨痛的教训会让今后的道路变得更加顺畅,这点困难是打不倒我的,我从来不会忘记自己当初回乡创业的诺言。”
干净整洁的圈舍
2017年春节过后,养殖场进了第二批仔猪1490头。杨通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他把六个工人两两分组,每两个工人负责一个圈舍,以5个月为一个评比周期,将死亡率、平均重量、平均用料量、平均药用价格四个重要参数,做成表格,按照基本工资每月2000块钱加绩效奖金的模式,在三个圈舍的三组工人之间进行评比。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一直是基本的市场规律,实行这一套奖励机制,是为了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明白多劳多得的真正含义。”说这话时,杨通和加快了语速。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2017年6月,第二批猪共出栏1450头,收入47万多元,死亡率控制在3.4%以内,杨通和兑现了年初许下的诺言!
工人们在整理塑料薄膜
杨通和不光是对手下的工人要求严格,他自己更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每天,每隔四个小时,他都会定时去察看三个圈舍里的12个温度计,尤其是刚进苗的那段时间,他更是加倍关注,因为仔猪对室内的温度要求高,必须时刻保持恒温25℃,稍有疏忽,就会让仔猪受凉感冒,增加养护成本。对已感冒的仔猪,杨通和要求工人必须用层板将它们单独隔离开来,精心呵护;情况较为严重一些的,他还会让工人用奶粉、牛奶和营养快线等营养品,伴着饲料用勺子喂给仔猪吃。
勤奋好学的杨通和,会利用空闲时间,上网察看生猪养殖的教学视频,再将学到的养殖技术传授给工人,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养殖技术。除此之外,杨通和还频频加强与邻近养殖效益好的创业者的联系,虚心地向他们请教,渐渐地,他的养殖技术越来越精进了。杨通和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个工人,他们也干得越来越好了。
祝菊香在整理塑料薄膜
“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太懂,干起活来,有些吃力。”来自湖南林冲的贫困群众吴健章、祝菊香夫妇说:“经过杨老板手把手的教学,我们很快就上手了,干起活来也越来越轻松了。”
“有压力才有动力,一年多时间以来,我只和家人一起吃过几顿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养殖场上。很多时候,实在太困了,我要好几个闹钟才叫得醒。好几次,在梦中我大声地说着呓语,叫喊着仔猪病得很严重,死掉了,结果,当我从梦中惊醒的时候,工人正站在我跟前,告诉我,那头生病的仔猪真的死掉了……”杨通和喟叹地说道:“哪有什么约定俗成的致富经啊,成功和财富不都是苦干实干闯出来的么,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再加上正确的路径和方法,致富的曙光就一定会出现!”
(玉屏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覃嵩松、向金红、李平、代文爽)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