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小龙虾上市的旺节,平均每天能卖出8000多斤,主要供应毕节城区主要农贸市场以及周边乡镇。”陈家榕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的养虾大户,正在为刚出笼的小龙虾进行分拣、称重。三年前的他,还只是千千万万名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
92年的陈家榕,大学毕业后去过广东、上海、云南多地,做过房地产销售、当过驾校理论老师,也曾跻身IT行业。在外闯荡几年后,陈家榕决定辞去工作,回乡创业。
“父母年纪大了,作为子女的我们又常年在外奔波,回乡创业能方便照顾他们,家里有事也好有个照应。同时也能带动村里人共同致富。”说起回乡创业的原因,陈家榕感触颇多,但他明白自己这个“门外汉”想要养好小龙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养殖小龙虾需要水域,本地几乎没有现成的水域,这就需要建设一个水塘。那段时间,陈家榕走遍了市区近郊,终于在七星关区朱昌镇找到了一片合适的土地进行虾塘改造。
建虾塘、购虾苗、保成活、求产量……要实现这些目标,不仅要有养殖技术,还要有克服困难的坚定决心。
为了养好小龙虾,陈家榕做足了功课,哪里不懂就上网查,翻书看,找人问,还专门跑去高产小龙虾的湖北、湖南一带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别人再好的经验和技术也不能照搬照套,得因地制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陈家榕逐渐走上正轨,找到了符合本地特色的养殖方法。
自基地2019年建成以来,不仅鼓足了村民的“钱袋子”,还切实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的就近就业问题,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陈家榕介绍,去年小龙虾的年产达6万多斤,年产值在100多万左右,带动周边270余名村民增收。
聂少福是朱昌镇附近的村民,以前靠种地维持生计,来基地上班后月收入能拿到3000多元,负责捕捞、喂养、清理等工作。目前,基地上像聂少福一样的工人有10余名。
近年来,朱昌镇积极鼓励村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引导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农旅发展中来。水产养殖作为朱昌镇的新型优势产业,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解决了城区小龙虾的需求供应问题,也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实现产业兴旺、百姓富裕。
关于下一步的计划,陈家榕说,将会扩大小龙虾养殖规模,打造一个集食宿、科研、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水产养殖基地,以特色水产养殖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献出绵薄之力。(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