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11时,“哞、哞——”此起彼伏的牛叫声,从村边的路上传来。靳小流挥着鞭子,急匆匆地把牛往家赶。
49岁的靳小流是村里的大忙人,一天到晚闲不住,但她高兴:“我一忙,钱袋子就鼓了呀。”
靳小流是洛阳市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的村民,她的丈夫和大女儿在外打工,小儿子在县城上学,家里的活归她管。
“我原来是贫困户,因为家有两宝,我摘掉了‘贫困帽’。第一宝就是地里的‘金果果’。”靳小流笑道。她说的“金果果”是金珠沙梨,如猕猴桃般大小的沙梨呈金黄色,入口酸甜可口。
近些年,关庙村金珠沙梨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3500余亩,几乎家家户户种的都有,丰收时每亩能赚6000元以上,金珠沙梨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2016年前后,关庙村办起种植金珠沙梨的培训班,授课老师是本村村民、金珠沙梨的发明人李应贤,他免费为村民传授种植技术。
“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懒。那么多人种沙梨赚了钱,我不甘心,家里钱少,我就少种几亩。”靳小流很快做出决定。她加入培训班,购买树苗,种了3亩金珠沙梨。“种1亩沙梨,县里还补贴1000元。”她很满足,第一年种沙梨,就有了不错的收成。
吃罢午饭,靳小流来不及收拾碗筷,又匆匆赶往梨园。梨园离她家不远,走进园内,金珠沙梨垂在枝头,有的颜色已经泛黄。靳小流捧着果实,仔细查看,好似捧着一个金疙瘩。
“我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到园子里,吃完午饭还要来。”靳小流说,“除草、施肥……一年四季都没闲的时候。”等到10月底,金珠沙梨成熟,她能赚到1万多元,到那时,她觉得一年的辛苦都值得。
靳小流的另一件宝贝是她养的两头母牛!作为扶贫增收项目,村民养一头牛,县里还补贴5000元。“两头母牛,每年各生一头小牛犊,一共能卖近3万元,不少哩。”靳小流指着大牛身旁一只小牛犊说,“我放牛勤,你看,牛犊长得多壮实。”
有时丈夫和女儿回家,靳小流也不着急,等把梨园打理好,牛儿吃饱草,她才回去。女儿开玩笑:“在你眼里,我还不如一头牛。”靳小流笑答:“那是肯定。沙梨和牛一年能给咱家带来四五万的收入,加上打工的钱,咱的生活奔小康。”听她一说,一家人笑着搂在了一起。
记者手记:
靳小流每天四五点起床干活,从早忙到晚。她比别人跑得勤,沙梨收成好,牛犊长得壮。脱贫靠双手,幸福靠奋斗,靳小流用勤劳实现脱贫致富。村民问她:“累不累?”她回答:“忙是福气!我一忙,钱袋子就鼓了呀。”
(洛报融媒记者 何奕儒 通讯员 赵笑菊 实习生 朱奕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