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针菇高产质优栽培技术1.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白色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6-8。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2.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2-3毫米的占20%,1-2毫米的占40%。1毫米以下的占40%,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米糠中含白色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要用。木屑与米糠的容积比例为3:1,每立方米混合料加水350公斤左右,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3.装瓶灭菌用800毫升的塑料瓶装料,大约每瓶装料480克。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出菇同时、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瓶盖封好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放置时间过长(夏天2-3小时)就会发酵。灭菌可采用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常压灭菌,料内温度达98以上后维持小时;高压灭菌,料内温度达120持续70分钟。
灭菌结束,瓶子趁热放在经消毒的冷却室中,冷却至25-20,及时接种。4.接种一般是在无菌室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并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5.菌丝体培养将接好种的菌瓶及时转入培养室,温度应控制住18-20,空气湿度在60%-70%,一般2天左右菌丝开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20-25天后,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6.搔菌所谓搔菌就是用搔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搔菌丝生长正常的瓶子,再搔菌丝生长较差的。若有明显污毫米的表层料(适合锯末)一起成块状刮掉,因伤及菌丝,出菇晚,朵数减少,一般不用;气搔是利用高压气流把老菌种吹掉,此种方法最简便。7.催蕾搔菌后应及时进行催蕾处理。此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2-13,给予足够低温刺激,促使原基形成。但在头3天内,还应保持90%-95%的空气相对湿度,以使菌丝恢复生长。此后由于呼吸转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在菌丝恢复生长后应逐步加大通风,同时要防止料面干燥,用增湿器进行增湿。催蕾时每平方米叠放240个瓶子。约7天左右,便可看到鱼籽般的菇蕾,12天左右便可看到子实体雏形,催蕾结束。
8.均育和抑制均育是抑制处理的过渡阶段,室温应控制在8左右,空气湿度85%-90%,空气环境力求接近自然状态,以促菇蕾在低温环境中分化分枝。当菇芽长至1厘米时,转入抑制阶段,将温度调至4-6,空气湿度85%-90%,二氧化碳浓度0.10%以下,同时给予吹风和光照(每天2-3小时),促使金针菇菌柄长度整齐一致、组织紧密、额色乳白。抑制主要是用微风对准子实体吹拂。每平方米放置150瓶。在低温和冷风吹拂下,虽然子实体生长缓慢,但很整齐、强壮,坚挺。待子实体长出瓶口3厘米,即可套上筒,转入生育室。金针菇栽培技术1.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白色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6-8。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2.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2-3毫米的占20%,1-2毫米的占40%。1毫米以下的占40%,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米糠中含白色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要用。
木屑与米糠的容积比例为3:1,每立方米混合料加水350公斤左右,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3.装瓶灭菌用800毫升的塑料瓶装料,大约每瓶装料480克。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出菇同时、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瓶盖封好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放置时间过长(夏天2-3小时)就会发酵。灭菌可采用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常压灭菌,料内温度达98以上后维持小时;高压灭菌,料内温度达120持续70分钟。灭菌结束,瓶子趁热放在经消毒的冷却室中,冷却至25-20,及时接种。4.接种一般是在无菌室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并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5.菌丝体培养将接好种的菌瓶及时转入培养室,温度应控制住18-20,空气湿度在60%-70%,一般2天左右菌丝开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20-25天后,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6.搔菌所谓搔菌就是用搔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搔菌丝生长正常的瓶子,再搔菌丝生长较差的。
若有明显污毫米的表层料(适合锯末)一起成块状刮掉,因伤及菌丝,出菇晚,朵数减少,一般不用;气搔是利用高压气流把老菌种吹掉,此种方法最简便。7.催蕾搔菌后应及时进行催蕾处理。此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2-13,给予足够低温刺激,促使原基形成。但在头3天内,还应保持90%-95%的空气相对湿度,以使菌丝恢复生长。此后由于呼吸转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在菌丝恢复生长后应逐步加大通风,同时要防止料面干燥,用增湿器进行增湿。催蕾时每平方米叠放240个瓶子。约7天左右,便可看到鱼籽般的菇蕾,12天左右便可看到子实体雏形,催蕾结束。8.均育和抑制均育是抑制处理的过渡阶段,室温应控制在8左右,空气湿度85%-90%,空气环境力求接近自然状态,以促菇蕾在低温环境中分化分枝。当菇芽长至1厘米时,转入抑制阶段,将温度调至4-6,空气湿度85%-90%,二氧化碳浓度0.10%以下,同时给予吹风和光照(每天2-3小时),促使金针菇菌柄长度整齐一致、组织紧密、额色乳白。抑制主要是用微风对准子实体吹拂。每平方米放置150瓶。在低温和冷风吹拂下,虽然子实体生长缓慢,但很整齐、强壮,坚挺。待子实体长出瓶口3厘米,即可套上筒,转入生育室。
白色金针菇出菇异常的原因与防治白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比较,一般生长势较弱,生理成熟较晚;耐二氧化碳及耐湿性差,抗病力弱,容易受高温的危害。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异常,影响产量和质量。1.肥胖菇。菌盖肥大,菌柄粗短。原因:菌种块上出菇;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料面干燥,菇蕾稀少或只在沿袋壁四周出现少量菇蕾。防止办法:适时搔菌,刺激料面同步现蕾;在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干燥;在沿袋壁四周见有菇蕾时,将其压死,防止肥胖菇发生。2.针头菇。无菌盖,菇体似针头状。原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只长菌柄,不长菌盖。防止 办法:加强通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3.水菇。似水浸样,颜色发暗,呈半透明。原因:喷水过多,温度过高,蒸腾作用减弱,水 分滞留菇体。防止办法:定期通风,减少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5%~80%为宜。 4.疲软菇。菇体软而不挺直。原因:温度偏高,且缺氧。防止办法:预防高温;做好驯 养抑制,在低温、干燥、通风条件下,使幼菇生长整齐、坚实、无水迹。 5.扭曲菇。菇柄弯曲或扭曲,有时呈"麻花"状。原因:菇棚内光照方向多变。防止办法:设 置顶光,遮盖四周光源,促使菇柄朝一个方向伸长。
6.侧生菇。在袋壁四周长出菇体。原因:装料松,尤其是较为松软的培养料,培养后期,在 袋壁与培养料之间出现间隙,一旦生理成熟,往往形成侧生菇。防止办法:将料装紧压实, 上下均匀,使料紧贴袋壁;对已形成的侧生菇压死,防止营养消耗。 7.早开伞。菌盖过早展开或脱落。原因:培养料含水量不足;袋简短,菌柄很快长出袋 口,供氧过量,且温度又偏高。防止办法:注意补水;适当控制袋内二氧化碳浓度,加套薄 膜袋;温度高时做好降温。 8.菌柄基部联结。原因:在提升袋口薄膜抑制菌盖生长时,因薄膜透气性小,袋筒内氧气不 足,导致菌柄基部绒毛增多,柄与柄之间发生联结。防止办法:将袋口薄膜分次翻折,增加 袋筒内含氧量;在幼菇长到1~2 厘米时,再全部拉直袋筒,增高二氧化碳浓度,让菌柄尽快伸长。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 喜爱。白色金针菇尤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鲜销海外。随着其种植面积的扩大,了解其 生长特点,掌握其栽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将其简要介绍如下。 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 白色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10~13,子实 体生长适温6~8。
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 月份至翌年3 月上旬栽培出菇。 二、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 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2~3mm 的占20%,1~2mm 的占40%,1mm 以下 的占40%,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米糠中含白 色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用。 木屑与米糠的容积比为31,每m3 混合料加水350kg 左右,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 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 三、装瓶灭菌 800mL的塑料瓶装料,大约每瓶装料 480g。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 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出菇同时,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 瓶盖封好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放置时间过长(夏天2~3h)就会发酵,灭菌后的培养 基变黑,这种培养料发菌慢,产量低,灭菌可采用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常压灭菌,料 内温度达98以上后维持4h;高压灭菌,料内温度达12070min,灭菌结束,瓶子趁热放 在经消毒的冷却室中,冷却至25~20,及时接种。
四、接种 一般是在无菌室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这样能使 菌丝生长均匀,并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五、菌丝体培养 将接好种的菌瓶及时转入培养室,应控制温度在 18~20,空气湿度在 60%~70%,每 m2 摆放390 瓶,一般2 天左右菌丝开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 次,每次30min,20~25 所谓搔菌就是用搔菌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这是促使菌丝发生厚基的重要措施,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搔菌丝生长正常的瓶子,再 搔菌丝生长较差的。若有明显污染以不搔为佳。搔菌方法有平搔、刮搔和气搔几种。平搔不 的表层料(适合锯末)一起成块状刮掉,因伤及菌丝,出菇晚,朵数减少,一般不用。气搔是利用高压气流 把老菌种吹掉,此种方法最简便。 搔菌后应及时进行催蕾处理,此阶段应控制温度12~13,给予足够低温刺激,促使原基 形成。但在头 天内,还应保持90%~95%的空气相对湿度,以使菌丝恢复生长。此后由于 呼吸转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在菌丝恢复后应逐步加大通风,同时要防止料面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