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秋美食你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月饼,但其实有些地方也有中秋吃蟹的习俗。白嫩鲜美的蟹肉、油脂四溢的蟹黄……说到吃蟹,阳澄湖大闸蟹肯定是中秋送礼的首选了。
不过,近年来,你是否收到过一张叫做蟹券的小卡片?
9月、10月正是品尝大闸蟹的最佳时期,因为携带或送礼方便,螃蟹劵备受青睐。
我们都知道,阳澄湖大闸蟹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湖水干净,养出来的蟹也干净甜美,但是由于产地单一,产量一直不高,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消费者有购买需求,商家也想多卖赚钱,怎么办呢?于是,在2002年第一张蟹券就被发明了出来。
所谓蟹券,需要消费者提前购买,等到螃蟹捕捞上市之后再提货完成交易,这实际上就形成了期货。
对消费者来讲,这就是一张提货券,可对商家来讲,这又是一次生钱的生意。
据报道,商家印刷面值500元的蟹券,以400元价格卖给营销人员,营销人员以500元价格对外出售,但以250元的价格回收,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蟹券商家。一只螃蟹没有,一张蟹券,蟹券商家稳赚100元,营销人员也能赚50元。
分析人士称,利用螃蟹券,商家不用饲养螃蟹就可以赚取大量资金,从而不再重视产品本身,而最终买单的只能是普通的消费者。软文推广
比如卖螃蟹的商家张老板,印了一张面值500元的螃蟹券,然后400元打折卖给了消费者瑞克,瑞克觉得这蟹券不错挺有面,作为中秋节礼品送给了外孙莫蒂,但是莫蒂并不太喜欢吃螃蟹,于是以一半的价格(200元)转卖给了回收商贝丝,张老板再以300元的价格从贝丝那回购了这个螃蟹券。
你发现了吗?商家张老板根本不用卖螃蟹,就能从每张券中轻松赚到100元。
“要做蟹,先发券”,不少螃蟹生意成为了“零成本”买卖。蟹企先卖蟹券,经销商先赊账拿到蟹券,之后经销商在收到客户打款之后再支付蟹款。
同时,蟹企因为无法掌握蟹券真实的销售数据,以及消费者拿到蟹券后可能出现并不兑换的情况,蟹券超发也成了普遍现象。中国科技秀
此外,因为蟹券既没有市场指导价也没有行业指导价,叠加送礼的需求,让面值高、折扣低的销售模式成为行业惯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商家用螃蟹券的形式对螃蟹进行了商品证券化,利用这张证券代替螃蟹,完成了情感价值的流转和销售。
如果我们用代数的思维,将这个螃蟹券换成月饼、茶叶、蛋糕、甚至是黄金,你会发现,流转过程依然成立。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愿意为之买单呢?
拿螃蟹举例,如果送活蟹,首先不好运输,送过来万一打开一看螃蟹死了,钱白花了,面子也没了。
其次,螃蟹送多了吃不了,送少了显着小气。而送蟹券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要你想吃随时可以去蟹店兑付,最主要的是,别管螃蟹好坏,礼物的价值已经明确了金额,送出去有面子,这也迎合了送礼之人的需求。万一送出去的对方不喜欢还可以卖了换钱。霸屏系统
这可能也是阳澄湖大闸蟹就那么多,各种蟹券满天飞的主要原因。毕竟真正拿蟹券换螃蟹吃的人太少了。
这么一张券在流转过程中看似都没有损失,大家皆大欢喜,但是在它的背后是炒买炒卖造成的价格哄抬,而为此买单的是那些真正想花钱去买螃蟹吃的人。
据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发布的消息,今年阳澄湖大闸蟹将在9月22日开捕上市。同时协会新闻办也表示,今年阳澄湖大闸蟹无论是湖区还是高标准池塘改造养殖都长势良好,规格较往年也有提升。
消费者照旧准备在中秋时节大快朵颐,但不得不承认,每年都还是少不了出现千奇百怪的卖螃蟹“套路”。
9月14日,中消协在其发布的“双节”消费提示中就特意指出,消费者尤其要注意防范“螃蟹券”套路,规避“一券在手,螃蟹难求”的供需不平衡局面,以及螃蟹缩水严重的问题。我的美丽乡村
尽管围绕螃蟹券展开的套路早就是近年来各大商家屡试不爽的招数,每年的中秋之际也都有各种声音呼吁消费者加强防范、理性消费,但精明的商家却总能将消费者心理“拿捏得死死的”,不断革新招数,迷惑市场,消费者们总是防不胜防。
于是,近几年,随着蟹券的泛滥,兑换难、蟹券空转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悉,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9月21日,共有3718条有关于螃蟹相关信息。主要看到消费者投诉的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