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铁桥

孟夏时节,田间禾苗拔节、山头果实挂枝。记者近日来到长沙县开慧镇白沙村,采访长沙晚报社(长沙晚报传媒集团公司)派驻白沙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易凤银。“我现在留在白沙村开展新一轮驻村工作,就是想为乡村振兴再尽绵薄之力。”一见面,易凤银向记者介绍道。

两度驻村,他有个驻村工作“小目标”

白沙村位于长沙县最北端,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水稻、水果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自然村。记者当天进入白沙村时,只见远处绿树青山,近旁田间不时有白鹭飞过,乡村胜景扑面而来。

易凤银告诉记者,白沙村是长沙晚报社(集团公司)乡村振兴联点帮扶村。今年5月,他完成了在白沙村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任务,本来可以申请回到原单位、由报社安排新的同志来轮换。因与白沙村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他主动申请继续驻村工作。

易凤银从农村走出来上了大学,学农出身。之所以愿意留在白沙村继续开展驻村工作,就是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退休前为乡村振兴再尽一份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能致富,是我开展驻村工作的‘小目标’”。

走过每一道山梁、小河,走进每一户农家,驻村工作队经过深入走访和调查研究,了解到现在白沙村的土地基本上已流转给了涉农企业和种养专业合作社,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除了小孩,“留守”村民多在50岁以上。工作队积极配合村党总支、村委会,宣传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吸引了一批有技术、有实力的新农人回村创业。

易凤银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协调相关机构和专家为发展村级特色产业献计献策。种粮大户向赞军承包了村里1000多亩水田种植水稻,易凤银邀请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的专家来村帮他做土壤养分测定,指导科学施肥。村里水果种植面积大、品种多,工作队请来省园艺研究所的专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

“白沙村现有肉牛养殖企业1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8家、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3家,湘莲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今年,驻村工作队积极推动引进10万只跑山鸡养殖项目和养兔项目。”易凤银介绍,白沙村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有25万多元,去年增至71万多元,今年来势不错,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记者了解到,长沙晚报社(集团公司)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消费帮扶、媒体宣传等方面,对白沙村开展了全方位的帮扶。从联点白沙村起,长沙晚报社(集团公司)食堂每天吃的都是白沙村大米。每逢传统节日,报社还为员工代购白沙村的牛肉、猪肉等。不久前,长沙晚报社(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董事长洪孟春带队来到白沙村专题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实地了解白沙村的产业规划、项目建设、帮扶投入等情况,落实具体帮扶措施,表示将扛起党报责任和国企担当,以更大的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致富乡村种植故事简介_农村种植致富案例_乡村种植致富故事

产业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易凤银介绍,驻村工作队和白沙村支村“两委”齐心协力,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积极引进有潜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和种养专业合作社落户,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跟相关部门和村民的各种关系,支持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进入村内企业务工,实现就近就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走进长沙瑞之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黄牛养殖示范基地,了解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情况。该企业负责人陈炼介绍,公司在白沙村聘用了多名固定员工,另外还要季节性聘用从事种草、施肥、收割等工作的临时工,忙的时候有三四十人来做事。今年64岁的白沙村村民李署全是这家公司的一名固定员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给黄牛喂草。老李说,他去年底进入公司上班,半年就挣得了1.6万元工资。“在这家公司做事,我从家里走路只要8分钟就到了。收入还不错。我愿意一直在这里做事,再做10年也可以。”

来到长沙县周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黄桃基地,53岁的村民缪文华正在山头给客户采摘黄桃。他在这家合作社从事剪枝、摘果和部分管理工作,月收入超过3000元。缪文华告诉记者,白沙村现在的变化太大了。村里的油路、水泥路通到了各家各户,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差不多家家有小轿车,他家里买了两台小车。“在家门口做事赚钱,感觉太好了。”

这几年,开慧镇的红色旅游日益红火,带动了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长沙县一帆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白沙村流转了300多亩山地,种植杨梅等水果,在白沙村聘请了多名固定员工和季节用工,每年要发放20多万元工资。“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村里体验采摘杨梅,平常每天有一百多人来,到了周末就会有好几百人来采摘。”该公司负责人涂建军介绍。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易凤银说,驻村工作队和后盾单位、县镇村各级共同努力,聚合全村力量和多方资源,把村民群众组织起来,把龙头产业发展起来,把优质项目带动起来,白沙村的集体经济正变得越来越强,村民的日子也变得越来越富足,“我的驻村工作‘小目标’也正在一步步实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