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宁设施栽培红肉火龙果技术
郑 丽等
火龙果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多年生攀援性肉质植物,结果早,适应性广,观赏性强、采摘期长,营养保健价值高,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新兴热带果树。20 世纪 80 年代从台湾省引进栽培,目前火龙果露地栽培主产区集中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近年来,我国华南以北地区成功利用设施栽培实现了火龙果 “南果北种”,已在黑龙江、山东、宁夏、甘肃、浙江、江西、天津、上海等省市自治区种植成功,设施栽培面积逐年增大。[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2014 年咸宁市农业科学院从台湾省引进红肉火龙果品种台湾大红在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向阳湖试验基地进行设施栽培试验。试验表明,火龙果设施栽培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病虫害少,耐粗放管理,外观内质优良,经济效益高,是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先选择的果树。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东经114°14',北纬 29°54',海拔22. 9 米,咸宁市地处幕阜山脉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7℃,年无霜期 302 天,年降水量1600~1900 毫米,≥10℃有效积温 5400℃。土 壤 为 黏 土,有机质含量较低,经蚯蚓土改良后 pH 值 7. 5,有机质含量5. 46%,碱解氮含量 498. 4 毫克/千克、有效磷含量 11. 7 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 345 毫克/千克。
试验园采用双层镀锌钢管大棚,棚膜用聚乙烯耐老化无滴膜,外棚宽 8 米、高 3 米,内棚宽 7. 6 米、高 2. 7 米,有滴灌设备。采用排式种植架型,一种用于火龙果栽培的梯形架,种植 3 行,行距 2. 0 ~2. 1 米,株距 0. 25 ~ 0. 30 米,每亩种植 800~960 株。
2 引种表现
2. 1 植物学特征
台湾大红植株生长旺盛,无主根,大量侧根分布在浅表土层,伴生有较多气生根,可攀援生长。茎深绿色,粗 16~18 厘米,具 3 棱,棱上每隔 4~6 厘米长叶刺,每个生长点具 3 根小刺。花为两性花,长约 30 厘米,花瓣白色,雌雄同体,子房下位,花药乳黄色,晚上开放,早上花谢。
2. 2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台湾大红平均单果重 362克,果实椭圆形,果皮玫红色,果皮厚 1. 9 ~ 2. 4 毫米,可食率 73. 6%。果肉深玫红色,肉质紧密,清甜多汁,口感清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8%~21%。
2. 3 生长结果习性
台湾大红定植后第 2 年即可开花结果,可自花授粉。每年大量开花 4 ~ 5 批次,同批次开花时间 3 ~ 4 天,从现蕾到开花需 18 ~ 20 天,花谢后30~40 天果实成熟。第 3 年亩产量 2000~2500 千克。
2. 4 物候期
在咸宁设施栽培,台湾大红 4—6 月大量萌芽抽生枝条。开花结果期为 5—11 月,第 1批花于 5 月底开放,1 年开花12~13 次,其中,大批量开花4~5 次,小批量开花 7~9 次,每批次间隔 15 天左右; 花后25 天果实开始转色,花后 30~40 天成熟,采收期从 7 月中下旬至 11 月底。
2. 5 适应性
台湾大红在咸宁设施栽培成活率高,适应性强,通过采取夏季遮阳、冬季盖双膜等措施,能够安全度过高温和低温天气,结合科学的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等栽培措施,植株生长健壮,果实品质优良,较少发生病虫害。
3 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3. 1 起垄栽培
火龙果属浅根好氧植物,不耐涝,喜有机质丰富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定植前改良土壤,施足底肥,并建好排灌设施,保证旱能灌,涝能排。起垄栽培,垄上宽 100 厘米,下宽 120 厘米,高 15~20 厘米,垄间宽 80~100 厘米。
3. 2 排式种植
火龙果种植架式可分为 2种,一是排式种植,二是柱式种植。排式种植最大的优势就是产量高,柱式种植则灵活性强。本试验选用排式种植。
排式种植采用的梯形架制作方法为: 将 1 根长 350 厘米的钢管 (DN25),弯成上底边宽 30 厘米、两腰边长 160 厘米、下底边宽 80 厘米 (无钢管连接) 的等腰梯形,在梯形钢管架地面两脚内侧 30 厘米处,固定一根长 30 厘米左右的钢管或者角铁,与梯形两边垂直 (图 1)。将两边插入火龙果栽植行至钢管或角铁固定处,梯形钢管架地面两脚撑开距离 70 厘米,上边与地面的距离为 120~130 厘米,相邻 2个梯形架相距 200 厘米,用 2根平行的钢管 (横杆) 连接,横杆直接固定于梯形上边顶上,2 根钢管相距 20 厘米。栽植行中间每隔 25 ~ 30 厘米固定 1 根长 140 厘米、直径1. 0~1. 5 厘米的牵引竿,火龙果定植于牵引竿旁。
图 1 梯形架结构示意图
注: 1. 梯形架; 2. 横杆。长度用 l 表示,单位为厘米。l 1 : 30 厘米,l 2 : 30 厘米,l 3 : 70 厘米,l 4 : 130 厘米,l 5 : 200 厘米,l 6 : 20 厘米。
3. 3 温度管理
夏季温度在 35℃ 以上时,则需遮阳,以火龙果枝条不产生日灼为标准选择遮阳网的密度,在咸宁种植一般采用遮阳率50%的遮阳网。冬季,棚外日平均气温降至 10℃ 时,盖外膜,当棚外日平均气温降至5℃ 时, 盖 内 膜。 晴 天10: 00—15: 00,开棚通风排湿。冬季应严格控水,若出现极端低温棚内温度低于 0℃时,棚内需采取增温措施。春季棚 外 日 平 均 气 温 稳 定 在10℃以上时,可揭开内膜,当棚外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15℃以上时,可揭开外膜。
3. 4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 火龙果溃疡病。火龙果溃疡病主要危害火龙果的茎和果实,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商品率。发病初期,茎和果实小范围褪绿,形成直径 3~4毫米的凹陷斑点,逐渐形成红褐色和黑色病斑,后期病斑凸出形成火山口状,病茎内部组织腐烂,最终各病斑连在一起,造成火龙果茎段腐烂,果面花皮甚至裂果。
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增施有机肥等农业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发病初期选用广谱性杀菌剂进行全园喷施,若发病严重,则先剪去发病的茎段及果实,再进行全园杀菌。
(2) 火龙果炭疽病。火龙果炭疽病主要危害火龙果的茎和果实,茎部初感染时,呈黄色或白色病斑,后期病斑变为浅灰褐色,逐渐出现呈同心轮纹排列的黑色细点; 果实转色后易感病,出现凹陷及水渍状斑点,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连成片,后期产生小黑点。
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增施有机肥等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发病初期选用 450 克/升咪鲜胺水乳剂喷雾预防,隔 10 天 1 次,共喷 2 ~ 3 次; 若发病严重,则剪去发病的茎段及果实,再进行全园杀菌。
(3) 火龙果茎腐病。火龙果茎腐病主要危害火龙果的茎,感病初期茎上形成红褐色病斑,茎逐渐褪绿为浅黄色,呈浸润状半透明,组织出现软腐,最后溃烂仅剩中心维管束。苗期管理不善,田间土壤湿度过大或者淹水的果园,发病普遍。
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遇雨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采果后剪除病枝,做好清园工作。发现病斑后及时刮除,用20%噻唑锌悬浮剂进行防治。
(4) 桑白蚧。桑白蚧主要危害火龙果的茎,形成介壳附着在火龙果枝条上刺吸汁液,严重时介壳密集重叠,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甚至死树。
防治方法。结合整形修剪,剪除桑白蚧危害严重的枝条。在初孵若虫分散爬行期使用 22. 4% 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
(5) 蚜虫。蚜虫主要危害火龙果的嫩茎、花和果实,刺吸汁液。蚜虫危害时排出蜜露,会招来蚂蚁取食,同时还会引发煤污病。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可使用色板测报和诱杀蚜虫。化学防治可使用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