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鳖-蚌”混养模式初探

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南丰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鳖-蚌’混养技术研究”

_邓翔

混养是在同一水体内饲养多个养殖品种,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潜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产量,达到高效养殖的目的,是我国增养殖技术的一大亮点。它解决了单养水域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在生态环境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均具有科学理论依据和积极现实意义。不同的混养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是建立合理混养模式的基础性研究。目前“鳖-蚌”混养模式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在甲鱼养殖池中吊养池蝶蚌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生物共生原理,充分利用池蝶蚌滤食多余的肥源,进行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净化水质,减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健康养殖和提高甲鱼品质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拓展养殖空间,减少养殖成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效发挥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此,笔者分别于2019年8-11月和2020年6-10月,在南丰县太和镇江西添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丹阳养殖基地甲鱼精养池塘吊养池蝶蚌和有核珍珠育珠蚌,开展“鳖-蚌”混养试验,旨在通过分析水体理化指标变化及甲鱼、池蝶蚌的生长情况,探讨出一套可行的“鳖-蚌”混养新方案。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两次试验分别选用了两口相邻且面积同为4亩、平均水深为1.7米、采光好、水源充足且相同、进排水系统以及吊蚌等设施完善的池塘。

2.池蝶蚌和甲鱼放养

第一次:2019年8月1日,在试验池塘中,用网框吊养池蝶蚌,每框吊养30只,共吊养5 000只2龄池蝶蚌,按照已形成的池蝶蚌育珠生产技术模式进行养殖管理。对照池塘则不放养池蝶蚌,只养甲鱼。两口池塘均放养8 000只“添鹏1号”甲鱼,规格400克/只。

第二次:2020 年 7 月 15 日,在试验池塘中,用改良后的塑料筐吊养装置吊养池蝶蚌。试验池塘中每筐吊养2龄池蝶蚌20只,共吊养4 000只;每筐吊养育珠蚌10只,共吊养400只。对照池塘则不放养池蝶蚌,只养甲鱼。两口池塘均放养8 000只“添鹏1号”甲鱼,规格400克/只。

3.养殖管理

甲鱼养殖用饲料为干粉饲料,按照2∶1的比例与水混合制成软颗粒,6:30投喂全天量的40%,17:30投喂全天量的60%,阴雨天不喂。具体投喂量和饲料类型如下:①甲鱼从温室转到外塘的半个月为诱食期,诱食期内选用蛋白质水平43%的饲料,每天按照 1 克/只的量投喂;②诱食半个月后,改用蛋白质水平46%的饲料,每天按照3克/只的量投喂,持续1个月;③3克/只的饲料投喂量喂养1个月后,饲料类型不变,加大投喂量,每天按照6克/只的量投喂,直至出池。

池蝶蚌则按照已形成的《池蝶蚌“鄱珠1号”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养殖管理。

4.水质检测

养殖过程中,笔者每月对池水进行1~2次理化因子检测,掌握水质的变化。水样抽检选取固定的采样点,时间为当天9:00。试验先测量透明度,然后利用采水器采取离水面30厘米的水样,并用便携式水质分析仪测定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同时用ChloroTech 121D测定水体叶绿素a与藻蓝蛋白含量。

5.生长情况测量

2019-2020年养殖期间,笔者经常对吊养的池蝶蚌进行抽样观察。2021 年 1 月 26 日,对2020年试验池塘养殖的预备蚌、育珠蚌随机抽样检查。抽取预备蚌5筐,测量体长并计算出平均体长,再对比放养时的平均体长计算出生长速度,与其他模式中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随机抽取育珠蚌5筐,剖蚌取珠,漂洗干净后进行分级、称重,测量其优质率和单核产量,与其他模式中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

6.统计分析

数据记录用 Excel 2013 和 SPSS 22.0 处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s多重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显著性。

二、结果分析

1.水质情况

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水体透明度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变动较大,9 月 10 日两组透明度差异最小(0厘米),而9月25日差异最大(24厘米)。试验池塘中叶绿素a浓度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9月10日达到最高值(476.0微克/升),且变化幅度较大,而对照池塘早就在 8 月 18 日达到最高值(311.9 微克/升),且总体变化幅度较小。在最初一段时间,对照池塘中藻蓝蛋白含量一直保持较高浓度,直到7月30日依然有10 827个细胞,不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鳖蚌塘中藻蓝蛋白含量一直保持稳定趋势,且浓度较低。对照池塘亚硝酸盐浓度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8月18日达到最高浓度(1.00毫克/升),而鳖蚌池塘的亚硝酸盐浓度较为稳定,变化范围为0.014~0.261毫克/升。

2.生长情况

2019年开展的“鳖-蚌”混养试验,随着养殖时间的推进,在后期的抽样观察中笔者发现试验池塘中吊养池蝶蚌所用的网框、网袋逐渐被甲鱼破坏,试验中池蝶蚌逐渐消损,最终因池蝶蚌存活过少而没有得到池蝶蚌及珍珠相关生长数据,两口池塘的甲鱼产量没有显著差异。2019年底,笔者总结经验教训,对吊养设施进行了初步优化设计,发明了一种在甲鱼精养池中专用的池蝶蚌吊养装置,以期 2020 年更好地开展“鳖-蚌”混养试验。

2020年7月15日,在试验池塘中用改良后的吊养装置吊养2龄池蝶蚌,按照已形成的《池蝶蚌“鄱珠1号”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养殖管理,养殖过程中多次查看新装置养殖池蝶蚌的状态,养殖装置没有遭到甲鱼破坏。池蝶蚌生长良好,预 备 蚌 存 活 为 94.44% 、 育 蚌 存 活 为94.74%。预备蚌生长数据如表1所示。

为了比较“鳖-蚌”混养模式下池蝶蚌的育珠性能,笔者进行了同期繁养在其他鱼蚌混养模式中的池蝶蚌育珠性能对比,结果如表 2 所示。

“鳖-蚌”混养模式下有核珍珠的优质率为71.43%,相比其他模式而言,优质率接近平均水平;单片重量为0.739克,较其他模式略低。

表1 2020年“鳖-蚌”混养模式预备蚌生长情况

养殖甲鱼致富项目_养殖甲鱼挣钱吗_致富养殖甲鱼项目介绍

表2 2020年“鳖-蚌”混养与其他鱼蚌混养模式的育珠结果

养殖甲鱼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甲鱼项目介绍_养殖甲鱼挣钱吗

2020年“鳖-蚌”混养模式甲鱼生长情况见表3,甲鱼出池总重量相比对照池塘高出35千克,总增重率高出1.09%,存活率略高0.11%;两个池塘的饵料系数均较低,且无显著性差异。

表3 2020年“鳖-蚌”混养模式甲鱼生长情况

养殖甲鱼致富项目_养殖甲鱼挣钱吗_致富养殖甲鱼项目介绍

3.投入与产出

2020年“鳖—蚌”混养模式甲鱼养殖亩经济效益分析见表4。鳖蚌混养模式下的甲鱼养殖亩产值90 810元,相比对照池塘略增525元。

表4 “鳖-蚌”混养模式甲鱼养殖亩收支情况 元

养殖甲鱼致富项目_养殖甲鱼挣钱吗_致富养殖甲鱼项目介绍

注:①药物包括生石灰、生物制剂、腐植酸钠、果酸等;②工人工资为 5 000 元/(人·月),1 人管理 40 亩池塘;③苗种为江西添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自繁苗,按照市场价20元/只计算

养殖甲鱼挣钱吗_养殖甲鱼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甲鱼项目介绍

三、讨论与小结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及生产管理人员的现场观察,养殖期间,“鳖-蚌”混养池塘的透明度总体比对照池塘高,水质更清澈、嫩爽,水面油膜少;藻蓝蛋白低,叶绿素a和亚硝酸盐含量平稳,水体藻相更稳定,适宜甲鱼和池蝶蚌的生长。

根据表2统计数据,在改进后的吊养装置中养殖育珠蚌,育珠蚌生长情况正常,成活率达到90%以上,有核珍珠的优质率和其他鱼蚌混养模式接近;但珍珠生长速度(即单片重量)却偏低,笔者认为和甲鱼停料以后水体中肥源逐渐减少、后期育珠蚌没有肥源有关。说明“鳖-蚌”混养模式下,育珠蚌可以正常生长、正常育珠,但在甲鱼停料之后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为育珠蚌提供食物,保障其生长。

根据表 3、表 4 统计数据,甲鱼生长情况正常,存活率达到85%以上,饵料系数1.5左右,而根据甲鱼经济效益分析,甲鱼养殖每亩产值9万余元,纯收入每亩3万余元,均达到了正常的水平。且“鳖-蚌”混养池塘的养殖效益也稍高于对照池塘,说明在甲鱼养殖池吊养池蝶蚌不仅不会影响甲鱼的生长,反而会对甲鱼生长有所帮助。

综上所述,“鳖-蚌”混养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养殖模式。“鳖-蚌”混养模式下,甲鱼可以正常生产,可产生经济效益;池蝶蚌预备蚌、育珠蚌都可以正常生长、正常育珠。混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潜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产量,达到高效养殖的目的。同时,“鳖-蚌”混养的池塘水质明显更好,环境变好将更有利于养殖对象的健康生长。但如何解决甲鱼停料后池蝶蚌食物短缺、提高综合养殖效益,或者其他尚未发现的问题,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