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由此所带来的网络业态、传媒形态、舆论生态、网民心态的深刻变化对政法工作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政法战线作为国家安全的捍卫者、社会安定的促进者、人民安宁的守护者,不仅要在网下打好法律仗,还要在网上打好舆论仗。如何在当前政法新媒体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将政法新媒体品牌擦得更亮,实现政法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目前政法新媒体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政法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自2009年9月27日,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法院开通全国首个政法微博开始,全国各级政法机关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在互联网上推行阳光司法,传播法治常识,提供便民服务,回应社会关切,初步建成技术先进、功能齐备、覆盖广泛、协调联动的新媒体矩阵。

与11年前相比,现在我国网民规模有了飞速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7亿,占总体网民的58.6%。其间,从了解政法职能、关注司法信息、学习法律常识、维护个人权益、监督办案执法到凝聚法律共识,广大网民对政法工作的期待不断攀升,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当前政法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先锋示范地位突出

与其他政务新媒体相比,政法新媒体整体起步早、传播范围广、信息影响力大,在新媒体集群建设和矩阵建设上处于领先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30日,仅腾讯微博平台就有7100多个政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实名认证,政法微博几乎占据了政府各部门开设的政务微博平台的半壁江山。

(二)新媒体平台趋向多样化

据法制网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初,全国政法新媒体官方账号共计63423个。其中,来自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系统的官方微博共计32431个,官方微信共计18586个,“两微”的新媒体地图不断扩张。此外,政法新媒体还延伸至新兴媒介平台,尤其以微视频为代表的视听类新媒体步入大繁荣。“秒拍”“抖音”等微视频平台结合视频直播的形式,已成为政法机关的重要宣传渠道。2016年8月,公安部交管局开展“全国交警直播月”活动,众多交警因此成为“网红”,后期制作的微视频广泛传播,赢得网民追捧与点赞。政法新媒体平台的“两微”格局逐步向“三微”过渡。

除“三微”之外,政法机关对客户端的运用也日渐多元化。除“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企鹅号”等平台外,视频、直播等客户端的运用不断增多。一些传统端口的内容创新也让其焕发生机,如电影《湄公河行动》以11.84亿元的票房成为缉毒警察最好的宣传片,《守护解放西》等真人秀节目的播出也开启公众了解警察生活的新渠道。

(三)新媒体矩阵形成横纵向连接

2016年5月召开的全国政法新媒体建设工作座谈会指出,公、检、法、司各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政法新媒体1.0的建设目标,团队作战,协同发声的效果显现。 新媒体形式不断丰富,“新媒体=微博”的时代已经过去,同一单位横向连接微博、微信、直播等多种平台开展宣传已经成为常态。例如,公安部微博开设有“@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信公众号开设有“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在今日头条开设“公安部”,还联合“一直播”开展“交警直播月”等活动,不同渠道相互配合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从纵向上看,很多新媒体渠道已经连成串,如检察系统中“最高检—省检—市检—区县检”的微平台贯通,让信息传播瞬间以点到面,不同层级间新媒体的相互扶持也产生共荣效果。

(四)新媒体发展极大推进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一直是政法工作的要点、难点,新媒体的发展让政法机关搭乘了信息技术的快车,在互联网上推行阳光司法,传播法治常识,提供便民服务,回应社会关切。各级政法机关利用新媒体深入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等工作,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信息发布机制。例如,2013年,法院新媒体陆续对王书金强奸杀人案、冀中星案、北京大兴摔童案等一批大案要案庭审进行微博直播,引发大量围观。其中,尤以“@济南中院”微博2013年8月庭审直播薄熙来案最具影响力和关注度,这一做法对探索司法公开路径与方式、促进阳光司法起到了示范作用。政法机关已经逐步适应新媒体“聚光灯”的聚焦,主动面向公众开放,引导公众了解政法工作全局全貌,知晓政法队伍建设成效实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新媒体内容紧跟时代主流节奏

新媒体信息时代,不分场合、不考虑受众只会用一套官方话语体系的互动做法,已经被时代所淘汰,难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优秀的内容不仅要言之有理,还有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纵观政法新媒体平台,“接地气”是共同的追求,变“生涩硬冷”为“通俗易懂”,融合“网言网语”,以喜闻乐见的语言释法析理,已成为内容准则。一些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等专业性强的内容经过新媒体的演化后,常成为科普贴、提示贴,新媒体间接起到翻译机的作用,让官方理论语言更好地为公众理解。如@法律读库”“@CU检说法”等为代表的检察自媒体,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动漫、表情包等多种手段,将晦涩难懂的法理法条转化成生动的图示,讲述法治故事,将法学语言翻译成了群众语言,信息传播力与网民接受度显著提升。

政法新媒体建设(解读关于应用政法新媒体做好政法宣传)

三、政法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生态和公众参与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微博、微信、新闻头条号等新兴传播媒介快速发展,使政法宣传工作面临空前开放、高度透明、全时监督的舆论环境,这都对政法机关新媒体宣传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政法新媒体在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中,有自身的亮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新媒体平台规划缺乏整体性

政法新媒体外延扩大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其形态越来越多样。但总体来看,缺乏上层统一的指导性方略。我们在追逐新兴媒体形式发展的时候,却忽略了整体发展的长远规划。特别是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现今的活跃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在影响力和活跃度上不断弱化,为未来政法新媒体格局带来隐忧。

(二)新媒体发展不均衡

地域、部门、技术等因素在新媒体宣传效果上都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冷热发展不均衡,排名靠前的政法微博具有很强的话语权,粉丝量、阅读量都居高不下,但不少政法微博、微信开通后粉丝数量不足5000,日均发布信息数量不足1条;二是地域发展不均衡,以浙江、江苏、福建等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的开通情况要好于中西部地区;三是系统发展不均衡,公安机关的传播力占绝对优势,司法行政、政法委系统相对较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