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戴雨桥

生态循环养殖成功案例视频_养殖循环水系统_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

养殖工人正在打捞水中的虾壳和杂质。戴雨桥 摄

大沟镇地处阳东区东南部沿海,素有海水养殖的传统,对虾养殖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由于水质变化和养殖成本的增加,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受阻,大沟镇养殖户开始探索“生态养虾”的新路子,引进新型的海水循环处理技术,并取得了新突破。

近日,记者来到大沟镇三丫村的豪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对虾养殖基地,刚走进养殖大棚,体感温度一下子上升了好几度。养殖工人穿着短袖T恤和拖鞋,正在打捞水中的虾壳和杂质。每个养殖池周边都布了几根细管道,冒着白色泡沫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注入虾塘。

该公司的技术总监黄家映说,这个对虾养殖基地是去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的,一期50亩,二期130亩,去年12月投放了12亩共500万尾虾苗,预计亩产达到8000斤以上。他小心翼翼地从虾塘捞出几只对虾,查看它们的生长状况和活动情况,“我们养的是南美白对虾,这种虾最适宜在25至30摄氏度的水里生长。”黄家映一边检查一边介绍,“经过70多天的养殖,这些虾已经长到10厘米左右了,还有十几天就可以全部上市销售了。”

“养虾最重要的就是养水。”黄家映告诉记者,传统的对虾养殖方式粗放,高位池养虾过于集中,放养密度太高,虾饲料的实际利用率低,加上水体污染,对虾易患病,产量一路走低。他们公司去年采用了生态科学养殖模式,引进了新型的海水循环处理技术,使海水达到养殖用水的标准。从首批对虾的成活率和产量来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据介绍,该项海水处理技术主要分四步:第一步通过直流吸水管来增氧和物理消毒;第二步经过爆氧池,提高水的溶氧度,并分解海水中的有害物质;第三步是经过积水池,培植有益的藻类,增加水体营养;第四步再通过直流增氧的方法把达到养殖标准的海水注入虾塘。

记者留意到,虾塘中心处的水在不停地翻滚涌动,激起白色的水花。黄家映颇为自豪地说,那是滑流,可以加快水体循环流动,整个海水循环技术的核心就是把直流与滑流结合起来,使虾塘达到最佳的养殖环境。为了提高对虾成活率和产量,防治虾病,还要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大蒜素等,以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黄家映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逐渐用丰年虫来代替虾饲料,培育出更加环保的“生态虾”。

大沟镇副镇长李荣开说,这种生态科学的养殖模式是一种初步的探索,传统的对虾养殖方式把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直接排到水体中,造成局部海域水质恶化和附近沿海滩涂受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在利用新技术,养殖的尾水经过沉淀、消毒、净化达到环保标准,循环用于养殖,有利于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推进大沟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阳东区大沟镇现有海水养殖面积21519亩,养殖户359户,对虾养殖总面积8822亩,对虾养殖户211户,在2016年,该镇还曾获得广东省“对虾养殖专业镇”的称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