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育均衡汇报材料[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扬起“教育均衡”风虬驶向“理想教育”彼岸——卧龙区龙兴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龙兴乡位于卧龙区西北部26公里处,寓意卧龙腾飞而得名,属浅山丘陵区。全乡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5182户21034人,耕地面积2.4万亩,荒山荒坡11.3万亩,是省定重点扶贫开发乡镇。龙兴乡北接南召县四棵树乡,西临镇平县老庄镇与207国道相连,南交赵四路。龙兴乡现有一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学(全乡四至六年级集中)九个教学点,充分整合了教育资源,形成了现在比较合理的学校布局。面对发展迅猛的教育形势,龙兴教育人
2、在不断思考、探索,有过迷惘,也有过收获,但更多的是怎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人民满意的理想教育的责任。专家指出:教育均衡发展,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享受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新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就是合理配置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在义务教育中均衡发展是重中之重”。教育部明确确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力争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
3、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09年8月,龙兴乡大张旗鼓地在全乡范围内创办人民满意的“理想教育”,超前吹响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号角。这号角犹如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龙兴教育大地。一、多措并举,走向均衡根据龙兴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以人民满意为追求,以理想教育为目标,多措并举,走向均衡,做了6篇文章:(一)加强学习交流,做大提升文章教育均衡发展,其核心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年来,龙兴乡狠抓教师队伍的业务学习,外树形象,内鼓气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是:一,为干部订了《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为
4、教师订了一种以上的辅导用书,中小学订刊十五种以上。二,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写一定数量的心得体会。三,树立典型,学习感人事迹•四,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五爱五心”教育,BP:爱事业,必须赤胆忠心;爱学校,必须常怀感恩之心;爱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同志,莫过于关心;爱学习,关键在于恒心。五,选派校长到外地学习锻炼,让外出学习的校长介绍交流,以开阔教育干部的视野,提高治校能力。(二)突出教学中心,做强效益文章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近几年来,龙兴乡始终把“活化课堂、实化课堂、优化课堂”作为推进素质教
5、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教改理论,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1.积极开展课题实验,做大做强教研品牌。如乡中开展了数学科的讲学稿实验、语文冃标教学和“五环”教学法,语文综合阅读市市教研室领导的高度好评,小学的“有效教学”和“双环”教学已经初见成效。2.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众家之长促进校际均衡。体育、咅怎、美术等薄弱学科推行“备、研、教、改”模式(即部分基础好的教师备课,把他们的教案打印多份,其他教师一起研讨修改,最后形成口己的教案)。此外,地方课、活动课、阳光体育
6、运动等,我们组织优秀教师编写教材和教案,供薄弱学校借鉴和使用。3、定期开展课堂研究活动。我们组织优秀教师到全乡各小学讲课,让偏远小学师生感受名师风采;我们组织青年教师赛课,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三)合理分流调配,做活师资文章要推进教育均衡,关键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龙兴乡边境线长,学校比较分散。像李庄、沟口、杨河等偏远小学距龙兴乡政府来回30多里。多年來,龙兴乡中心学校在实现师资均衡的问题上,采取了三大举措:一是从初中分流部分教师到小学任教,解决了一些学科教师奇缺的问题。二是对全乡所有教师实现统一
7、调配,一次性解决偏远学校师资奇缺的问题。三是对薄弱学科实行“走教”。对体、音、美、英语、地方等薄弱学科教师基本实现专任化,中心学校选出19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在全乡10所小学之间流动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合理搭配。目前,我乡中小学的师资搭配初步均衡。(四)强化过程管理,做足落实文章教育均衡其实质是公平教育,要使区域内校际、学生之间的实现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质量均衡提高,强化落实教育过程的管理尤为重要。为此,龙兴乡中心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作了以下工作:1、中心学校期初制订工作计划,下发到各中小学。每月底开一次
8、研究会,总结检查本月工作,布置下月工作。2、对校长、主任、教师分别实行考核,对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进行表彰,并与绩效工资挂钩。3、加强课堂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化。要实现理想教育,最重耍的是要有理想的课堂。多年来,中心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要求领导要深入课堂,指导课堂教学和改革,使“推门听课”成为经常化。(五)规范设施建设,做好条件文章推进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