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火鸭欢腾。近日,记者走进“养鸭村”——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牛场村,在该村家禽养殖场,草地上、池塘边,火鸭成群结队嬉戏,茁壮成长的火鸭正处于生长“黄金时期”。
牛场村驻村第一书记范文凭自豪地说:“火鸭是一种个头大、抗病强的肉鸭品种,养殖周期短,我们的火鸭养殖项目2017年12月开始实施以来,创造销售收入20多万元,带来纯利润8万多元,付给村民的务工工资3万多元,直接分红18000元,带动贫困户增收近30户。”
以前,牛场村是典型的以玉米等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村寨,当地村民一直守着“一亩三分地”做文章,附加值低的玉米卖不出好价钱,想发展特色产业摆脱贫困,却苦于一无技术、二无市场,农业产业发展一直未能实现突围。
2017年,范文凭担任牛场村驻村第一书记伊始,就一直在为该村寻找合适的项目而四处奔走。当年11月,范文凭得知紫云自治县科协正在推广火鸭养殖,随即眼前一亮:牛场村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正好适合养殖要求。于是,范文凭便主动申报,经过专家实地考察,一个多月后,火鸭养殖项目落户牛场村。
产业发展,销售先行。项目一启动,在紫云自治县科协帮助之下,牛场村村级公司积极与学校和餐饮企业开展产销对接,实现了订单生产。
“去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至今,村公司已经喂养了3批火鸭共7000余只,目前第三批2000多只已经喂养了3个多月了,春节前就可以出栏了。”范文凭算了一笔账,目前,火鸭的市场批发价为每斤12元,宰杀好的火鸭肉为每斤22元。火鸭一般每只可以长到10斤,每只可以卖出100元以上。算下来,这第三批2000多只火鸭销售收入超过20万元,可以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火鸭产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让贫困户有了新的就业渠道。在利益链接上,火鸭养殖项目鼓励精准扶贫户用“特惠贷”5万元入股村级公司参与火鸭养殖,每年可获得保底入股分红3000元,同时聘请贫困户在养殖场务工,每月可获得3000元收入,临时工按每天80元计酬。
50岁出头的牛场村贫困户秦小罗如今在养殖场当饲养员,每个月固定有3000元的务工收入。“感谢上级送来这个致富项目,养火鸭并不难,只要按照村公司的要求认真去做就可以养出一只只肥鸭子。现在收入不错,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我很满意。”秦小罗说。
曾经缺乏特色产业的牛场村,如今依靠火鸭养殖变身为远近闻名的养鸭村,这来源于科技扶贫项目大显“神通”。“去年,紫云自治县科协对四大寨乡牛场火鸭养殖场的圈舍进行了升级改造。”县科协主席任克美表示,下一步,还将再投入资金,把牛场村火鸭养殖做成特色产业、地理标识产品,助推牛场村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产业转型路子。
四大寨乡牛场村活鸭养殖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程,是紫云自治县科技扶贫事业结出的硕果之一。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科协以加大科技供给和支撑,大力增强贫困群众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开展“送技术、送服务、送项目”等精准扶贫活动,以满足群众的科技需求,积极做到扶贫与扶智、扶志的有机结合,在引导群众走科技兴农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大寨乡晒瓦村村民班兴云去年参加由紫云自治县科协组织举办的养蜂技术培训后,按照养蜂培训会上学到的养蜂方法,蜂糖产量从一箱10多斤增加25斤。格凸河镇落科村村民孔德兴家的每箱蜂,以前只能割15斤蜂糖,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了更多养蜂技术后,现在每箱蜂可以割30斤蜂糖……在紫云自治县,越来越来村民尝到了科技扶贫的甜头。
“未来,不仅要帮助村民解决技术问题,还要帮助解决产地滞销等多方面的难题,为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任克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