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亚洲 通讯员 岳金河 周建磊 文/图
致富故事
养奶牛3年来,靠艰苦创业,如今家中盖起了一栋楼房,买了两辆汽车,事业兴旺发达,生活越过越甜蜜。昨日,47岁的惠济区古荥镇古荥村养牛专业户张春明说:“要想发家致富,只要瞄准商机,敢想敢闯,就会圆自己的财富梦想。”
投巨资 办起养牛合作社
1980年,只有17岁的张春明高中毕业后,回乡种过果树,又外出搞土方工程,靠自己多年的辛勤劳动,腰包也鼓了起来。可他并没有满足现状,一心想寻找新的发家致富门路。他处处留心,一有空就上网搜索信息,每天听广播看电视,外出考察,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开始讲究营养,甚至走亲访友送牛奶成为时尚,便动起了养牛的念头。
恰在这时,古荥镇召开农业结构调整会议,政府提倡发展养殖、种植和观光等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给了他很大鼓舞。回家后,他和妻子王玲媚一合计,拿出全部积蓄,还通过贷款和亲友支持,共筹资200多万元办了养牛场。
接着,张春明又把周边的28家奶牛养殖户组织起来,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2008年6月成立了“惠济区百万奶牛养殖者专业合作社”,很快奶牛发展到600多头,每天产鲜奶四五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被评为“郑州市模范养殖者专业合作社”。
遇挫折 义无反顾朝前闯
奶牛合作社开办后,遇到了防疫和资金短缺等困难,惠济区农委、古荥镇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在政策上帮助,不但及时送来了疫苗,给奶牛防疫,还补助10万元,让合作社又购置了一台现代化的挤奶机。
致富的道路并不平坦。2008年9月发生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张春明所在的奶牛合作社也受到巨大冲击,每天挤出的鲜奶,由于奶厂不收,只好成桶倒入阴沟,他看到后心疼极了,奶农们都人心惶惶,有的开始打退堂鼓不干了。
“大家一定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张春明一边极力鼓励着奶农们,一边四处联系,最后伊利乳业有限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接收他们合作社生产的鲜奶,并帮助他们建起了标准化奶站。
献爱心 共同致富奔小康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真正富。”张春明时常这样说。2009年春天,他看到邻村有个贫困户,就主动拿出25万元支持他养牛。这位贫困户很快发展到奶牛80多头,一年就赚了10多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家里还盖起了新房。
为了把合作社办好,帮助养殖户的奶牛防病治病,带领村民朝小康路上奔,张春明还请来了有丰富养牛经验的外来农民工当牛医生,同时招收了近百名下岗职工、附近村民和外地农民工,为他们解决了就业问题。
“眼下,我们成立了‘惠济区豫展养殖种植者专业合作社’,下一步要建一个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用沼液、沼渣灌溉农田,还要建40栋日光温室,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努力成为郑州高效循环农业示范推广园区。”昨日上午,张春明指着正在兴建的温室大棚,喜滋滋地描绘着发展蓝图。
图为张春明在奶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