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整齐的鸡舍中,嘎啦鸡、孔雀蓝山鸡、白山鸡等特色珍禽种鸡闹得欢实;田间种植的毛榛子林长势良好……初冬的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镇赵李家洼村的鑫日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榛子林下,珍禽成群,美了生态、富了村民。现在,赵李家洼村的特色养殖产业,之所以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正是有了汤胜成办的鑫日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从教师到个体户,又从外出打工到成功养殖嘎啦鸡……汤胜成,这位村民眼里的“传奇人物”,正带领村民的特色产业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养鸡经
汤胜成是兰州鑫日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每天清晨,当许多村民还沉浸在梦乡中时,53岁的汤胜成和妻子已经在养殖区添水喂食、清洁鸡舍,开始一天的特种养殖工作。
2005年初,汤胜成从电视上得知养殖嘎啦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便到全国各地考察市场。经过多方了解,汤胜成投资3万元,从山东购回1000只嘎啦鸡种鸡进行试养。
刚开始,由于缺乏经验、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善,1000只种鸡死了大半。赔光本钱的汤胜成无奈之下远赴新疆打工,积累一点资金后他又回来搞嘎啦鸡养殖。就这样,经历反复数次的失败后,数十万元资金打了水漂,家人朋友不理解,多次劝他回头改行,但天生爱“折腾”的汤胜成咬着牙坚持养殖嘎啦鸡不放弃。
十多年坚持走来,通过不断从失败中摸索经验,上网学习,与专业人士交流,汤胜成逐渐掌握了嘎啦鸡养殖技术,终于攻克养殖的技术难题。2016年春天,他实现了嘎啦鸡在兰州的人工规模化养殖。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嘎啦鸡的名头在赵李家洼村叫响,汤胜成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嘎啦鸡大王”。
“嘎啦鸡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养殖相对比较容易,投资少,容易上手,只要保证一天两次喂食就行了。对笼养的种鸡,室内温度不能低于零度,湿度不低于45度。种鸡一年打2次疫苗,商品鸡只需注射一次疫苗,便可以进行售卖,这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养殖项目……”汤胜成经常向村民分享他的“养鸡经”,带动村民发展养殖。
脱贫路
2015年,兰州鑫日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汤胜成带领社员在赵李家洼村建成了占地面积620平方米的合作社养殖基地,主要养殖嘎啦鸡、孔雀蓝山鸡、白山鸡等特色珍禽,养殖规模达到5000余只,年产值达到200多万元。
“养山珍鸡不仅效益好,而且无需过重的劳动力,适合老人和留守妇女养殖。”汤胜成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按照“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提供优质种鸡、技术指导,养殖户订单养殖,合作社回收商品鸡统一销售的经营方式,带动了周边100多户村民发展特禽养殖。
如今,赵李家洼村嘎啦鸡养殖扶贫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合作社+基地+社员”“基地带动合作社社员”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嘎啦鸡,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铺就了一条助农增收致富之路。“但要让更多人通过发展产业来增收致富,光靠嘎啦鸡是不够的。”汤胜成说。
赵李家洼村地处黄峪镇西南部山区。以前,村民收入主要靠百合种植,但近年来,百合传统产业在村民增收中比重逐年减少。尤其是2017年,赵李家洼村实施整村搬迁,村民原有土地大面积撂荒。此时,汤胜成意识到,村民必须找到脱贫致富和增收的新路子。
几经考察后,“毛榛子”进入了他的视野。经过两年的引种试验,2018年,毛榛子在赵李家洼村种植成功。
“毛榛子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成活率高,同时销路良好,是适合本地发展,带动农户致富的好产业。” 汤胜成说,在兰州市相关政策引导下,合作社积极整合资源,推进特色山珍毛榛子扶贫示范种植基地建设。今年年初已从辽宁省引进优质毛榛子种苗3万株,带动农户已在1000余亩撂荒地上完成种植。后年就可以挂果了,第一年每亩收入1000元,第三年可以达到3000元。
新打算
对于未来,汤胜成充满信心。
看着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嘎啦鸡,汤胜成有了新打算:首先要扩大嘎啦鸡、孔雀蓝山鸡、白山鸡养殖规模,逐步实现规模经营。在现有养殖场的基础上,使特色珍禽养殖量达到1万只,建成规模化特色珍禽养殖示范基地;再流转土地1000亩,扩大引进种植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市场效益好的毛榛子,林下放养特色珍禽,走种养结合,高效生态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营销,在合作社+农户的基础上,积极向订单农业发展,把特色养殖推向更大、更广阔的市场。”汤胜成说,他还要充分利用好扶贫车间这个舞台,让合作社唱戏、贫困户受益。合作社计划在扶贫车间建设绿色珍禽、有机羊肉加工、包装生产线,以及特色高端山珍果加工、包装生产线等,走产加销一条龙的路子。
“有了党的好政策,只要看清市场需求,发展好特色种植养殖,实现产业化,村民的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汤胜成信心满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