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资入股分红、债权投资让利、投牛入股分红、配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就近就便就业、循环经济发展……”走进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上良镇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宣传栏上的“七笔增收账”分外显眼。

今年58岁的姚军福是上良镇北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灵台县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也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他所在的北张村是上良镇4个贫困村之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大,建档立卡之初贫困发生率高达47.43%。

当地有养牛基础,姚军福便把脱贫目标定在了发展养牛产业上。2013年6月,姚军福通过银行贷款及各方筹款建起了养牛场,并注册成立了灵台县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随后成立了盛丰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有入社社员228人,其中贫困户292户。

2017年10月份,上良镇下达了8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最终,大家一致同意将这些资金以牛棚方式落户姚军福的公司,他每年上交5万元给村集体。项目于当年10月底开工,11月上旬建成。至今,他上交村集体的固定资产折资入股分红已经达到15.4万元,这是贡献给村集体的第一笔增收账。

姚军福的第二笔账是债权投资让利。灵台县国有绿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给盛丰农牧业公司的300万元债权投资,相当于给盛丰公司提供贷款,投资收益率6%相当于贷款利率是6%,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接近8%,盛丰公司在这2个点利率优惠中拿出1个点,也就是3万元让利给合作社,用以合作社发展。

除了这两笔大账,其他5笔账都是贫困户直接受益的。北张村村民姚义平,年轻时曾到山西、北京打了3年工后返乡,一直在家务农。姚军福的公司开办后,他在工地打工修牛棚,牛棚修好后便到盛丰公司务工,一个月有1500元的收入。像姚义平这样在盛丰公司常年固定务工的人有12个,其中贫困人口9人。在饲草种植、青贮等农忙季节用工120人以上,日工资80元。

姚军福看姚义平有养牛意愿,2014年10月便赊了一头怀犊的母牛给他,7个月后母牛产犊,姚义平把牛犊还给姚军福,母牛归他所有,第二年母牛又产了一头牛犊。至今,母牛共产了5头小牛犊,给姚义平带来5万多元收益。他把这些钱又投到了养殖产业中,如今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13头。

除此之外,姚军福还通过投牛入股方式,让全镇148户贫困户利用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5万元,购买基础母牛250头,以投牛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按照基础分红+效益分红,一头牛每年可以分红340元。

今年85岁的村民曹步文,已经没有劳动能力,姚军福让他以配股分红方式加入了合作社,每年可以享受1000元的分红。像他这样的190户贫困户以配股分红方式加入了合作社。

为了鼓励农户养牛,姚军福又想出了保护价收购方式,他以高于市场价10%收购全镇农户的牛犊,并为合作社成员及全镇贫困户免费提供基础母牛,待产犊后以高于市场价10%收购。

“我每年要节省1500多元的化肥钱呢!”村民于小军家里种着1.8亩苹果地,他可以免费去牛场运牛粪,不仅节省了肥料钱,还涵养了土地。而这是姚军福为村民算的第七笔增收账。

“盛丰公司的这‘七笔增收账’,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单家独户发展牛产业缺牛棚、缺技术、抗风险能力不足,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发展壮大缺资金,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无实体、无抓手、无来源等问题,使村集体、贫困户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灵台县上良镇党委书记仇宏德如是说。

在盛丰公司“七笔增收账”助力下,上良镇北张村这个过去贫困落后的小村子如今已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全村145户农户中,就有75户发展牛产业,全村养牛达到284头,户均近2头,使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更加稳固、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我一定立足‘牛产业’念好‘养牛经’!”姚军福说,产业扶贫的路还很长,一定会为群众增收竭尽全力。(经济日报记者 赵 梅)

职业经理人为您推荐:领导力人力资源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