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退到5年前,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时,高利萍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以后会是靠牵“牛鼻子”,脱贫过上“牛日子”的。4年前,高利萍靠7头小牛犊起家,到如今,高丽萍的农场里,已经有300余头牛。“日本有神户牛肉,希望中国能有高利萍牛肉!”谈及未来,高利萍满怀希望,牛肉深加工继续做大做强,自己能成为脱贫攻坚历史的见证者。
建档立卡 戴上“贫困帽”
“我患有慢性肾衰竭,孩子有精神残疾,曾经两度离婚,还是贫困户……”说起自己的遭遇,高利萍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
高利萍是阜阳界首市田营镇姜楼村人。2002年,22岁的高利萍与第一任丈夫步入婚姻殿堂,并生下第一个孩子。然而,命运却同高利萍开了个玩笑,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被查出患有婴儿痉挛症。之后,丈夫丢弃患病女儿。在“疯了一样”找了三个月后,高利萍最终与丈夫离婚,并带着女儿回到家乡。
2012年,经人介绍,高利萍重新组建家庭,并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可是,平静的生活没能持续太久。2014年,高利萍被诊断出慢性肾衰竭,第二段婚姻也就此结束。最终,高利萍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娘家。自己和大女儿的治疗费,再加上日渐长大的孩子们的生活费,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5年,高利萍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7头牛犊 助她脱贫
田间地头的生活未能改变高利萍想要脱贫的决心。高利萍在等,她在等一个机会。弟弟的战友在合肥附近开了养牛场,高利萍在合肥看病期间,顺路参观了一次。也正是这次的参观,让高利萍萌生了养牛的想法。
“我自己小时候也养过牛,听他一讲,感觉自己一下子找到了人生方向。”高利萍回忆,此后,自己在治病之余,多次前往养牛场学习养牛技术。历经7个多月的学习后,高利萍成为了师傅口中的“天赋人选”。
技术是有了,可是开办养牛场的本钱却依旧没着落。后来,在镇村和帮扶干部的指导下,高利萍拟写了一份家庭农场成立计划。2016年初,弟弟帮忙借款,镇政府帮助协调,高利萍在大家的帮助下,建起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界首市圆梦家庭农场。
2016年7月,养殖场建成后,她引进了7头牛犊,经过短期育肥后出栏,首次盈利2万元。看到希望后,高利萍又引进30多头牛犊,扩大了养殖规模。2017年初,她又流转了村里160亩土地,其中40亩用于育肥养殖,120亩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2017年底,养殖场存栏量达60头,出栏量高达300头,扣除饲料、人工等各项成本,净盈利27万元,实现了高质量稳定脱贫,并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模范代表。
也正是在2017年,高利萍脱贫了。
心怀感恩 脱贫不忘扶贫
目前,高利萍的圆梦家庭农场总投资1000万元,种植面积达400亩以上,养殖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农场已建成一期育肥养殖厂房、二期西门塔尔牛繁育基地,三期的熟食深加工项目正在计划中。农场共流转村中200亩土地,其中20亩用于育肥养殖,180亩用于种植小麦、玉米、土豆等作物。2019年,圆梦家庭农场更是实现盈利158 万元,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模范代表。
“看着村民们还在贫困中,我不能不帮啊!”高利萍介绍,自己的家庭农场就是得益于大家的帮助才能成立,现在自己脱贫了,更加不能忘记乡亲们了。高利萍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脱贫后高利萍借助自己农场,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让附近村民一同搭上致富快车。
目前,高利萍的农场中有员工160人,管理人员16人,长期工人和阶段工人160余人。其中留守妇女100余人,贫困户76人。此外,农场还与 35 户贫困户签订了托管协议,其中种植 14 户,养殖 21 户。
“贫困户养牛可在农场寄养,除了牛和饲料,其他场地、疫苗、水电和技术之类的,均由农场提供。”高利萍介绍,土地流转,贫困户每亩能拿到600~800元,如果是做工的话,长工月薪900元~1000元不等,短工50元一天。
此外,高利萍还热心于公益事业,成立了“雨鑫慈善基金协会”,资助了42 名贫困孩子,帮助周边5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现如今,在田营镇,像高利萍这样牵着“牛鼻子”过上“牛日子”的人越来越多。
□ 记者 吴善良/文 黄洋洋/图